□王学华
模板1 时序顺进式
模板图解:
“时序顺进式”模板,即选取生活过程中的某一片段按时序进程进行描写,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其基本模式是:
开头(引出故事)→故事主体(对人物或事物主体进行细致刻画)→结尾(议论点题)
“时序顺进式”模板是指记叙或描写人物的性格成长、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时,按照一定的时间“线条”去表现出某种意思的“递进”。一般人在写记叙文时均会自觉不自觉地采用“时序递进式”结构。“时序递进式”模板由于段落之间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所以在组织文章内容上能步步扣住读者的心,引人入胜。
考生在套用这种结构模板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选取生活中某个事件表现主题,一定要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其内容层次依次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2)“时序递进式”就是在叙事的时候按照时序选取不同的生活事件来表达主题,这些生活事件从内容到表达都要体现出一种从量到质的变化。
【模板范文】(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
牛改家的电视机
贵州一考生
牛改是“80后”,时逢“改革开放”,他的父亲便给他取名为“牛改”。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牛改特别想要得到的,那非电视机莫属了。(序幕:简介牛改名字的来历和心愿)
牛改小时候,村里只有吴大叔家有电视机,电视剧《少林小子》吸引着全村老少去他家围看。牛改的舅舅吃完晚饭就躲着他跑去吴大叔家。回来后,舅舅总爱手舞足蹈地学着电视剧里的武打动作,眉飞色舞地讲述《少林小子》的故事,吊足了牛改渴望拥有电视机的胃口……
后来,村里有电视机的人家逐渐多了起来,可是牛改在爸爸的带领下去了好几家也没有看完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牛改好几次想让爸爸买一台电视机,就是黑白的也行,但是,每次话到嘴边就又咽了回去。(开端:写出牛改的愿望,想要电视机)
牛改的心思,爸爸哪里会猜不到呢。于是,他卖掉了家里的五头羊,买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当时,买电视机的钱相当于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牛改的爸爸像对待宝贝一样,用铁框子把电视机固定在墙壁里。牛改每天都要跑去舅舅家,请舅舅来看电视,还早早地在堂屋里摆上长长短短的板凳,安排好每个小朋友的座位。(发展:牛改得到了一台电视机,热心地请别人来看)
转眼间就到了2005年,牛改要结婚了。女方陪嫁的是32英寸的液晶彩色电视机,轻薄小巧,可以挂在墙上,清晰度高。当时,这样的电视机在牛改的村里是第一台。
2015年,牛改又购置了一台60英寸智能电视机。有“家庭影院”,想看啥就选啥,摆脱了电视台播啥看啥的被动局面,而且还有很多算数、诗词的小游戏,方便了孩子的学习。(进一步发展:牛改得到了一台32英寸的液晶彩色电视机和一台60英寸智能电视机)
一晃就到了2017年,读小学的儿子牛放说学校里的触屏电视机比家里的好。想看啥节目,就像触摸手机一样,在电视机屏幕上轻轻点一下就好了,用遥控器调来调去地选台,太费劲了……牛放叽叽咕咕了老半天,原来是想要牛改换一台新的电视机。牛改生气了,嗓子提得老高:“你爸小时候东家窜西家流动着看电视,你现在一个人看一台,咋还不满意?”
