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

2014-09-18 20:13范学凤
新青年 2014年9期
关键词:德吉格桑丈夫

范学凤

A:她觉得学了很多东西,就想赶回来,教家乡的孩子们读书

格桑德吉,藏族,现年36岁,出生于西藏墨脱县帮辛乡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在她童年时代,全乡1000多人口中,却只有一名老师和10个学生,80%以上村民几乎不识字。小学时的格桑德吉,就当起了小老师,晚上回家给弟弟上课教学,村里好多跟她同龄的孩子,都会来到她家听课。从那时起,格桑德吉就有一个愿望,长大给孩子们当老师。格桑德吉在墨脱县家乡读完小学后,1994年,她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在岳阳市一中西藏部藏初13班读书。她的老师秦丽霞是她当年读书时的班主任,在秦丽霞眼中,格桑德吉是一个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好学生,格桑德吉在岳阳市一中度过了美好的学习时光。毕业后,格桑德吉考入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读书,她是帮辛乡有史以来第一名大学生,当时整个乡上都为她感到骄傲。格桑德吉所在班里有40多名学生,都是从遥远的西藏来这里求学,因为尽是山路,外出求学对她来说面临的困难很多,她要翻山越岭几天时间,才能走出墨脱县。格桑德吉在民族学院读书的几年时间里,没有回过一次家。民族学院格桑德吉的班主任崔光红老师回忆说:“格桑德吉在读书期间,为人处事很稳重,安分守己。她的课堂表现不错,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深得各科老师的喜爱。”

在同学眼里,格桑德吉给人的印象不错,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洛桑强巴记得二年级时,上体育课,有名女生在训练中晕倒了,她赶紧跑过去帮忙扶了起来。格桑德吉是班里公认的团结标兵,和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

2001年6月,格桑德吉毕业后回到西藏。在墨脱县教育局,格桑德吉请求到帮辛乡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墨脱县帮辛乡,是偏远山区,那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格桑德吉刚当上教师,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当地村民生活十分贫困,有的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文化教育,不少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冒着生命危险上学。为了劝学,格桑德吉不顾个人危险,一个人行走在悬崖边和满地泥石流的路上。

B:她一如既往的走村串户,动员那些辍学在家的孩子上学

2003年,格桑德吉结婚,有一次,丈夫格多陪同她去帮辛乡岗玉村,那个村山路崎岖,坎坷不平,行走困难外,还要横渡铁索桥。丈夫格多来到江边就有些犹豫了,格桑德吉说:“别怕,我给你做一下渡江示范,我先滑过江去,然后,你再渡江。”说完,格桑德吉想都没想,就抓着滑锁飞过了江对岸。

在村里,辍学孩子的家长不同意让孩子上学,可格桑德吉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格桑德吉问:“想让你的孩子上学吗?”家长摇了摇头说:“不想,孩子会识字能当饭吃吗?”格桑德吉听了有些生气,就问:“你当家长的能看懂藏文还是会说汉语?”家长无奈地摇了摇头。格桑德吉耐心的跟家长说:“即然你什么也看不懂,还不会说汉语,那你不让孩子上学,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和你一样什么也不会吗?”格桑德吉说:“还是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吧,在学校里,住宿条件比家里还要好得多,吃住条件都很好。9月份开学时,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来。”

格桑德吉结婚后,她一如即往的走村串户,动员那些辍学在家的孩子上学。开学前的一个月,是她最忙的时候,也是工作最难做的时候。有些家长感动于格桑德吉的诚意,都放心的把孩子交给她。做家访,有时一个月就得去一次,碰上要到离学校远的学生家里,要走七八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她把40多名学生劝回了校园。

有时,碰上别的村缺老师时,格桑德吉还会前去代课。有一次去代课时,她已怀有6个月的身孕,她背起糌粑就上路。格桑德吉很感谢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们,有一年,格桑德吉的孩子,突然高烧不退,必须立即到县医院就诊,那时的帮辛乡不通公路,步行需要三天时间。当时,丈夫格多在外出差,乡亲们听说后,轮流背着孩子走过悬崖,爬过塌方,翻过高山,一路奔跑,仅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赶到了县医院,及时将孩子抢救过来。格桑德吉十分感动,她常说:“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学校。”她要继续留在家乡,给孩子们教书,回报那里的乡亲们。为了不影响教学,格桑德吉把年幼的女儿送到拉萨,让婆婆照看抚养。

