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莉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在中后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若不及时防止,就会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给农户造成严重损失。在防治方面,农户通常用药物进行控制,但在药物使用中由于不科学、不合理或方法、用量不当,常常收不到良好效果,因而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甚至贻误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这就需要小麦种植户认真研究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掌握相应的防治技术,同时还要了解药物的性能和用法,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效果达到最佳。
一、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意义
小麦中后期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但常见的主要有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等,这些病虫害都对小麦造成严重危害,使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的影响。根据小麦中后期的生长特点,防治病虫害正值关键期。因而,了解和掌握这个时期病虫害产生的不同症状并进行有效防治显得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农民的收益。
二、 主要病害的化学防治
1、 小麦全蚀病的防治
(1)病害症状:小麦全蚀病的危害十分严重。其主要侵染小麦的茎基部第一节、第二节与麦根。可以说这种病属于非常典型的一种根病,此病的症状主要体现在小麦的下部叶、地中茎与种子根上,小麦一旦染病就会出现下部叶变黄、地中茎与种子根变黑,同时植株特别矮小,严重时麦苗会出现秕粒、穗不实、白穗等现象,甚至整株麦苗枯死。而进入拔节期的冬小麦染病后也有明显的特征,表现在麦苗分蘖非常少且返青迟缓,同时病根部会大面积变黑,而且叶鞘内侧与茎基部会出现一些黑色菌丝。这时如将麦苗拔出来观察,会发现麦苗地下茎以及种子根已经改变了颜色,呈现黑褐色。
(2)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可以用唏唑醇药剂防治,每公顷用13.6%的唏唑醇26—38克溶液,然后兑水32—47千克,进行喷雾防治。
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1)病害症状:小麦赤霉病发病周期比较长,也就是说从幼苗期一直到抽穗期都有可能会发生,小麦赤霉病发病后可使穗腐、茎腐以及苗枯等现象出现,在这些病症中穗腐发生最为严重和普遍。穗腐发生的时期一般是在小麦开花阶段或开花后期,从病害症状来看,初病时,小穗颖片上有水浸形状的病斑,然后逐渐扩大,使整个麦穗染病直到最后枯黃。在气候潮湿的情况下,病部有粉红色的霉层出现,最后会有大量的黑色小颗粒。
(2)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方法:可用甲基托布津药剂调配的溶液进行喷施。每公顷地可用75%的甲基托布津42-53克,兑34-48千克的清水进行喷洒,但注意要在小麦生长到齐穗期喷施,使用周期为每隔6到8天喷施一次,一共喷施3到4次即可。
3、小麦条锈病的防治
(1)病害症状:条锈病的危害部位主要是小麦叶片,但除此之外,当病情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害对小麦穗部、茎秆、叶稍等部位。叶锈危害小麦叶片最为常见,夏孢子堆散生在叶片之上,一般不会穿透叶片。而秆锈常常危害穗部、叶鞘及茎秆,这时夏孢子堆能够穿透叶片,同时呈深褐色无规则排列,穿透叶片后会同样会侵染叶片反面,并且出现较大的孢子堆。
(2)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当田间有0.6%到1.2%的叶片患病时,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防治,通常情况下,每公顷田地可以应用16.5%的粉锈宁85到105克,或13.6%的禾果利32到38克,兑34到46千克清水进行喷施,一周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到5次。
三、主要虫害的化学防治
1、小麦红蜘蛛的防治
(1)危害症状:小麦红蜘蛛是一种危害比较大的虫害。主要是在春季和秋季对麦苗进行破害,小麦红蜘蛛的幼虫以及成虫以吸食汁液为生,一般是附在小麦叶面上进行吸食,小麦的叶面被吸食后会出现大量的黄白色斑点,由此影响小麦的健康成长,如果不及时有效防治,小麦就会干枯死掉。
(2)小麦红蜘蛛的防治方法:首先要确定病害程度,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惊醒防治,如果白色病斑占叶片近25%的面积,并且平均每个病斑处有200多头幼虫,这时就需要用药剂进行综合防治,防治方法可用齐螨素和虫螨克等阿维菌类农药,也可以用马拉磷酸稀释液喷雾防治,也就是将52%的马拉磷酸稀释成2150倍的溶液进行喷雾。
2、小麦吸浆虫的防治
(1)危害病状:小麦吸浆虫是以吸食小麦浆液为生,通常在小麦灌浆时期发生,对小麦也造成不小的危害,幼虫会在籽粒内部吸食小麦浆液,小麦浆液被吸食后小麦很快出现空壳与秕粒的情况。
(2)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方法:首先在幼虫期进行防治,也是防治的关键期。每公顷可以使用3.5-4.2千克2.5%的甲基异柳磷粉,或255毫升53%的辛硫磷乳油,或3千克清水与115毫升敌敌畏配制成母液,然后同26-32千克的细沙均匀的搅拌到一起,洒在地表之上,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其次是在成虫期进行防治。可以使用52%的辛硫磷乳油或42%的乐果乳油,兑水稀释成溶液进行喷施,但注意不可使用剧毒农药进行防治。
3、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
(1)危害病状:小麦芽虫也是以吸取小麦汁液为生,主要是在拔节期和抽穗后,集中在小麦的穗部、叶部和茎部吸取汁液,在小麦被吸汁后病部会表现出浅黄色,然后整片叶子逐渐变黄或枯萎,使小麦接近死亡。当小麦穗部遭到蚜虫危害时,会出现籽粒干瘪,千粒重下降等现象,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之外,蚜虫的危害还在于传播病毒,主要指传播大量的植物病毒,由此造成的危害性极大。因此要对其进行有效防治。
(2)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在防治时同样要考虑病害程度,当蚜虫在每公顷地有500多只时,就应给与高度重视,而且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通常用抗蚜威药剂与水兑成的溶液进行喷洒,使用方法是每公顷田地用51.8%的抗蚜威兑水稀释成4250倍的溶液喷洒;还可用11-13克12%的吡虫啉,兑32-49千克的清水进行喷雾防治。
综上所述,小麦生长到中后期,经常会受到红蜘蛛、吸浆虫、蚜虫、条锈病、赤霉病、全蚀病的侵害,小麦受害后,其产量和质量明显下降,因此,在进行小麦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特别是中后期管理,积极有效地防治各种病虫害。进而提升小麦品质与产量。
(作者单位:462000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