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商视角下高校武术对学生影响研究

2019-05-20 07:13樊晓强
武术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动商培养影响

樊晓强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基于动商理念,对目前高校武术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解析。研究指出,高校武术教学在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发展武术套路运动、推广散打运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促进学生动商在练习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高校武术 动商 培养 影响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084—03

近年来,随着“动商”一词的提出,这一新理念已经成为各方人士的热议话题,也越来越受关注。动商概念的提出者认为其应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的动商是指一切通过人的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狭义的动商是指个体的运动商数,是个体克服自身和客观事物进行运动的能力,是人挖掘、发挥运动天赋和潜能的能力,主要包括运动素质、运动心理、身体机能等。武术作为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国内高校属于必修课程,课程内容也备受大学生喜欢。在当代高校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下,结合高校武术教学实践与动商理念,分析武术对学生动商的影响,为促进武术推广和推动动商理念传播提供新途径。

1高校武术课程体系

1.1武术课程内容

目前各高校的课程体系中,武术课程是其公共基础课程的主要部分。作为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当然也包括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故各大院校将其作为是一门必修课。根据了解发现,其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武术套路,是指将众多的劈、砍、冲、撩、刺等攻击动作和众多的闪、展、腾、挪等防守动作组合而成的成套组合动作。该项目在表现人体运动优美的同时又能强身健体。其主要包括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等,但在教学内容上还是以长拳和太极拳为主。另一类是搏击,主要是以实战为主,回归武术的本质,以训练习练者的实战能力为目的。该项目主要包括拳击、散打、擒拿、格斗、自由搏击等,其主要教学内容是散打。还有一类是武术养生项目,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主要目的,以阴阳作为理论构架,以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为炼养理论的养生术,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五禽戏、八段锦。

1.2武术课程内涵

自1915年武术进入校园以来,武术项目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对我国传统體育文化的传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传统武术文化的神秘色彩以及历史底蕴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比较高涨。在这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场所,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就如“如鱼得水般”,使其能够在高校学生的发扬中蓬勃发展。在大学文化氛围中传统武术文化逐渐融入其中,不断影响着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与观念,使其了解传统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其历史的源远流长,并且吸引着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热爱和探究。武术教学既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质,也能指导学生的思想修养行为。比如武术训练需要习练者合理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闪、展、腾、挪等技击动作,这些技击动作的快慢结合、刚劲有力、柔和以徐都可以锻炼学生的体魄。武术传统文化的“内外合一”的整体观、“人与自然和谐”的养生理念、“内外兼修”的习武理念、“动静虚实”的拳理、“阴阳辩证”的哲学思想等都不断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同时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也体现了武术教学对学生教育培养的内涵。

2武术教学与动商的关系

2.1武术文化与动商

武术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都是以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为目的,深受大众喜爱。当然也有不同之处,除了动作表现形式不同之外,还有其文化特征及内涵与其他运动项目截然不同。武术被称为中国国术,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宝藏,长久以来人们习武健身、延年益寿、保家卫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中,武术融合了儒家伦理观、道家无为观、哲学辩证观、易学阴阳观、中医养生观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着重强调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内外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武术文化体系。中国儒学文化“仁义礼智信”思想体系不仅影响着习武者的品德修养,而且形成了一种谦虚礼让、博大宽容又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武术文化。道家文化中所讲的“无知无欲”“无妄为”“形神兼修”“道法自然”等思想影响者武术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及其养生长寿观念。中国易学思想中“太极阴阳离合”“五行循环生克”“八卦循循相生,无有穷尽”等观念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拳理,太极拳、形意拳及八卦掌均是其最好的证明。