说归说,骂归骂,牛改还是改变主意了,真的换了一台儿子梦寐以求的触屏电视机。(高潮:牛改买得触屏电视机)
牛改家的“电视三部曲”犹如我国的“改革三部曲”,只有无数个小“三部曲”的合奏共鸣,才能汇聚成大“三部曲”的嘹亮歌声。祖国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牛改一家人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结尾: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点评]
这篇文章以“时序顺进式”模板结构全文,开篇作为序幕,简介牛改名字的来历和他的心愿。接着,以“牛改小时候”“后来”“转眼间就到了2005年”“2015年”“一晃就到了2017年”等有关时间节点的词语,表示时序的不断推进,以及叙述事件的不断发展,比较具体地写出了牛改家电视机的三次变化:由黑白电视机到大彩电,再到智能电视机,牛改还为儿子买了一台触屏电视机,演绎了乡村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三部曲”。以小见大,抒发了考生对我国“改革开放三部曲”的赞美之情。同时,塑造了牛改朴实善良、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形象。
模板2 对比映照式
模板图解:
“对比映照式”模板,选取有显著差异的两组内容(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两个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反衬式组合。其基本模式是:
开头(引出材料)→主体(正面材料①、反面材料②对照)→结尾(抒情、议论)
行文时一定要写出对比点,为议论、抒情做准备。至于先写正面材料还是先写反面材料则视作者的构思和材料特点而定。
运用对比手法可产生较强的艺术效果,但不能事无巨细一味运用。采用“对比映照式”模板时要注意:(1)要致力于人物性格的对比,从生活的对立统一中显示人物,寄托思想。(2)对比要尖锐、强烈。做到这一点有时可加大对比的分量和力度,使之集聚在一个焦点上,以产生巨大的艺术能量。(3)对比要真实、自然。既尖锐、强烈,又真实、自然,这才是对比艺术的极致。
【模板范文】(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
百里香一听要找汉奸庄翻译,心就有些虚了。他说:“小龙潭我这就去不在话下,但庄槐那小子跟鬼子住在一起,我哪敢找啊?再说了,日本人到处抓的就是铁头大哥,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大山的故事
四川一考生
两个村子以大山为界,村支书都已年过半百,也都没什么文化,但对村子的管理理念截然不同。东村的支书喜欢请教年轻人,他学着顺应时代的发展,甚至还用上了智能机;西村的支书比较强势,拒绝新事物,他喜欢四处转悠,东家柴火没捆好,西家农具没放好,都要说道说道。两个支书带领村民开山修路、凿渠,凡事都身先士卒,一心为民,因此深得民心,当了二十年的支书,也没人能撼动他们。(介绍东西村两个支书思想理念上的异同点)
见村里的山秃了,水浑浊了。鱼儿少了,鸟儿不见了,东村的支书忧心如焚,下令村民封山育林,还要求大家开挖水渠,修防水堤。不少村民慑于支书的权威,心不甘情不愿地照做了,私底下很不服气——支书老糊涂了?咱一个落后山区,不就靠山吃山么?西村的支书却截然不同。他顺应“民心”,鼓励大伙儿拼命地砍树卖钱,毁林造田。大伙儿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惜的是,这儿再也不是那个“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乡村了。(记叙东西两村的不同做法,东村是“封山育林,开挖水渠,修防水堤”,西村是“砍树卖钱,毁林造田”)
几年过去了,东村的防水堤修好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景让支书心满意足,但是村民的不满情绪也悄然滋长着。西村的参天大树早已变成了一沓沓钞票,甚至连小树苗也被贱卖了,但是村民的腰包越来越厚实。(记叙几年以后的不同结果:东村“村民的不满情绪也悄然滋长”,西村“村民的腰包越来越厚实”)
这一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两位支书都毫无悬念地获得了提名,也都通过了上级的考察。东村村民私下相互撺掇,发誓要将支书赶下台;西村村民也暗自商量,一定要让支书继续当下去。(记叙两村村民们的不同反应)
东村的好心人对支书说:“您老为咱村里操劳了一辈子,咋就不明事理呢?”支书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难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不明白吗?”“可老百姓只顾眼前的利益,哪在乎将来啊!”好心人若有所思,忧郁地说。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正式投票的前一天晚上,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暴雨下了整整一夜。凌晨四五点钟,“房子进水了,快逃命啊!”凄厉的呼喊裹挟着风雨声,从西村传到了东村。东村的村民们惊慌失措,揉着惺忪的双眼起了床。“哎呀,哪个人在乱叫!哪儿有洪水嘛!”突然,西村传来了锣鼓声、叫喊声,闪电与手电照亮了半个村子,裹挟着山石的洪水一片汹涌。而流入东村的洪水都乖乖地顺着水渠溜走了。
