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彪 邹涛
摘 要:科学高效的停车管理措施及停车管理模式是维持城市停车有序发展的关键。文章从我国城市停车存在的问题入手,首先对停车管理中的供给管理、停车需求管理及行为管理3个层次的目的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3个层次的不同管理目的,给出了相应的停车管理措施。最后,对3种典型道路停车管理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城市停车管理处为沟通桥梁的城市停车管理模式。
关键词:停车管理;管理措施;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城市机动车的保有量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其中汽车2.17亿辆,根据预测,中国汽车保有量到2020年预计将会达到2.8亿辆,2025年达到3.6亿辆[1]。而根据“国家畅通工程”考评要求,每百辆机动车应配备45个停车位,而国际通行标准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总数之比最低应为1∶1.2[2],这就表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严重的停车问题将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
我国在停车政策、停车管理体制及停车收费上存在落后,至今我国还没有在国家层面出台一部约束力较强的停车法规,当前执行力最高的是1988年建设部和公安部联合制定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而该规定早已难以与当前交通现状相适应[3]。各停车管理方各自为政,信息不同,管理体制不畅,致使有效信息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停车管理效率低下。停车收费不尽合理,我国交通状况复杂,难以从大的层面建立统一的收费标准,而各地区停车管理部门缺乏收费标准制定的经验和能力。
因此,停车管理中的结合供给管理、停车需求管理及行为管理,对我国现状停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合理有效的停车管理措施及停车管理模式,对缓解我国城市停车矛盾、引导城市停车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现状停车问题分析
停车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理的停车不仅造成停车自身的供需矛盾,还间接影响了城市交通安全,降低了交通运行效率。目前,我国城市停车在收费、管理体制及管理手段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停车收费结构不合理,固定收费方式大量存在。未综合考虑区域的停车需求、交通状况、流量变化及步行距离等因素来确立合理的分区域、分时段停车收费结构。城市中仍存在大量固定收费、不限时段收费及不限区域收费等不合理收费结构,影响了交通运行的安全顺畅,干扰了城市的高效发展。
(2)停车管理体制缺乏主管部门,体制运行效率低下。在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难以统一协调交通、城管、财政、运营商等相关部门,造成停车规划、建设及运营的成本高昂、实施效率低下[4]。
(3)所制定的停车管理措施欠缺人性化考虑。目前城市停车保留着市场化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律意识不强、过于看重收益,致使停车管理手段简单粗暴,常采用拖车、锁车及罚款等手段,造成使用者强烈不满。
城市停车管理上至管理体制下至管理手段、收费结构均存在不合理之处,制约了城市停车的有序发展,对城市交通的高效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从政府职能、停车供给、停车需求及停车行为等多个角度,优化我国城市停车管理模式及停车管理措施,对实现城市停车有序发展、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 停车管理目标
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改善停车管理模式是实现城市停车管理目标的手段,应结合目标来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手段。停车管理的总体目标在于确保停车供需的平衡、协调停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保障城市停车的有序化、高效率。其中,停车供需平衡包含停车供需量的平衡及停车收费的平衡。协调停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旨在维护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统筹停车与城市发展布局及发展政策的关系。停车管理的微观目标在于维持城市停车的高效化、保障停车的规范化。
城市停车管理措施、停车管理模式的制定及优化以前述总体目标为导向,并以各管理层次具体目标为基础。停车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当前国内外对城市停车管理的研究均将其划分为停车供给管理、停车需求管理和停车行为管理3个层次,各层次的具体目标如下。
(1)停车供给管理旨在依据城市发展需求,通过政策或措施对停车设施数量进行科学的控制,调控停车设施建设与经营关系,规范建设及管理过程,最终确保城市具有与交通发展相适应的停车空间。
(2)停车需求管理旨在根据停车供给状况及城市交通实时动态,在政策或措施层面对已有的停车需求进行优化管理,同时约束潜在的停车需求,协调弹性停车的时空分布。
(3)停车行为管理旨在通過法规制约、公德引导,规范停车行为,维持城市停车的健康发展。
3 停车管理措施
停车管理措施是城市停车管理各层次目标实现的基础。当前我国城市停车管理包含静态的停车供需管理及动态的停车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停车供需管理又包含停车供给侧的管理及停车需求侧的管理两个方面。
3.1 停车供给管理措施
停车供给管理是停车需求管理与停车行为管理的基础,其合理性将从根源上对停车需求管理与停车行为管理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停车供给管理措施的科学有效性极为重要[5-6]。充分结合我国大城市停车现状,并借鉴国外停车管理的经验,在停车场管理的规划、建设及经营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停车管理措施。
(1)健全合理的规划政策与程序。完善停车规划法规,严格遵守规划程序,为停车场的科学规划提供引导。
(2)严格的建设规定。针对产生停车需求的建筑,应当严格按照建设规范进行建设,充分保障停车位数量及类型。
(3)逐渐发展以“政府引导、企业建设、企业或私人经营”的停车模式。停车场的建设投资往往较大,较低的收入造成了成本回收期较长,降低了企业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政府引资、企业建设、企业或个人经营来降低投资风险,提升企业或个人对停车设施建设与经营的积极性。
(4)合理的停车收费。在停车供给管理层面,停车收费的目的在于协调停车设施的建设、经营及管理之间的关系,确保建设方、经营方及经营方能够获取足够利益。
(5)严格的停车执法。在停车供给管理层面,停车执法主要面向建设方及经营方,对于不按建设规范进行建设的停车设施、不按收费标准及管理条例进行经营的停车设施,及时做好执法监督及违章处罚。
(6)引进先进的停车技术、管理体制、管理规范,改善停车管理中现存的不合理状况。
3.2 停车需求管理措施
停车需求管理是通过措施的调整实现对停车需求进行调控,目的在于规范已有的停车状况、限制潜在的停车需求、协调弹性停车的时空分布。针对我国停车需求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相应的停车管理措施。
