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残疾儿童策略谈

2019-05-21 11:46路晓玲
甘肃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残疾儿童关爱策略

路晓玲

【关键词】 残疾儿童;关爱;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08—0041—01

一、老师的关爱

1. 动之以情,建起心与心沟通的桥梁。教师在与残疾儿童接触时,要用自己的心去触摸孩子的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世界。要动之以情,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与情感世界,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与他们融洽地进行沟通交流。

2. 把握残疾儿童的心理,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自我概念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残疾儿童由于自身存在缺陷,容易片面地认识事物,难以对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缺乏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更模糊,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极易走“弯路”。教师要对他们潜在的心理困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时发现残疾儿童存在的不良心理,并给予力所能及的指导和帮助,使残疾儿童从小就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 通过游戏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通过游戏,使得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表现,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儿童游戏往往伴随着语言的表达,这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对于农村残疾儿童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就需要设置有效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把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寓于轻松愉快的玩乐之中,让残疾儿童无意识地主动学习,这比简单、直接教授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父母的关爱

1. 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残疾儿童的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视现实,不能让“倒霉”、“命苦”、“不幸”的想法左右自己的头脑。现实虽然难以改变,但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残疾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里,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不能顾影自怜,家长的积极努力就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激励。

2. 配合学校,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一位好的家长应该对子女的成长承担起教育责任,要牢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正确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质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这主要在于:一方面,残疾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长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固有的血缘、情感和伦理上的内在联系,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以及学校教育的效果,而且学校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无法与孩子父母相比;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配合,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因此,家长要担负起管教孩子的责任,积极、主动、正确地与学校配合,为教育好孩子而共同努力。

3. 学会赏识,让孩子与幸福有约。家长赏识孩子,就要学会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长处和取得的进步,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实事求是,不宜片面夸大某一方面的缺点和不足。孩子的成长毕竟是他们自己的事,要克服那些缺点和弱点,只有调动孩子自身的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而缺点和弱点的克服能更好地发扬其长处和优点。如果家长不能学会正确赏识孩子,他们就会感到一无是处,失去前进的信心,结果是缺点也难以得到克服。

4.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身教重于言教,也比任何老师对他的说教都要管用得多;父母树立起好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比那些座右铭的影响要更为深远。因此,要想孩子怎样做,父母先要做出来;要想孩子养成怎样的习惯,父母先要具有那样的习惯。“上行”为善,“下效”自然也会为善,父母自己做好了,孩子自然也会做好。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在生活中带头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表率。事实上,对孩子来说,父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素,这种因素对孩子的影响往往是在无意之间产生的,但这种影响的作用也是最直接、最深刻、最持久的。这也足以说明,要想取得理想的家庭教育效果,最为重要的就是父母的率先垂范,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三、社会的关爱

1. 身体健全人士应与残疾儿童平等地进行相处和沟通,不要把残疾儿童看作是另类,而要把他们看作是最需要帮助的朋友。

2. 大力开展残疾儿童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残疾儿童的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有关部门和机构要了解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提高残疾儿童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3.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儿童办实事,解决他们乘车及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残疾儿童关爱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