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2019-05-23 02:01□凤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吉格桑上学

□凤 凰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啊,高耸云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呀,绵远流长。与西藏首府拉萨遥相呼应的墨脱是个神秘的地方。在那里,有一个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的藏族女大学生,用她的坚韧与执著,点亮了山乡孩子渴望读书的希望之火;用她的勇敢与智慧,营造出山乡孩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她走悬崖,越激流,攀铁索,过险滩,走村串户,为的是能让每个适龄入学的孩子能够上学读书。13年的寒来署往,四季更替,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奉献给了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当地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孩子的“领路人”。她就是格桑德吉。2013年9月10日,格桑德吉获得“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1月,格桑德吉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加珍惜这份荣誉。

她觉得学了很多东西只想回来教家乡的孩子们读书

格桑德吉,门巴族,现年40岁,出生于西藏墨脱县帮辛乡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在她童年时代,全乡1000多人口中,却只有一名老师和10个学生,80%以上村民几乎不识字。小学时的格桑德吉,就当起了小老师,妈妈给她做了一个黑板,然后,晚上回家给弟弟上课教学,村里好多跟她同龄的孩子,都会来到她家听课,在她家小房子里,那里的孩子有了学习的地方。从那时起,格桑德吉就有一个愿望,长大后给孩子们当老师,教孩子们学习,让上不起学的孩子们都能够上学读书。

格桑德吉在墨脱县家乡读完小学后,1994年,她来到湖南省岳阳市一中西藏部藏初13班读书。她的老师秦丽霞是她当年读书时的班主任,担任语文教师。在秦丽霞眼中,格桑德吉是一个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读书认真,劳动踏实。毕业后,格桑德吉考入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读书,她是帮辛乡有史以来第一个大学生,当时整个乡上都为她感到骄傲。

民族学院格桑德吉的班主任崔光红老师回忆说:“格桑德吉在读书期间,少言寡语,不事张扬,但她为人处事却很稳重,安分守己。无论平常聚会还是体育活动,她都会安静地坐在一边,很少说话。有时和老师说话,总是很害羞的样子。她的课堂表现不错,思想纯洁,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深得各科老师的喜爱。”

临近毕业时,老师问她要不要继续读书学习,格桑德吉回答说:“我想毕业后尽快回到西藏,去教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读书,让孩子们也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2001年6月,格桑德吉毕业,就在别人想方设法留在城市时,格桑德吉却选择了回乡教学。她觉得在外面学了很多东西,就应该赶回来,教家乡的孩子们读书。在墨脱县教育局,格桑德吉请求到帮辛乡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墨脱县帮辛乡是偏远山区,那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夏季常会出现山体滑坡,或者暴发泥石流等情况。格桑德吉刚当上教师,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一是山路弯弯,行走不便,二是当地村民生活困难,适龄孩子不能及时入学。

当地村民生活十分贫困,有的家徒四壁,有的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大字不识一个。由于当地山路陡峭,行走困难,家家户户缺少劳力,不少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冒着生命危险上学。有的家长还固执地认为孩子读书没有用处,不支持孩子上学。有的孩子刚上两年学,就被家长叫回去干零活,当地孩子辍学情况很严重。为了劝学,格桑德吉不顾个人危险,一个人行走在悬崖边和可能发生泥石流的路上,遇到山体滑坡的道路还要攀上山顶,再从山上爬过去。到了村民家时,已经累得不行。格桑德吉的到来,给那里的适龄入学孩子带来了希望。

一如既往地走村串户动员辍学在家的孩子上学

2003年,格桑德吉结婚,有一次,丈夫格多陪同她去帮辛乡岗玉村,那个村离乡里最远,除了山路崎岖,坎坷不平,行走困难外,还要过险滩,横渡铁索桥。铁索桥全长200多米,只有两根铁索横在空中,铁索两端固定在两座大山脚下,铁索下面是奔腾咆哮的雅鲁藏布江,江水涛涛,巨浪翻涌。丈夫格多来到江边就有些犹豫了,他还真没见过这种渡江方式,心生胆怯,还没来得及开口,格桑德吉就说:“别怕,我给你做一下渡江示范,我先滑过江去,然后你再渡江,如果你不敢过去,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回来。”说完,格桑德吉想都没想,就抓着滑锁飞过了江对岸,丈夫看得目瞪口呆。

在村里,辍学孩子的家长不同意让孩子上学,可格桑德吉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在村里住了下来。格桑德吉问:“想让你的孩子上学吗?”家长摇了摇头说:“不想,孩子会识字能当饭吃吗?”格桑德吉听了有些生气,就问:“你当家长的能看懂藏文还是会说汉语?”家长无奈地摇了摇头。格桑德吉见状,就耐心地跟家长说:“即然你什么也看不懂,一个大字不识,还不会说汉语,那你不让孩子上学,孩子长大了也是什么也不会,还要走你的老路,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和你一样什么也不会吗?你还是想想孩子的前途吧。”家长听了,半晌无语。倒是孩子那种渴望读书的愿望让格桑德吉有了充分的信心。格桑德吉说:“还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吧,在学校里,住宿条件比家里还要好得多,隔三岔五还会改善伙食,有鸡蛋,有牛奶,吃住条件都很好,至于书本等学习用品,不用家长操心,学校会按时发的。给你下一条命令,9月份开学时,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来。”临走,格桑德吉看到,孩子在门外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向老师告别,直到老师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格桑德吉结婚后,一如既往地走村串户,动员那些辍学在家的孩子上学,有时会在村里住上三五天。每个学期,格桑德吉都要深入村户,劝导辍学的孩子上学读书,开学前的一个月,是她最忙的时候,也是工作最难做的时候。有些家长感动于格桑德吉的诚意,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她。就连丈夫格多也不得不佩服妻子的执着,他没想到妻子能这么坚持,不厌其烦地去劝说家长送孩子上学。做家访,有时一个月就得去一次,碰上要到离学校远的学生家里,需要走七八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她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往返,硬是把40多名学生劝回了校园。

