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碱对棉蚜防治效果分析

2019-05-23 08:03王冬梅戴爱梅刘新兰李彩虹
新疆农业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棉蚜吡虫啉化学农药

王冬梅,戴爱梅,刘新兰,李彩虹

(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2.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博乐 833400 )

0 引 言

【研究意义】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为世界性棉花主要害虫之一,棉蚜群聚叶背面,以刺吸口器吸食汁液,致使棉株矮小、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等,减产甚至绝收,其排泄的蜜露污染棉花,造成棉花品质下降。防治棉蚜为害对保证棉花生产有实际意义。【前人研究进展】棉蚜的防治主要依赖于化学防治,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以有机磷类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例如,久效磷、氧化乐果等[1],20世纪80年代以后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代替有机磷类[2],随后发展到啶虫脒、吡蚜酮、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胺等新烟碱类化学农药进行防治[3-9]。长期以来棉蚜防治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使用广谱性杀虫剂来防治棉蚜, 使得棉蚜的抗药性提高,在新疆棉蚜对菊酯类农药的监测中,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抗性程度分别是767.8 和6 553.5 倍,棉蚜对这类菊酯类药剂的稳定性强, 在山东棉蚜对新烟碱类农药的监测中,吡虫啉抗性程度达9.6 倍[10-11],同时引起棉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恶化。植物源农药因其具有无污染、无公害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色,使得在农作物有害生物可持续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切入点】目前植物源农药能否替代化学农药有效防治棉蚜的研究尚较少。研究植物农药藜芦碱对棉蚜防治效果。【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藜芦碱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供试作物陆地棉新陆中66号。防治对象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

试验地选择在棉蚜发生较重的棉田内,试验区面积2.67 hm2(40亩),壤土、pH7.6、有机质1.22%,碱解氮49.2 mg/kg,速磷17.5 mg/kg,速钾356 mg/kg,前茬棉花。播种时间在4月24日,采用2.05 m宽幅地膜,一膜六行,膜上点播,保苗株数1.5×104~1.6×104株/667m2。

0.5%藜芦碱可溶剂(河北馥稷生物有限公司提供),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浙江天一农化有限公司)。施药时间在7月5日上午,天气晴,气温21.2~26.7℃,相对湿度57.8%。

1.2 方 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5个处理区,处理区在试验棉田内随机排列,不设重复,4个药剂处理区每区6 667 m2(10亩),清水对照区2 001 m2(3亩)。在棉蚜发生为害高峰期(有蚜株率达到20%以上,百株蚜虫数不少于500头)时施药,使用HD400MANUAL KNAPSACK SPRAYER型手动喷雾器,每667 m2按照试验设计要求,对棉花进行均匀的叶面喷雾,喷液量45 kg/667m2。在试验期间未使用药剂防治其它病虫害。

1.2.2 指标调查

将每个试验处理区分上、中、下三段进行调查,在每段内小区中间行定株挂牌有蚜叶片10片叶进行调查,每段内处理前蚜虫基数在300头以上。共调查5次,第一次调查时间为7月5日(药前),第二次调查时间为7月6日(药后1 d),第三次调查时间为7月9日(药后3 d),第四次调查时间为7月13日(药后7 d),第五次调查时间为7月20日(药后14 d)。

虫口减退率

防治效果

×100%.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处理, 采用软件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药剂对棉蚜防治效果比较

研究表明,药后1 d时,以藜芦碱中(85 g/667m2)、高剂量(100 g/667m2)和吡虫啉防效较好,分别为56.57%、65.69%和60.03%,其次为藜芦碱低剂量(70 g/667m2),防效为44.05%(F=9.48,df1=3,df2=5.44,P=0.014);药后3 d时,藜芦碱高剂量防治效果最好,防效为80.02%,其次为藜芦碱中剂量,低剂量,防效分别为76.08%、73.91%,而吡虫啉防治效果较差, 防效为72.40%(F=11.02,df1=3,df2=4.73,P=0.014);药后7和14 d时,藜芦碱高剂量防治效果均表现最好,防效分别为85.53%和87.22%,其次藜芦碱中剂量,低剂量,吡虫啉防效最差,分别为77.05%和76.44%(F=14.31,df1=3,df2=6.73,P=0.003)、(F=13.45,df1=3,df2=4.34,P=0.012)。表1

2.2 不同持效期对棉蚜防治效果比较

对于藜芦碱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药后7和14 d防治效果最好,两者间无差异,其次为药后3 d,最后为药后1 d(F=65.33,df1=3,df2=2.67,P=0.005)、(F=180.93,df1=3,df2=4.57,P=0.000)和(F=49.91,df1=3,df2=2.87,P=0.006);吡虫啉以药后3、7和14 d防效最好,三者间无差异,药后1 d防效最差(F=13.89,df1=3,df2=4.31,P=0.011)。表1

3 讨 论

随着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增强,化学药剂的边际物质产量不断下降,需要研制新的药剂代替这些化学农药。吡虫啉属于氯代烟碱类杀虫剂,害虫接触药剂后,中枢神经正常传导受阻,使其麻痹死亡,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13]。尽管新烟碱类药剂不易与传统化学农药产生交互抗性,但单一、长期使用该类农药依然可以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10-11]。

藜芦碱作为植物源杀虫剂,主要通过虫体表皮吸食进入消化系统,造成局部刺激,引起反射性虫体兴奋,先抑制虫体感觉神经末梢,后抑制中枢神经而导致害虫死亡,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研究表明,在使用藜芦碱防治棉蚜时,药后1 d时藜芦碱中等和高等剂量防效与吡虫啉一致,而在药后3、7和14 d时藜芦碱低、中和高剂量防效均高于吡虫啉。因此,植物源农药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与化学农药相比,相当于甚至高于化学农药。这与刘政等[14]、赵千等[16-15]结论相同。

植物源杀虫剂是提取具备杀虫特效的植物中的有效成分,加入助剂溶解后的药剂,它具有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且无抗药性的特性,对多数害虫具有驱杀效果,而对人畜和生态环境无任何污染,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但由于有效成分不明确、稳定性差和杀虫谱窄等原因,妨碍了植物源农药的广泛应用,目前,开发了复方制剂,利用不同活性杀虫剂的增效作用,以解决植物源农药的推广使用[16-17]。

4 结 论

采用浸叶法测,定3种增效剂与3种烟碱类杀虫剂混配后对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增效作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11.878、24.452、12.110 μg/mL,吡虫啉和噻虫嗪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2.059和2.019倍。添加3种增效剂后,9种农药+增效剂组合对棉蚜的毒力均有显著提高,其中吡虫啉+青皮桔油、啶虫脒+有机硅、噻虫嗪+青皮桔油的组合增效作用最佳,对棉蚜24 h LC50分别为0.328、1.987、0.704 μg/mL,增效比分别为36.213、12.306、17.202。0.5%藜芦碱植物源农药的持效期长,对棉蚜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田间防治棉蚜时建议用药量为85 g/667m2。

猜你喜欢
棉蚜吡虫啉化学农药
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
七星瓢虫对不同初始密度棉蚜种群的调控作用
日本计划到2050年将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半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气象因素对棉蚜生长影响的分析
棉蚜取食被棉长管蚜危害棉花后其相关酶的活性
棉蚜茧蜂对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棉花的趋性行为反应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