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能力研究综述

2019-05-22 09:18周玮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4期

摘要:本文从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与衡量方式出发,梳理了当前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成果与不足,通过分析目前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研究的总体概况,总结相关文献,对未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政治关联;技术创新;技术效率

一、政治关联的内涵及其衡量标准

国内外早期在有关企业政府背景、企业家政治参与以及“关系”研究中对相关概念界定时产生过与企业政治关联类似的表达。但学界一致认为,Fisman最早明确提出企业政治关联,其于2001年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的文章“Estimating the valu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清晰地表述了企业政治关联(Political Connections)这一概念。该文献基于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哈托家族对该国企业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利用苏哈托依赖指数(Suharto dependency index)表示该国企业与苏哈托家族之间的关系程度,从而衡量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提供了从企业与政府首脑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企业政治关联的视角雏形。

企业政治关联在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不同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差异也会造成企业政治关联定义上的差异。在政治关联未被正式提出前,Roberts(1990)在研究中虽未明确说明政治关联这一概念,但对企业与参议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行了研究。Fisman(2001)认为政治关联应当是企业与关键政治人物或政府要员之间形成的密切关系且这种关系是基于企业与苏哈托家族之间的私人关系构建。Johnson和Mitton(2001)则认为企业董事或高级管理人员与正副首相或财政部长等重要政治人员有密切关系才是企业政治关联的衡量标准。Faccio(2006)的研究是目前最受学界认可的,该研究中把议员、大臣、政府首脑或政府高官以及与政府高官关系密切的人员是否担任公司大股东或高管为衡量依据,这篇論文“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发表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有关企业政治关联的结论对该议题研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和贡献。

考虑到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背景,在以中国企业为样本的研究中,除了Fan等学者对企业政治关联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外,张建君和张志学(2005)在开展企业非市场领域研究中认为,企业政治关联以雇佣现任或前任政府官员的方式构建,这种企业政治关系是隐性的,此研究对政治关联的定义与之后Fan等研究相似。

二、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度量方法

目前,学者们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较为丰富,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指标也很多。从指标所需数据的复杂程度分析,可以将衡量指标分为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种方式。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单一衡量指标可以从创新环节方面进行分类——研发投入类和研发产出类。研发投入类指标包含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增长率等指标。例如,Chen等(2001)用研发投入代表企业创新水平,检验企业股价与无形资产以及研发活动的相关性。涂远芬(2014)使用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作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考察了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谢泽中等(2017)使用研发投入强度衡量企业创新水平,从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中获得上市前各年研发费用与销售收入比值,并对其进行平均计算以探究分阶段投资策略对于创业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

研发产出类指标包含专利申请及审批数、新产品产值、新产品销售收入等。解维敏(2018)认为企业专利能够代表企业重要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成果,所以以企业专利申请数量来替代企业技术创新,实证分析业绩薪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而Lin等(2011)则利用新产品数量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实证研究管理层激励和CEO特征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作用[。同时,余明桂等(2016)提出企业新产品数据虽然能够比专利数更适合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标准,但企业开发的新产品数据难以获得,且数据的真实性难以求证,这对研究开展产生了一定阻力。

由于单一衡量指标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学者选择从不同角度采用多个或者综合指标来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熊捷和孙道银(2017)采用利用量表搜集企业平均每年申请的专利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程度数据以及企业发表的科技论文数,并以此三个数据共同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标准。胡志强和喻雅文(2017)以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数分别作为创新资金投入基数和人员投入基数,专利申请数和营业收入为两个创新产出变量,采用两投入两产出的随机前沿模型估计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作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

三、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

创新是企业拥有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积极影响

通过梳理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主要从增加研发资金和降低创新风险两个方面论证政治关联能够弥补企业研发能力不足。许玲玲(2017)证明政治关联可以显著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刘力钢和董莹(2017)认为政治关联在减少企业信息不对称性方面有积极影响,因而政治关联型企业的创新决策质量会相应提升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信心,政治关联有助于企业降低信息获得成本,并达成降低技术创新风险的目标。严若森和姜潇(2019)以2012-2015年中国A股民营高新技术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了系列相关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且政治关联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更重要的是政治关联对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负向关系能够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2.消极影响

尽管政治关联能够带给企业更多创新资源,但也会因为降低市场竞争和改变企业投资结构等原因使得企业创新意愿下降,从而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下滑。苏方国等(2017)基于资源视角,以2009-2013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五年1072个连续观测值为样本,研究证明政治关联资源对企业研发投入发生了“资源诅咒”的影响。杨筠和宁向东(2018)选取中国中小企业板的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政治关联对企业获取政府补贴有正向影响,政治关联削弱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积极作用,证明政治关联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寻租渠道,基于政治关联发放政府补贴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使用效率。

四、研究的思路

综合以上学者对政治关联定义的回顾与分析发现,研究样本所在国政治经济背景对企业政治关联的界定存在极大影响,基于不同国家政治经济背景下的政治关联内涵也存在较大差异,众多学者的研究也都认可企业政治关联在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特殊政企关系。但无论学者从何种研究视角入手,企业政治关联从法律意义上而言都属于一种完全合法的政企关系模式。政治关联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十分复杂,是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的综合体现。部分学者针对上述研究存在不同结论的原因进行了思考,获得较多共鸣的解释为:一些其他因素同样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进行,这些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这也为深入研究政治关联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Fisman, Raymond.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4):1095-1102.

[2]Roberts J.The Economic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Technology, Strategy,and Organiz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3):511-528.

[3]Fisman R. Estimating the Valu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1,91(4):1095-1102.

[4]Johnson S, Mitton T . Cronyism and Capital Controls: Evidence from Malaysi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1,67(2):351-382.

[5]Faccio M. Politically-Connected Firms: Can They Squeeze the State?[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06, volume 96(1):369-386(18)

[6]張建君,张志学.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战略[J].管理世界,2005(07):94-105.

[7]Chan L K C , Lakonishok J , Sougiannis T . The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xpenditure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1,56(6):2431-2456.

[8]涂远芬.中国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与出口学习效应研究——基于制造业与服务业企业层面的比较分析[J].当代财经,2014(08):89-101.

[9]谢泽中,宋砚秋,屈成,等.分阶段投资与企业创新水平的关系研究——创业团队异质性的调节效应分析[J].投资研究,2017(03):96-107.

[10]解维敏.业绩薪酬对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8,39(09):141-156.

[11]Lin C, Lin P , Song F M , et al. Managerial incentives, CEO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 in Chinas private sector[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11,39(2):0-190.

[12]余明桂,范蕊,钟慧洁.中国产业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6(12):7-24.

[13]熊捷,孙道银.企业社会资本、技术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7,29(5):23-39.

[14]胡志强,喻雅文.技术创新效率对企业IPO后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板高科技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5):87-96.

[15]许玲玲.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技术创新[J].管理评论,2017,29(9):84-94.

[16]刘力钢,董莹.民营企业政治关联、组织冗余和技术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17(08):79-82.

[17]严若森,姜潇.关于制度环境、政治关联、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多重关系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9,16(01):72-84.

[18]苏方国,卢宁,罗旖颀,等.“资源福音”还是“资源诅咒”——政治关联、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17(10):126-131.

[19]杨筠,宁向东.政治关联、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J].技术经济,2018,v.37;No.365(05):34-40.

作者简介:

周玮,女,湖南衡阳人,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