帮辛小学是全乡唯一一所学校,有130多名学生,四分之三是住校生,由于离家较远,而且路途艰险,有的学生需要4个月才能回家一次。每到放假前,格桑德吉和老师们,每两个小时检查一下宿舍,防止学生提前离校。

老师要全程护送孩子们回家,晨曦初露,太阳冉冉升起,照亮了崎岖山路和狭窄的马行道。这条路经常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情况,格桑德吉和丈夫格多还有另一位老师领着孩子们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孩子们开始在泥泞的山路上行进。格桑德吉一会儿跑到前面,一会儿跑到后面,不停的嘱咐着孩子们要注意安全。因为刚下雨,道路泥泞不堪,下面是100多米深的悬崖和湍急的雅鲁藏布江,要安全护送这90多个孩子回家,其难度可想而知。

C: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

“这段路比较危险,前面由索次来带,索次把町町村的孩子们带好,洛桑克珠你站在中间,中间的帮果村和宗荣村的你来带。”格桑德吉是帮辛小学副校长,她在下达着命令。在2013年暑假护送学生,她最担心的就是过悬崖的时候和马队狭路相逢。正在这时,有一帮马队往她这边走来,她急忙让索次老师在前头守护,让孩子们一字排开,靠近右侧的峭壁等待马队过去。马队过去后,孩子们才排队出发。要过铁索桥了,格桑德吉清点人数,突然发现,队伍中少了4个孩子。她问丈夫格多:“宗荣村的不是有4个孩子吗?”格多回答说:“走了。”格桑德吉一听就急了,质问丈夫:“你怎么看的孩子?不是说了,不要让孩子们单独回家吗?”格多是格桑德吉的丈夫,是帮助护送孩子的乡干部。格桑德吉冲丈夫发起火来,是因为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吊桥,她怕孩子们过吊桥时出现意外。格桑德吉说:“你们在这边等着,我去找。”在格桑德吉的眼里,这些孩子的安危,比她的生命还重要,决不容许出现半点意外。“那边是宗荣村的学生吗?”一路上焦急寻找,格桑德吉终于在吊桥前,截住了4个离队的学生。回队后,格桑德吉清点人数,一个不少。格桑德吉嘱咐孩子们怎样过桥,为了防止人多发生危险,格桑德吉把孩子们分成几个小组分批过桥,他们到达了第一站帮果村。格桑德吉把第一批孩子送回家中,另外两个村的孩子,也全部安全到家。

第二天的护送任务更加艰巨,因为要到最远的岗玉村,要走7个小时,格桑德吉必须准备好路上的用水和食品。由于路途太远,格桑德吉只能背少量的饮水。尽管她又渴又累,但是,她还是把水和食物给了孩子们。

孩子们还要溜铁索渡大江了,江面上只有两根铁索横跨江上。这根溜索,是岗玉村孩子们回家的必经之路,全长200米,溜索距江面有30米高。下面是波涛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每到渡江时,格桑德吉总要亲自护送。每次过溜索,格桑德吉都是让丈夫先滑过去,一方面是为了看看溜索有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丈夫可以看护好已经到对岸的孩子。当天下午,5个孩子们在离开家读书4个月后,被护送回到了家中。当把孩子们送到父母的身边时,看着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扑向父母的怀抱时,是她最高兴的时候。看到孩子们平安到家,她感到格外开心。

到现在,格桑德吉在乡里执教13年的时间,是全校任教时间最长的大学生,她先后将200多名孩子送出大山。由于冬季大雪封山,格桑德吉每年只能在暑假护送完所有孩子回家后,才匆匆赶赴拉萨,看望自己的女儿。这些年,她和女儿只见过4次面。格桑德吉的女儿叫格桑央珍,回家后,孩子已经不认识她了。家里的人跟格桑央珍说这是你的妈妈,她就特别开心的拉着妈妈到处去告诉她的小伙伴:“谁说我没妈妈,你们看,这是我的妈妈。”由于工作忙碌,格桑德吉从来没有给女儿庆祝过一次生日。一提这事,格桑德吉就掉眼泪,她感到亏欠女儿太多。

2013年9月10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格桑德吉荣获“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为格桑德吉颁发了奖杯,送上了鲜花。2014年2月10日,格桑德吉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荣誉称号。

格桑德吉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了青春年华,给雅鲁藏布江边的门巴族孩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她用青春、智慧、汗水,编织着乡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

猜你喜欢
德吉格桑丈夫
延长梦境的机器
润心育人 静候成长——丑小鸭变形记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难忘的格桑花
糟糕鱼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梦中的格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