十数年如一日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年华

“这段路比较危险,前面由索次来带,索次把町町村的孩子们带好,洛桑克珠你站在中间,中间的帮果村和宗荣村的你来带。”格桑德吉当上了帮辛小学副校长,她在下达着命令。2013年暑假护送学生时,她最担心的就是过悬崖的时候和马队狭路相逢。正在这时,她发现前面有一帮马队往她这边走来,她急忙让索次老师在前头守护,让孩子们一字排开,靠近右侧的峭壁等待马队过去。她不停地告诫孩子们,左边是悬崖,悬崖下面是滚滚的江水,千万不能掉下去。孩子们也不停地应和着:“老师,我们知道了。”她跟索次老师说,我们看护孩子,不能出现任何差错。马队过去后,孩子们才排队出发。

要过铁索桥了,格桑德吉清点人数,突然发现,队伍中少了4个孩子。她问丈夫格多:“宗荣村的不是有4个孩子吗?那4个孩子呢?”格多回答说:“走了。”格桑德吉一听就急了,质问丈夫:“你怎么看的孩子?不是说了,不要让孩子们单独回家吗?”

格多已成为当地乡干部,他帮忙一起来护送学生。格桑德吉冲丈夫发起火来,是因为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吊桥,她怕孩子们过吊桥时出现意外。格桑德吉说:“你们在这边等着,我去找。”在格桑德吉的眼里,这些孩子的安危,比她的生命还重要,决不容许出现半点意外。“那边是宗荣村的学生吗?”一路上焦急寻找,格桑德吉终于在吊桥前,截住了4个离队的学生。回队后,格桑德吉清点人数,有帮果村的,还有町町村的,一个不少。格桑德吉嘱咐孩子们怎样过桥,过这个桥,桥晃得厉害。这个吊桥已经用了几十年了,几经修补之后仍然在用。为了防止人多发生危险,格桑德吉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分批过桥。

下午7点,他们到达了第一站帮果村。格桑德吉把第一批孩子送回家中。格桑德吉跟家长说:“您好,等急了吧,孩子们都挺好的,不用担心了。”另外两个村的孩子,也全部安全到家,格桑德吉总算可以暂时休息一下了。

走完山路,孩子们还要溜铁索渡大江。这里无法架设桥梁,只有两根铁索横跨江上。铁索上面挂着一个巨大的滑轮。这根溜索,是岗玉村孩子们回家的必经之路,全长200米,溜索距江面有30米高。溜索是一边高一边低,溜到对岸前必须用手拉才能达到岸边。下面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人一旦掉下去,瞬间无影无踪,每到渡江时,格桑德吉总要亲自护送。她不停地嘱咐着孩子们“注意安全,别出差错”。

每次过溜索,格桑德吉都是让丈夫先滑过去,一方面是为了看看溜索有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丈夫可以看护好已经到对岸的孩子。岗玉村也会派出胆大心细技术好的人来接孩子们回家。格桑德吉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过溜索。

当天下午,5个孩子们在离开家读书4个月后,被护送回到了家中。当把孩子们送到父母的身边,小鸟一样扑向父母的怀抱时,是她最高兴的时候。每到这时,格桑德吉都会跟孩子的父母说:“放假了,你的孩子我给你安全送回来了。”孩子的父母感动不已,不停地说着:“谢谢!谢谢老师。”此时此刻,她感到格外开心,因为,她没有辜负门巴族乡亲们对她的信任和重托。

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的失学率30%,变为今天的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26名考上大中专院校。到现在,格桑德吉在乡里执教了十多年时间,是全校任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也是大学同学中唯一一名乡村老师。她先后将2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自己却很少从这条小路走出墨脱。由于冬季大雪封山,格桑德吉每年只能在暑假护送完所有孩子回家后,才匆匆赶赴拉萨,看望自己的女儿。

这些年,她和女儿只见过4次面。格桑德吉的女儿叫格桑央珍,回家后,孩子已经不认识她了。家里的人跟格桑央珍说这是你的妈妈,她就特别开心的拉着妈妈到处去告诉她的小伙伴:“谁说我没妈妈,你们看,这是我的妈妈。”由于工作忙碌,格桑德吉从来没有给女儿过过一次生日。一提这事,格桑德吉就掉眼泪,她感到亏欠女儿太多。

2013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格桑德吉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为格桑德吉颁发了奖杯,送上了鲜花。2014年2月10日,格桑德吉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给格桑德吉的颁奖词是:“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2015年,国家投资1000多万重建了学校,2016年9月,格桑德吉和她的学生们正式搬进了新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操场、食堂,全部都是新的。说起新学校,格桑德吉一脸喜悦。现在孩子们的入学率达到100%。她信心十足,希望这所学校的孩子们都能考上大学。

到2017年初,社会给予格桑德吉的种种荣誉,已如潮水退去,但是,她依然坚守在这座学校,现在已经是小学校长。格桑德吉常常向人们讲述她的求学经历,以及十多年来在帮辛乡任教的故事。

2018年1月,格桑德吉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格桑德吉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墨脱到北京要跨越4386.2公里路程,她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格桑德吉十数年如一日地坚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给雅鲁藏布江边的门巴族孩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她用青春、智慧、汗水,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

猜你喜欢
德吉格桑上学
难忘的格桑花
德吉:创业路上收获成长
糟糕鱼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Similarities in Belief Systems between Navajo sand Tibetans
上学啦
仁心村支书德吉央宗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