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政
【摘要】真理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只有依据真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感悟真理、捍卫真理,必须深刻认识真理精神的内涵、敬畏真理的价值,破除在真理认识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要把握认识真理的方法,改进我们阐释真理、传播真理的方式,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关键词】真理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10月18日)
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4月23日)
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是什么?或者说,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是什么?是自然的力量吗?不是!是科学技术的力量吗?不是!是人们对理想和目的追求而形成的动力吗?也不是!上述这些力量都很强大,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但还不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力量。
那么,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
答案是:真理!
真理的力量是上述重要力量的合力,是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对自然力量的顺应与支配等所形成的各种力量,在一致方向上的正确集聚;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正确理论与正确实践的统一,是天、地、人的统一,是自然演进内生动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推动力、科学理论生命力的统一,是我们对历史发展大势的顺应,是对历史发展洪流的顺应。
关于真理的伟大力量,一个最直观、也是最充分的例证,就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次次伟大胜利。为什么会有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为什么会有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会有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这是科学真理与正确实践的统一,是真理力量与人格力量的统一。
为什么真理中蕴含着如此强大的力量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首先搞清楚真理的内涵,即真理究竟是什么。
古今中外,在不同的哲学范畴,对真理的理解会有所差异,因而其概念和内涵也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将真理的概念定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
真理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在人的思维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即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其形式是主观的,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认识,属于认识范畴。真理正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有机统一而形成的正确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概念。
第一,自然界演进过程中内在的各种因素、各种力量的汇聚、释放及其规律性展现,具有根本性、决定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趋势,其根本是共同追求所形成的一致行动,是人心所向所形成的历史洪流。对真理的认同,形成思想认识上的高度一致,形成一个群体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地域里的共同行动,这是影响和改变自然界、从根本上影响社会存在和文明演进的巨大力量,是人民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力量和过程。
第三,来自于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强大思想体系。自然界、人类社会作为客观世界、客观存在,就在那里,它们运行的规律就蕴含在其发展之中,需要认识、发现和掌握。谁做到了,谁就能揭示真理,用它去引领人类社会发展前行。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是纷繁复杂的,真理就深藏在现象背后最难找到的某一个地方,发现它需要强大的认知能力、强大的思想体系。
发现真理,强调的就是在哲学内思想的经验,即由证明体系所包围住的世界经验。不断延伸的证明体系总是有这么三个环节:已经证明了的、用来作为证明的和要去证明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已经证明了的这个环节由形而上学(后物理)来承担;用来作为证明的这个环节由工具论(形式逻辑)来承担;要去证明的这个环节由物理来承担。对应于证明体系的这三个环节,真理具有三种语义:批判意义上的真理(后物理——形而上学),形式意义上的真理(工具论——逻辑),实证意义上的真理(物理——经验世界)。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后来的西方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概括:“真理,意指那个使真实成其为真实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真理、认识真理最为精巧、最为严谨的思维方式,这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重要根源。
第四,真理的强大力量,还来自于真理的本质特征:一元性。一元性包含如下两层含义。
客觀一元性:真理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是客观存在的。伽利略说,你越想攻击真理,你就越加充实和证明了它的真理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有一种认识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只有一个,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客观统一性:真理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二者的有机统一。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真理是把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的对象,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真理的力量是沿着这样的逻辑链条进行释放的:客观存在——认识发现——认同接受——掌握实施——一致行动——动能释放、展现。例如自然界的核能,人类认识并掌握了它的规律,它的能量将有序释放。再如人类社会,认识和把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顺应民心民意,人民的力量就得到有序释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真理必然能掌握群众,并被群众所掌握,从而展现出顺之则治、逆之则乱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说过,真理就像一块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射出的光辉就越灿烂,这是对真理力量释放、展现过程的生动描述。往往越是在伟大的、复杂的、艰巨的斗争中,真理的力量越能够(也越需要)得到充分的释放。真理是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力量,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人们不断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根本推动力,没有什么力量比它更强大,没有什么比它更能反映人区别于其他客观存在的本质。真理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看似是无形的,但一切有形的繁荣、发展、强大都因它的力量而生,都离不开它的根本指引。
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在说到真理的力量时曾充满感慨地写下:“真理的力量之大是难以相信的,它的经久不衰也是难以限量的。我们在各种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所有的一切独断的信条中,甚至是在最荒芜的、最荒唐的信条中也能多方的发现真理的痕迹;这些痕迹常和光怪陆离的事物为伍,虽在奇怪的混合中,但总还是可以识别的。所以真理有如一种植物,在岩石堆中发芽,然而仍是向着阳光生长,钻隙迂回地,伛偻、苍白、委屈,——然而还是向着阳光生长。”如同郑板桥描写竹子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著名物理学家康普顿说,科学赐予人类的最大礼物是什么呢?是使人类相信真理的力量。在我们今天的伟大时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波澜壮阔伟大斗争中,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相信真理的力量、发现真理的力量、释放真理的力量。
真理的伟大力量,是我们敬畏它、追求它的根本原因。纵观古今中外,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传统,人们都在为追寻真理而上下求索!
