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己”APP分析陌生人社交软件发展

2019-05-22 10:27郭涛黄正鹏吴奇星典任红琴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知己移动互联网个性化

郭涛 黄正鹏 吴奇星典 任红琴

摘要:随着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崛起,人们的社会关系也由“熟人”之间的“小城化”关系转变到市场经济下陌生人社会社交。在纷繁的各类信息及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们渐渐失去了社交的乐趣。为帮助人们获得更好的社交体验,利用互联网技术,以“知己”APP为例,探讨陌生人基于兴趣个性化社交的新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陌生人社交;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06-0054-02

与熟人社交身份直接呈现在他人面前的社交不同,在陌生人社交网络中用户通过身份建构,根据自身的喜好兴趣,自定义了另一个全新的自我。定义自我的过程这种方式中,可在各类两种层面上得以实现:一种是在陌生人阶段中通过网名、头像、地址、标签、历史文本等内容呈现。另一种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双方感兴趣互动建立某种属于群体的身份认同。这两种来自“陌生人”的认同感与“熟人”社会是极为不同的,陌生人社交的群体认同感是基于用户兴趣的而达成的,而熟人社交的群体认同感是来自于各项社会关系,可以是血缘、小范围的地域等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带有不可选择性。从这个角度来看,随着网络通信的普及,个性化的陌生人社交势必更注重人的“自我”意义,也会是未来社交的新方向。

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众所周知,自远古以来,人多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某一种方法传递信息、交流思维意识,以便从群体中获取精神或者物质上的支持。从早期的“伯牙与知音”的踏青相遇到书信时代的“笔友”,人们都在使用着各种各样的通讯方式拓展自己感兴趣的社交圈。然而,很多时候,人是无力选择自身所处的“熟人”环境,从而,也无从小规模的“熟人”关系圈中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知音”。在21世纪的今天,物质与科技得到了快速的进步,在移动社交APP方面,QQ、微信等社交平台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在这种大规模“熟人”社交软件中,它的用户每天都会被大量的信息所包围着,家人、同学、同事、上级等各项社交信息纷繁而至。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各类社交关系的复杂化,用户处理信息的成本增加,获得的社交乐趣减少。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社交APP现状

Middelweerd Anouk 和 van der Laan Danielle M 等在他们的文章《What features do Dutch university students prefer in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for promo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 qualitative approach.》中指出,大部分的荷蘭大学生在使用智能手机中的运动社交APP平台展示个人运动信息时,偏向于选择社交网站类 APP进行社交信息展示,且大部分研究对象都偏向于能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社交产品。[1]《Dutch Young Adults Ratings of 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s Applied in Mobile Phone Apps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一文中根据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及自我人格认知等方面进行分类,对被试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认同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与社交应用平台提供的社会功能相比,青少年对社交应用平台提供的个性化运动功能反应平缓,不能促进青少年用户的运动自我控制。换句话说,社交应用平台的用户不倾向于使用这个功能。[2]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APP的社交功能可以促进用户的使用该款APP,也体现出用户对社交是有较大的需求的。

2.2 国内社交APP现状

在国内的“熟人”社交软件中,QQ算是比较热门,我们可以从腾讯近几年的财报中可知,2009年四季度QQ的月有效活跃用户数到达5亿,2010年二季度到达6亿,2011年二季度到达7亿,2013年一季度开始进入8亿。直至2016年年底,QQ成为国内月活跃用户数量最大的社交软件。但是,在2017年QQ的用户增长数出现了拐点。腾讯新发布的2017年财报显示,QQ则下降了1.9%。同时,2017年一季度,QQ空间的活跃用户数已经不及三年前同期数据。

2.3 陌生人社交APP的现行发展

依据iiMedia Research的报告可知,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陌生人的社交用户已经达到3.5亿,同比增长了9.38%。中国手机网民陌生人社交使用浸透率已过网民总数的一半——57.5%。[3]由此可知,陌生人社交在国内依旧呈现增长模式。

3 个性社交的必要性

随着物质与文化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对“自我”需要也是愈加凸显。个性化成为各项行业服务的一项新内容,以依托于互联网发展社交软件也不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成熟,在网络的覆盖下,人们获取知识信息资源更加容易。但是,在这样环境下,信息“爆炸式”增长,用户看似有更多的选择,实则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甄别和筛选各类信息。这样的“社交模式”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且不容易达到用户希望社交程度。于是,个性化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以用户趣味的陌生人社交APP中,针对用户的“趣味”搭建属于用户个人的社交网络,实现人们对“自我”意识的需求,满足了人们真实“三观”相符需要这一类功能的设定更贴合用户自身的需求。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完全以用户自身需求为导向的服务,通过对用户数据分析调查或是对直接对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实现对全盘服务资源的整理分类以求达到“按需分配”。从服务资源的角度说,个性化服务化“被动”为“主动”,有益于相关服务的统筹安排。从用户的角度说,有益于用户降低“选择”成本。在国外,亚马逊购物网站为顾客提供到“MY MIX”服务,其服务会根据顾客近期的浏览记录及搜索记录为顾客推荐相应的商品。

4 “知己”对陌生人社交的新模式探索

利用互联网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在“知己”APP发布活动,参加活动等两个步骤,将“陌生人”社交从线上连接到线下,增加用户的趣味性,达到锻炼用户的体魄,开阔用户的视野,拓展用户的交友圈等目的。同时,在社交模式中,以“项目”化社交为主,“项目化”社交能够为用户带来群体及相对宽松的社交氛围,解决了“一对一”陌生人社交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因素。从“线上”引导至“线下”的模式可以减少陌生人社交中直接“见面”给用户心理带来的不适感,线上的沟通能直接拉近“陌生人”社交的距离,“线下”的社交能够确保用户社交时拥有足够的参与感。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各项科技、文化、物质等各方面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与精神的双向发展。传统“熟人社交”关系远远不能满足于人们的社交需求,基于用户自身“兴趣”的陌生人社交将会慢慢成为人们的选择。同时,“陌生人”社交软件提供的各项“个性化”服务将能越来越来重要也会越来越完善。但是,社交模式的转变必然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帮助陌生人社交完成“社交破冰”,建立信任机制。在此过程中,“知己”APP已经开始了探索,基于用户趣味的陌生人社交有着很大的力量,相似的兴趣能够帮助“陌生人”们快速建立起话题感,“项目化”目标完成能使得“陌生人们”具有群体感,帮助社交关系的“下沉稳定”。

针对于市场上的各式各样社交APP而言,“陌生人”社交APP无疑是社交软件的一个“新风口”亦会是各家互联网公司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越来越精准的算法及越来越完善的信任机制建立一定能为这一片社交“蓝海”带来无限生机。

参考文献:

[1] Middelweerd Anouk, van der Laan Danielle M. What features do Dutch university students prefer in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for promotion of physical activity A qualitative approach[J].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15(12): 31.

[2] Belmon Laura S, Middelweerd Anouk, Te Velde Saskia J, et al. Dutch Young Adults Ratings of Behavior Change Techniques Applied in Mobile Phone Apps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 JMIR mHealth and uHealth, 2015, 3(4): 103.

[3] iiMedia Research. 2015上半年中國陌生人社交应用研究报告[R]. 2015(8): 8.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知己移动互联网个性化
前路有知己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人生难得一知己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知我”何必是“知己” “千转”之“转”应通“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