第二天,艳阳高照,西村一片狼藉,房屋倒塌无数,山上的荒地暴露无遗;东村的绿水青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记叙东西村遭受暴雨袭击后的不同结果)
[点评]
这是一种对比映照式的结构模式。在考生笔下,东西两村的村支书都一心为民,但东村支书与时俱进,西村支书抱残守缺,导致二人管理理念截然不同。东村支书目光远大,深谙“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之道,西村支书目光短浅,鼓动村民毁林造田。所造成的结果是,面对洪灾,东村安然无恙,西村毁于一旦。文章在给予与索取、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比照中,凸显出主题的深邃。
模板3 插叙回忆式
模板图解:
“插叙回忆式”模板,是指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另一故事片段或事件的叙述方法。插叙时,可以直接插入,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等进行插入。运用“插叙回忆式”模板,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整个表达充满曲折性,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人物形象表现得更加丰满。
考生采用这种结构模板行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插叙的内容与文章的主要情节或中心思想要密切相关,不得脱节,或节外生枝。(2)插入片段时,必须有相关的词语提示,以免读者感觉莫名其妙,衔接不自然。(3)忌频繁插入,造成文章头绪紊乱。(4)插入叙述完后要回到原来的叙述线索或内容上来,继续叙述中心事件,切忌喧宾夺主。
【模板范文】(2018年高考北京卷)
绿水青山图
北京一考生
小华大学毕业,决定回家乡发展。大都市的钢筋水泥与尘埃雾霾,让他日夜思念家乡的绿水青山。(开端:交代小华回乡发展)
他的家乡在祖国的西南。坐在回家的火车上,他的脑海里不断闪现故乡的风光:(以画线句子交代下面进入插叙部分)
起伏的群山之中,一个古朴雅致的村落,安闲地躺在山脚。
漫山遍野的树木生机勃勃,树叶青翠欲滴。时有风起,叶飞枝舞。山间的清泉时急时缓,平地里潺潺流淌,陡峭处又形成一挂瀑布,平添了几分灵动。
村里的人家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屋前屋后有不少果树,桃树、李树居多,还有橘树、枣树,连葡萄藤也奋力地爬到其他树上去凑热闹。村落后面的坡地一年四季生长着不同的桑葚。有时,鸡飞到树上,便有“鸡鸣桑树颠”的意趣。
村落东头,有一片榕树林。春天,树枝上萌生红红的叶芽,然后慢慢地舒展成翠绿的嫩叶。夏天,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秋天,枝丫上密密的榕树果渐渐成熟,圆润小巧,有的是黄色,有的微微泛红,吸引来大大小小的鸟儿,它们兴奋地唱着,歌声清脆悦耳。村民们劳作累了就在树下歇息、聊天。调皮的孩子还会爬上树,摘下榕树果来尝味道。
村落西头,有一片湖。浅水区种了荷。春暖花开时节,荷叶争先恐后钻出水面,渐渐地,田田的荷叶铺满了水面。到了初夏,渐有荷花点缀,或含苞,或怒放,荷香阵阵,沁人心脾。晴天,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不过,最妙的还是下雨天,雨水打在荷叶上,形如珍珠滚动翡翠盘,赏心悦目,声如晨曲天上来,悦耳清心。夏日里,男孩子们常常下湖游泳,用脚丫激起一阵欢快的浪花,不敢到深水区的小孩在水边用狗尾草戏弄荷叶下的青蛙,或小心翼翼地伸出手等待蜻蜓降落。
湖边有一坡梯田。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注入湖中,再流入下面的梯田。梯田一年只种一季水稻,其余时间田里也常蓄着水,那水如镜子一样倒映着山光云影。有时白鹭飞来,将水田点缀得诗意盎然。(插叙:分别展示介绍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景)
小华回到家乡,乡亲们像欢送小华上大学时那样热情地欢迎他。
小华做起了互联网营销,将家乡的绿色无污染水果、蔬菜以及满山的猪、能飞上树的鸡销往城里,不仅改善了乡亲们的生活,还提高了家乡的知名度。
接着,小华顺势做起了生态旅游,来观光、写生、拍照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一位画家在湖边支起画板,画绿水青山,画荷花白鹭;一对新人来拍婚纱照,兴致勃勃,将乡村的美景融进幸福的生活……而小华对客户介绍起家乡,总是自豪地说:绿水青山美如画!(结尾:回到中心事件上,叙述小华做起互联网营销和生态旅游,揭示主旨)
[点评]
这篇文章叙述了小华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发展,推销家乡的各种绿色产品,因地制宜开展网络营销、生态旅游的故事,而对家乡绿水青山的描写以小华返乡途中运用插叙手法展开回想的方式呈现,这些回想与返乡之后的实写相照应,虚实结合,凸显了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文章语言灵动鲜活,意境优美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