作为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徒”,我们怎样求得真理呢?习近平总书记以最精准、最凝练、最富真理力量的语言,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
为此,我们必须弄清楚真理精神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真理的精神?简要地讲,就是人们敬畏真理、认识真理、接受真理、捍卫真理时的那种内生而外在的状态,就是对待真理的基本观念、基本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不折不挠的意志。
真理精神的内涵,应该有这样几个。
——向着一元的精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一元的精神,也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欲求真理,必须讲真话,办真事,做真人,来不得虚假。
——发展的精神,进步的精神。就是实践的精神,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创新理论。
——自我评判、自我反思的精神,探索发现的精神,客观理性的精神。
——开放的精神。真理是发展的,任何人都没有穷尽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不是“封闭真理”,不是教条,而是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实践而发展的开放性真理;宇宙中各个领域的客观真理无穷无尽,人类发现客观真理的过程也是动态的,无穷无尽的,人类是在不断发现客观真理中前进的。
——以人为本的精神。认识真理的主体是人,认识真理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区别于“有用论”的真理观。从人民的角度来评判真理的效用,也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不怕牺牲的精神。真理本身不畏任何强权,追求真理者,拥有求知的热情,把追求真理作为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为了真理可以牺牲自我,彰显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先烈之所以为真理而牺牲,就是这种境界。
“真理的精神”就指要有坚定信仰的政治定力,要充分相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正确性,这是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的有生命力的真理。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就是要以这种态度去探索和验证新的真理,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真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忽视或违背真理精神的实质的问题。误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不敢?不愿?还是我们用自己无意识的手,遮住了自己望向真理的眼,又把问题推卸给了外部原因?让我们细数在真题问题上的几个误区。
——认为探寻真理是政治家、理论家的事,与己无关。当然更不知道真理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
——简单化对待、教条化理解,比如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愿下功夫,偷懒,不读原著原文即想获得真理。
——否认真理,不讲真理,只认权力、金钱和现实规则,庸俗化,认为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
——把真理绝对化,不容质疑讨论,认为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终极真理,如此就意味着结束了探索真理的道路。
——认为互联网、大数据、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可以颠覆真理。
——没有“真”的实践,就想得到那个“理”;以局部的相对的“真”得出整体的绝对的“理”。
……
认识真理,绝不能割裂“真”与“理”的关系。当前,一些人对真理敬畏不够;将“真”与“理”割裂,用局部的“真”得出合自己目的的普遍的“理”;缺乏求真知的勇气,不敢面对事实,不愿注目真实。这是我们今天在真理问题上存在的大问题。敬畏不足是一个认识问题,就是认识不到真理的价值,认识不到真理的威力;割裂“真”与“理”是经验主义、唯心主义的表现,是对实践与理论、客观与主观、知与行的人为的断开;从局部的“真”中得出全局的“理”,是真理探寻过程中一个很明显、但又最常犯的错误。
人们在接近“真”、且这个真不是先前所了解或想象的“真”的时候,往往充满了恐惧,不敢正视和揭示。关于这种“恐惧”,柏拉图的洞穴之光隐喻就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最生动的说明。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着,甚至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认为白墙上的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后来,其中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惊喜地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真实的事物在洞穴之外。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这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他们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实际上也是一个关于认识真理的比喻。在西方诸多语言中,真实、真相、真理往往是同一个词。在这个比喻中,看到真相等于认识了真理。柏拉图特别强调视觉的重要性,认为视觉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认知途径,人们通过观察来了解、认识世界。对应于作为视觉器官的眼睛的,是人的灵魂。柏拉图基于上述的认识,将合本质与现象为一体的世界分割为二重,把认识上的两个层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外化、对象化为两个世界,把苏格拉底所寻求的那些普遍本质从具体事物中独立出来,在可感世界之外構造了一个独立的理念世界。柏拉图认为,要在认识论上找到真理,只有依据真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党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
“信仰认定了就要信上一辈子,否则就会出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19年春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提出的这一论断,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振聋发聩,深刻揭示了信仰坚定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了信仰动摇的严重危害性。这是讲给中青年领导干部的,也是讲给全党同志的,是对中青年干部的警示教育,也是对全党同志的谆谆告诫。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要真正搞明白为什么我们党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什么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一旦动摇了、不信了,就会“出大问题”,要真正理解“出大问题”的内在原因,以及内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8年4月23日)
认识是开启真理大门的钥匙,认识论是发现和认识真理的科学方法。认识是连接实践与思想的桥梁,承接实践,启迪思想。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内涵、本质、过程、方法、规律的方法论学说,指导人们开展思维认识活动,将认识转化为思想理论,进而再转化为方针政策,推动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认识论的划时代变革。认识论的水准是思想深度、行动力度、发展程度的集中体现。认识的深刻与高远、认识的成功与飞跃,体现的就是其背后科学的认识方法。
