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
【摘要】推动农业产业化,是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需通过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快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科技人才培育以及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全方位保障农民切实增收。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农民收入 农业科技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解决“三农”问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而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群体的福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构筑农业产业化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农业产业化的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推动农业产业化,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方面,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使得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水利灌溉水平以及选种育种水平等都将得到极大提升,进而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有效优化了农业生产环境,提升了劳动效率。这无疑有助于转变单个农户的小规模生产格局,形成统一标准的大规模生产,从而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农产品加工销售过程中,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有助于对农产品进行批量加工和批量销售,且产量的可调节范围较大,能够有效降低加工和销售的边际成本。同时,随着产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资源的配置将更加合理高效,农产品销售所花费的成本将更低。由此可见,推动农业产业化,有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促进农民切实增收。
推动农业产业化,有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产品精加工、深加工的技术日益成熟、规模日益扩大,各地也开始注重深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将农业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串联起来,使得各个环节不再独立,而是将传统农业向“种养加”一体化转变,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与综合效益。这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农产品利润上涨,使得农民群众切实获得增收。通过从事仓储、物流、销售等工作,农民群众的收入来源将不再局限于土地劳作,这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群众的收入。
推动农业产业化,有助于构建利益联结体,这使得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民群众可以从农业生产企业获得显著收益:其一,农业生产企业与农民共同建设生产基地,企业为农民提供生产资料与科技服务,农民则负责农业生产,最终产物由企业收购,交易价格与风险分担比例都以合同为准;其二,农业生产企业邀请农民入股,农民能够获得红利。在上述两种方式中,企业与农民拥有平等的地位,形成利益联结体,共同获利。此外,农户和企业需要签订协议,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其中,企业需要为农民提供价格方面的保障,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并向农民返还一定的利润;而农民需要保障原料质量,降低企业的收购与检验成本。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与农民作为利益联结体,共享农业产业化创造的效益。
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转变,还需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提供硬件保障。因此,各地方政府需要基于自身财政状况,逐年增加用于农业发展的财政预算,投资建设农业基础设施,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一是要加快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进度。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快推进大型灌溉区的节水工程与配套工程的施工,科学管理灌溉用水,提高用水效率与灌溉面积;提高对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加强对老旧水利设施的改造力度,提升农田的防涝防旱能力;此外,也要提升耕地和水利设施的配合度,确保旱涝保收。
二是要加强耕地规模管控力度,着力改善耕地环境,提升耕地质量。耕地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基础,各地方政府需要全面实施耕地保护制度,对占用耕地的情况进行及时规制与修正;此外,也需要深入推进“沃土工程”,不断改善耕地环境,持续提升耕地质量。
三是要基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生产条件,出台差异化的政策、借助不同的技术手段,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同时,需要推进气象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健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科学推进农业产业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水平决定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因此,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一是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各省级政府应当联合省直各相关部门,共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其中,主要应当由省农科院和林科院与本地农林类院校深化合作,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此外,需要加快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实现产学研、农科教的紧密结合。
二是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着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对于取得突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科研人员,给予丰富的物质奖励,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三是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各地方政府需要加快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公益性科技推广服务队伍;需要促进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经营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互补,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与范围;还需要着力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主体积极参与推广工作,构建立体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虽然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但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育并非易事,不仅要保证数量,更要确保质量。唯有源源不断地输出高水平的新型职业农民与农业科技人才,才能够为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提供人力保障。
一方面,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并不缺乏农业资源,主要缺乏有知识、懂农业、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快健全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通过激励政策引导优质师资下到基层,向农民群众讲解农业生产、管理知识与技术;构建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基地,鼓励外出打工的青年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需要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各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农林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科技人才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学生报考农林类专业,培养一大批专业能力卓越、专业素质优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助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带领农民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深化农产品加工、开拓农产品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能够与农民共享利益、共担风险。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无疑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需要着力培育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都背靠农村,以农产品为原材料,其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乡镇政府需要给予这类企业更多政策与资金上的扶持,着力将其培育为龙头企业。
另一方面,需要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农民群众实现生产与种植的规模化,同时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因此,乡镇政府需要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农產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并积极吸纳返乡农民,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推动其向龙头企业发展,强化其市场竞争力,确保农民群众切实从中获利。
(作者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经济与法律学院讲师)
【注: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项目“专利扶贫助推河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项目编号:2018B15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宇鹏:《农业产业化机制创新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证分析——以坝上地区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年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