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胡垂立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许多高校校园教学方式和学习资源的获取方式趋向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资源的整合模式在新时代里呈现出许多问题。因此,文章研究了高校校园环境中基于微信的在线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在线学习平台可以为高校师生提供教学便利,并优化教学管理,从而更好地利用有效的资源使高校的教学更方便、快捷、高效化。力求打造一个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智慧校园,使校园的教学更加智能化,有效利用校园资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关键词:智慧校园;创新创业;微信平台;在线学习
1 高校教育的发展需求与“互联网+”时代战略需要
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亿,上半年新增网民近3 0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7.7%,较2017年提升3.8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7年的97.5%提高到98.3%,数据充分说明手机已成为最主要的上网工具,网民手机上网比率不断攀升。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颠覆着很多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格局。正如美团CEO王兴所言,在互联网下半场里,所有还没有被互联网改变的行业都即将被互联网所改变。
早在2015年4月,为积极响应互联网在线教育的发展新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教育部还大力支持具有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的高校,逐步建设以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等为代表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建设—应用—评价—认定”的方式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鼓励高校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
由此可见,在线学习对国家高校培养人才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在线学习不只是高校教育的一种辅助工具,更是高校在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面前的发展战略需要。
2 基于微信的在线学习平台的介绍
在线学习是在网络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网络教育又称为现代远程教育,是成人教育中的一种,是指以电视和互联网为传播媒体、以业余进修者为主要受众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不同于传统学历教育模式的在校住宿的教学模式。从网络教育试点到在线教育的普及,无论是管理机制、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模式,还是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建设,都经历了富有成效的改革,成绩斐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在线教育模式继续改革,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自主学习型社会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断有教师将课程资源、视频教程等教学资源发布至网络供学生学习,并通过微信、QQ等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高效的即时交流。目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得到不断推广与延伸,在线教育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经过多年的实践、更新与升级,已日趋完善。
基于微信的在线学习平台指的是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第二次开发的微信学习平台,将在线学习平台的各类功能嵌入到微信公众平台中,根据教学需求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扩展,高效地利用高校师生资源,有效、精准地将校园资讯、课程素材、教学资源以“一对多”的群发方式推送给所有用户。通过微信平台还可根据课程内容建立课程讨论组,方便学生讨论交流;汇总学生常见问题建立自动答疑系统,突破时空限制进行智能化的答疑解惑。
3 微信在线学习平台系统功能
微信公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接口,提供通用的数据规范,开发者只需按照规范编写接口程序就可以识别微信用户通过微信服务器转发给公众平台的各种信息,并可在微信公众平台和学习平台的服务端之间传输各种数据或信息,后台处理用户发来的信息,再将处理结果根据接口规范返回给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器并由其转发回用户端。其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 微信公众平台与在线学习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
公众平台接受用户信息后,先通过后台转化代码格式,根據代码响应的功能进行消息类型判断,如果能够识别并且能实现该功能,就会将结果直接推送给用户,否则会传输给微信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二次代码转化,经过对应功能模块的响应,再转化为微信的数据传输格式推送给用户,大致的流程如图2所示。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微信在高校在线教育方面展现了无限的应用潜能,但也涌现了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微信平台的构建与完善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高校校园环境中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开发、运营、管理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坚信随着现代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与高校凸显的各种线下教育问题的不断推动,高校将通过微信平台快捷、高效地传播校园资讯、提供教学资源以及树立校园形象,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贴近学生与生活、喜闻乐见的移动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