(1)合理的停车收费。通过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结构来平衡路内外停车的关系,在充分保障建设经营方的利益前提下降低路外停车收费,实现对出行者停车需求的调控,分担路内停车压力,进而达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
(2)动态的停车需求管理。交通是个动态的过程,脱离交通变化来分析某时刻的停车需求管理是不合理的,应配合道路实时路网负荷、停车需求热点制动实时有效的停车需求管理措施。
(3)落实自备车政策,及时限制潜在的停车需求。
3.3 停车行为管理措施
停车行为管理是确保停车合理性的最后一道屏障,主要通过实际管理手段来规范停车者的行为,引导城市停车的健康发展。停车行为管理主要涉及停车收费及停车执法两个层面。
(1)合理的停车收费。在停车行为管理层面,通过分区域、分时段实施差别化递增收费标准,实现对停车行为进行调控。
(2)严格的停车执法。在停车供给管理层面,停车执法主要面向停车者,对违反管理规范的停车者,结合其造成的交通影响、社会影响及时作出处罚,通过加大对停车者的约束力来实现停车行为的秩序化。
4 停车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停车管理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化经营及政府与市场化经营相结合3种管理模式[7]。
(1)政府主导型:其特征在于政府指定某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代为管理和维护道路停车设施,受委托者则以政府的名义实施管理行为和行使职权,由政府统管、统收、统支。
(2)市场化经营型:其特征在于政府通过采取拍卖、招标、承包等方式确定经营企业,经营企业独立行使职权,政府进行监督,由企业经营、政府监管、利益分成。
(3)政府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型:其特征在于政府采取特批、授权、委托或招标等方式确定运营企业,运营单位按照政府制定的相关法规进行管理,并接受政府的监管,由政府监督、企业运营、统收统支。
随着政府对停车管理职能的下放,停车管理模式中市场化经营型、政府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型已经成为主流的停车管理模式,但目前与这两种停车管理模式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尚未成熟,缺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因政府方服务于城市居民,据此政府以规范的停车秩序及高效的停车管理为目标。而企业服务于自身,以低廉的成本及高额的投资回报率为目的,若不能较好地保证企业的目的,将会大大降低企业在停车场建设及经营上的积极性。两方各为目的,相互配合难度较大,严重降低了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效率,增加了运营成本。
基于此,本文充分结合各方利益,提出城市停车管理处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最终提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城市停车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城市停车管理处旨在统筹协市规划部门、建设部门及交通管理部门等,使其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与停车者。此外,城市停车管理处还负责制定城市停车发展战略、城市停车收费结构及停车场建设规划等任务。
进一步地,针对城市路内停车、路外停车及公共配建停车中存在的规模较大、组成类型多样且复杂的情况,应在城市停车管理处下设路内停车管理办公室、路外停车管理办公室、公共建筑配建停车场管理办公室及停车督察办公室等部门,各自统筹相关类型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各部门职能如表1所示。
(1)路内停车管理办公室。负责路内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直接对城市停车管理负责;路内停车占用道路空间,对交通影响较大,在进行路内停车管理时应与动态交通管理部门做好信息互换,确保管理措施的及时有效性;与城市停车管理处及时沟通,获取路外及配建停车规模,合理控制路内停车规模及布局;在于动态交通管理部门、城市停车管理处沟通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停车收费标准、确定限时限区域停车方法;对违章停车进行监督。
(2)路外停车管理办公室。负责路外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直接对城市停车管理处负责;与城市停车管理处协调,获取路内及配建停车设施的布局、规模及收费结构,调控路外停车布局、规模及收费结构;确保路外停车设施出入口、通道宽及转弯半径等符合标准并尽可能减少车辆出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3)配建停车场管理办公室。负责公共建筑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及管理,直接对城市停车管理处负责;结合客流吸引量确定合理的停车规模,依据建筑性质制定科学的收费标准。
(4)停车督察办公室。负责城市车辆的审查、登记工作;落实停车收费制度;对停车经营方进行监督。
5 结语
当前我国城市停车管理在体制、措施及收费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城市停车的有序发展。首先,本文对停车管理中的供给管理、停车需求管理及行为管理3个层次的目的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停车供给管理旨在调控停车设施建设与经营的关系、规范建设及管理过程;停车需求管理旨在对现存的停车进行引导,促使停车供需在时空上实现均衡化发展,同时限制潜在的停车需求;停车行为管理旨在通过法规制约、公德引导,规范停车行为,维持城市停车的健康发展。然后,结合停车管理3个层次的不同目的给出了相应的停车管理措施,在停车供给管理层面从停车设施的规划、建设及经营各个阶段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停车需求管理层面从停车收费、动态管理及政策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在停车行为管理层面从停车收费及监督执法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最后,对3种典型道路停车管理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以城市停车管理处为沟通桥梁的城市停车管理模式,并给出了相应部门的主要职能。
[参考文献]
[1]智研咨询集团.2018—2024年中国停车场建设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R].智研咨询集团,2018.
[2]智研咨询集团.2017年中国停车场管理及控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R].智研咨询集团,2017.
[3]刘淑永,王本利,张志敏.关于城市停车问题的思考[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5(4):32-34.
[4]马洪生,荣利利.城市道路停车管理模式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2):78-80.
[5]苏剑,杜丽群,王沛,等.香港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及其对内地城市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8):39-45.
[6]ZHENG N,WANG L X,AIHEMAITI A.Review of study on urban parking choice behavior[J].Transport Research,2017(1):56-59.
[7]秦明霞.我國部分城市道路停车场管理模式比较[J].交通与运输,2012(5):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