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56 2002-2012年美国德克萨斯州西尼罗病毒感染后急性期与恢复期死亡情况//David C.E. Philpot, Melissa S. Nolan,Nicole Evert,等
西尼罗病毒(WNV)感染有一个特征明显的急性发病过程,但对其长期结局却知之甚少。我们搜索到2002-2012年期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西尼罗病毒感染者4 142例,确认其中因西尼罗病毒感染死亡557例(13%)。我们通过计算标化死亡率并使用全州的死亡率数据,分析了西尼罗病毒感染后死亡的全因死亡和死亡专率。289例(7%)患者在急性期 (症状出现后90天以内) 死亡;这些死亡病例中267例(92%)出现西尼罗神经侵袭性疾病。其余3 853例患者中有268例(7%)在恢复期死亡(症状出现后90 d以上),其中210例(78%)出现西尼罗神经侵袭性疾病。恢复期西尼罗神经侵袭性疾病患者多因感染和肾脏损伤的原因死亡;年龄小于60岁尤其是伴有肾脏损伤、感染、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等原因的病例患者,增加了全因死亡的风险。我们提供群体水平证据,证明了西尼罗病毒感染导致的西尼罗神经侵袭性疾病使得死亡风险增加。
P265 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多房棘球绦虫感染//Jonathon D. Kotwa, Mats Isaksson,Claire M. Jardine,等
肺泡棘球蚴病是一种由多房棘球蚴中间期感染引起的疾病,人类和狗中如果不加以治疗通常是致命的。自2012年以来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的5只狗、3只狐猴和1只花栗鼠中发现了肺泡棘球蚴病。在此之前,该地区是被认为没有这种绦虫的。出于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的关注,我们对安大略省南部野生犬类感染的流行程度进行了评估。2015-2017年,我们收集了460只野生犬科动物(416只土狼,44只狐狸)死后的粪便样本,采用半自动磁捕获探针DNA提取和实时PCR方法检测多房棘球蚴DNA。令人惊讶的是,23%(95%CI:20%-27%)的样本检测呈阳性。通过空间扫描测试,我们确定了该省中西部地区的一个感染群(RR 2.26;P=0.002)。该群集环绕在人口密集区,提示有动物传播风险。
P273 2017年刚果共和国利库亚拉地区猴痘流行病学和生态学调查// Reena H. Doshi,Sarah Anne J. Guagliardo,Jeffrey B. Doty,等
猴痘是中非和西非的一种地方病,由人兽共患的正痘病毒引起。刚果共和国偶尔报告猴痘。在2017年3月22日至4月5日期间,我们调查了43例疑似人猴痘病例。我们对其进行了访谈,并收集了干血样、水泡和表皮标本(活动性病变),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正痘病毒抗体,用PCR检测猴痘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在Manfouété镇周围进行了生态调查,对105只小型哺乳动物的标本进行了正痘病毒抗体或DNA检测。在疑似人类病例中,有22例符合确诊、可能和可疑病例的定义。干血条只从18例患者中获得,其IgG阳性率为100%,IgM阳性率为88.9%(16/18)。在动物中标本,仅来自非洲巨袋鼠的标本显示有正痘病毒抗体,这为该物种参与自然界中猴痘病毒的传播和维持提供了证据。
P299 寨卡病毒病发病12-19个月后病毒IgM检测和中和抗体交叉反应// Isabel Griffin,Stacey W. Martin,Marcs Fischer,等
关于寨卡病毒感染者体内能检测到的寨卡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的持续时间的数据有限。寨卡病毒和相关的黄病毒之间能够发生中和抗体交叉反应,但这种混淆诊断的交叉反应程度尚不确定。我们对确诊寨卡病毒患者发病后12-19个月收集的血清标本进行了寨卡病毒IgM以及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在62名参与者中,45例(73%)检测出寨卡病毒IgM, 12例(19%)检测结果不明确。虽然所有接受检测的患者都有寨卡病毒中和抗体,但39例(63%)患者也有登革病毒中和抗体;其中,12例(19%)登革病毒与寨卡病毒的滴度差异小于4倍,5(8%)例登革病毒的滴度比寨卡病毒高4倍。IgM抗体可检测时间的延长以及中和抗体交叉反应的存在,使得寨卡病毒感染时间难以确定,也难以区分相关黄病毒。
P311 巴西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的传播差异和抗体动力学//Fernando A. Bozza,Andres Moreira-Soto,Alexandra Rockstroh,等
应用从巴西患者获得的血清阳转样本,结合多种抗体、技术和抗原,寨卡病毒的诊断检测得到了改进,但敏感性仍不够理想。相比之下,基孔肯雅病毒诊断检测是明确的。对血清学数据和非特异性症状提示近期反复出现的虫媒病毒感染,需要进行彻底的病毒学检测。
P316 印度类鼻疽病例的临床表现、药敏反应及转归//Maria Koshy,Manjeera Jagannati,Ravikar Ralph,等
我们研究了印度南部一家三级医院治疗的114例经培养确诊的类鼻疽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糖尿病是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核样慢性类鼻疽比急性类鼻疽更常见。败血症和呼吸系统受累与不良预后相关。
P290 巨噬细胞活化标记物-可溶性CD163严重且致命埃博拉病毒病密切相关//Anita K. McElroy, Punya Shrivastava-Ranjan, Jessica R. Harmon,等
埃博拉病毒病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高细胞因子血症在死亡病例中尤为明显。这种高炎症状态使人联想到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和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这两种风湿性疾病,其特点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活化。对两组埃博拉患者的评估显示,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sCD163与严重或致死的埃博拉病毒病紧密相关,而不是T细胞活化标志物sCD25。此外,在死亡病例中观察到宿主组织对CD163特异性抗体有显著的免疫活性,主要发生在埃博拉病毒抗原广泛免疫染色区域。这些数据表明,宿主巨噬细胞的活化激发了埃博拉,定向抗炎疗法可能有助于治疗埃博拉病毒病(图1)。
(A)肝脏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显示肝细胞坏死,胞浆内有嗜伊红包涵体(箭头所示)。(B)肝细胞中的EBOV抗原和巨噬细胞中的CD 163抗原。(C)肝脏组织双重免疫组化染色高倍图像显示巨噬细胞中EBOV和CD163抗原的共定位(箭头所示)。(D)EBOV和CD163抗原在脾脏巨噬细胞中的共定位(箭头所示)。(E)心脏组织中EBOV和间质巨噬细胞(CD163)的染色。在一些心肌细胞可见EVOV。(F)睾丸组织中内皮细胞(箭头)和巨噬细胞(箭头)的EBOV和CD 163抗原。原放大倍数×20(A, B,D,E,F);×63(C)。图1 感染埃博拉病毒(EBOV)死亡患者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出EBOV(红色)和CD163(棕色)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