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爽 张云凤 刘广芝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 河南 郑州 450013)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患者健康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本病早期的症状不典型,加之我国宫颈癌一级预防较落后,导致患者大多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手术范围大、创伤大、术后需辅助放化疗,甚至部分患者丧失手术时机,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对临床的诊治、改善预后至关重要[1]。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均是临床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本研究进一步分析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将2017年9月-2018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212例患者分别行TCT检查和阴道镜下活检。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1.2±8.6)岁,产次0~3次,平均(1.4±0.6)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其中CNⅠ 71例,CNⅡ74例,CNⅢ41例,浸润癌26例。有接触性出血等,均自愿行宫颈癌筛查。
①TCT检查。取扫帚状的采样器在患者宫颈管中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旋转5周,采集宫颈外口与颈管脱落细胞,把采样器置于盛细胞保存液瓶内摇匀液体,盖好瓶盖,及时送检。采用ThinPreP2000系统对保存液内标本进行程序化处理,制成薄层细胞涂片,涂片直径约2cm,用95%乙醇固定,行巴氏染色,最后读片[2]。②阴道镜下活检。在患者月经结束后3~7d行电子阴道镜检查,检查前1d避免在阴道内用药或进行阴道内冲洗,观察病变部位的颜色、边界、碘反应、血管结构等,经阴道镜检评分发生异常时取病变区组织活检,若得出的图像并不典型,则分别在宫颈3、6、9、12点处进行采样活检,标准取标本部位,及时将采集标本送检[3]。
①TCT。根据TBS分级,判定结果,涂片上皮覆盖率在10%以上,分为正常范围(WNL)、不典型鳞状上皮(ASCUS)、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②阴道镜下活检。根据RCI评分判定结果,分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0分)、CINⅠ(1-2分)、CINⅡ(3-4分)、CINⅢ(≥5分)。用RCI评分与TBS分级对比,CINⅠ=LSIL;CINⅡ、CINⅢ= HSIL[4]。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C组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见表1。
表1 三组间宫颈病变检出率比较[n(%)]
C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见表2。
表2 三组间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比较[n(%)]
宫颈癌是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近年来发病不断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发展。早期的诊治是提升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目前妇科临床也十分注重对生殖健康知识和和宫颈癌筛查的宣传,意在提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率。
传统细胞学巴氏涂片存在假阴性高、漏诊率高、诊断局限性大等缺点,已不作为主要的宫颈癌筛查手段。TCT为目前最为先进的宫颈癌检测技术之一,TCT标本存放于细胞保存液内,可有效保存标本,将保存的液细胞及时处理,分离炎细胞和黏液、血液、上皮细胞等,可确定细胞玻片黏附情况,制成涂片后提高了检查的清晰度和准确度。因此TCT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常规脱落细胞制片的缺点,对低度宫颈癌前病变以上病变的检出率较高,有效提升了宫颈癌检测阳性率,是较为可靠的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检测手段。但TCT仍有假阳性与假阴性存在,因此其并不能成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最终依据[5]。
阴道镜检通过放大宫颈表面,能够清晰显示宫颈表面上皮与血管情况,并增加醋酸碘试验,能确定病变部位,选取组织活检,确保宫颈活检阳性率。阴道镜下活检主动性强,对医生的检查能力要求较高,容易发生漏诊,因此单纯阴道镜下活检也不能获得满意的检查结果[6]。
TCT检查和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可优势互补,TCT能够准确分析细胞学,阴道镜可直观观察宫颈表面血管和形态,从而大大降低假阴性及假阳性,提升临床诊断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CINⅠ、CINⅡ、CINⅢ、浸润癌检出率及总检出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充分证明TCT联合阴道镜下活检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一检查,可以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弥补缺点,减少过度诊断和漏诊,诊断率较高,对临床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提供了有力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