真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但发现真理是认识主体的活动。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在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活动中起决定性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中国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境界,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确立奠定了哲学基础。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每一次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都实现了其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每一次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都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无不以认识和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为重要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的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治国理念是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典范,是推动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适时而鲜明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准确标定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使中国共产党对时代的认识达到新境界。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刻揭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发展,使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进入新境界。
三是坚持从历史认识未来的方法论,清醒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实现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目标任务认识的新飞跃。
四是坚持实践认识论,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
五是从全球视野认识世界和中国,对当今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认识,使我们党对人类制度形态、发展形态、文明形态,对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又一次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紧扣“党和人民”这两个最大实践主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愿牢记在心里,回答了“为什么人而认识”的问题,实现对实践主体的深刻认识;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把管党治党强党的责任担在肩上,建设一个强大的党,回答了“谁来认识、怎样认识”的问题,实现对引领者自身的深刻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强调认识主体崇高的理想信念、强大的意志品质、坚定的责任担当、无畏的斗争精神。认识本质、把握规律绝非易事,认识主体必须积累丰富经验,始终不忘初心,不断砥砺前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这是对认识规律最根本的揭示,体现了崇高的认识品格,为全党树立了光辉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突出鲜明的“问题导向”方法论,在深刻揭示抽象矛盾的同时,直面外化的问题,对问题的内涵、性质、種类、原因等深刻把握,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手段创新发展,在实践方法、矛盾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归纳出“问题导向”方法,即“问题——问题意识——问题导向——问题导向机制——解决问题长效机制”这样一个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使认识主体更加贴近认识对象,使认识目标目的更加具体明确,从而实现了对认识方法的重大突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系统总结历史、精准判断当下、深邃洞察未来,实现了对治国理政规律的深刻揭示,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精准判断,对时代精神的感召引领,对全球性问题的阐释回答,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方法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论,既志存高远又实事求是,既科学深刻又平实生动,以认识上的高度自觉、坚定自信,把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使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新境界,是新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新时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又一次重大历史性飞跃,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既与改革开放40年、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变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时间是真理的忠实听众,一切嘈杂喧嚣都会湮没在时光的尘埃里,一切真知灼见都将沉淀在历史的河床上。“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要求。
真理伟力是一切科学理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报告道出了展现新时代真理力量的真谛。新时代的真理力量就在于能够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立足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勇于坚持真理,推进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如果说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走出了百年屈辱的命运,显示了真理的伟大力量;那么世界“重新发现马克思”,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所追寻的主义,“依然是当今世界的真理”。追求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构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轨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本色。正是从真理启程,中国共产党才走向了辉煌,走向了胜利的彼岸;正是以真理作为旗帜,作为生命力,中国共产党才走出苦难,走出困境,解决了如何发展中国的矛盾,形成了如何实现中国梦的哲学路径。
(作者为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本文部分内容已刊发于《学习时报》2019年4月29日第2版,标题为《新时代如何认识和把握真理》)
【参考文献】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②[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③[德]叔本华著、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④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