高校学生在武术教学中,认识武术的历史进程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渊源,清晰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与发展,这也是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习练武术动作时明白其各个技术动作的内在涵义,同时感受其“攻守寓意、强体健身”的特点,“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风格,“动静虚实、快慢疾徐”的拳理,进而感知其中的博大精深,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通过对武术与养生、古代军事的认识,尤其是武术的练习功法、养生功效级古代战争中爱国侠义情怀,这些都可使学生认知到武术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学生将会在武术教学中对武术运动项目有全新且全面的认识,其心性必会在武术文化传播与发扬的氛围中得到升华,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动商水平。由此可见,传统武术文化作为提升学生动商的内在驱动力,对培养与提高学生动商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2.2武术套路与动商

高校武术课程中套路运动是将众多的劈、砍、冲、撩、刺等攻击动作和众多的闪、展、腾、挪等防守动作,进行合理地艺术化以及有规律地编排而形成的组合动作,是武术高于其本质内涵的艺术性表现,既具有攻防特色,又具有健身价值。在具有各自特色的众多门派套路中最能体现其价值且代表民族特色的拳种主要是太极拳。太极拳是其创始人陈王廷根据攻防拳理、阴阳合一、中医养生等思想而成,是以中国传统儒家、道家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并济的拳术,其文化内涵丰富,技击特色鲜明,讲究柔和缓慢、舒展大方、速度缓匀、刚柔内含、深藏不露、轻沉兼有,实战中强调辨位于尺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长久训练可以增强体质,提升防身技战术,同时融合中医养生理念,形成形与意相结合,演练可达到心气旺盛、形神相亲、表里俱济、进而提高精气神韵,提升儒雅气质。

作为武术套路项目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太极拳运动深受大学神的喜爱。太极拳习练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其教学中,明晰太极拳的核心理论“阴阳学说”,知悉太极拳“自然和谐”“阴阳同极”“相生相克”“顺势而为”“借力发力”的哲学理念,以此培养学生动商思想,提升学生动商的智慧。结合“阴阳互化、柔中带刚、动静相间、后发先制”的拳理,理解每个技击动作背后的涵义及其实践攻防意义。同时,感受着“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刚柔互济、抽丝挂线、行云流水”的拳风,不断提高学生对自身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唯美性的审美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自身身型的的矫正以及儒雅气质的培养。总而言之,练习太极拳从多个角度出发培养了学生动商的儒雅睿智。

2.3散打运动与动商

散打运动与套路运动都是武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武术套路的区别之处在于,散打运动鲜明突出的特殊本质,以实战对抗为表现形式,以“追求效果為原则”,充分体现了其运动特点及功效。与其他任何一个搏击术的不同在于,散打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其他搏击术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但是它们都不具有散发那样浓郁的文化特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本身拥有的文化包含容量。散打虽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仍是集传统与现代、竞技与实用、修身与养生于一体的武术项目,然其主要还是一项运动强度较高的对抗性运动项目,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同时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动作,其要求习练者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较强的爆发力,体能耐力素质以及对抗击打能力。长期坚持练习,不但能有效地改善练习者的心肺功能,提高其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练习者坚强、果断、沉稳的良好心理品质。

现如今,我国高校将散打运动作为大学生学习武术项目的必学内容,而且无论是在学校里面还是在校外健身房都在大力推广散打运动。散打项目的特点决定了习练者需要相互针锋相对,实战对打,这就要求学生在训练中克服胆怯关、挨打关,逐渐消除畏惧,胆怯、怕打的心理障碍,树立学生必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敢打、敢拼的意志品质。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专项身体素质练习,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及灵敏,进而为学习和提高散打技战术动作打基础。散打教学实践表明,在散打教学过程中学生为每一次难度动作的突破感到欣喜,为掌握和运用所学的新动作感到兴奋,为每一次对对练后的进步感到振奋,并通过这种成功和满足的体验不断强化其自信心,这些都能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从这些锻炼中磨练学生果断、兼任的意志品质。总之,散打运动中的训练和实战,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学生动商的强健坚韧。

猜你喜欢
动商培养影响
聚焦动商素养 赋能生命成长
——读《幼儿动商教育教程》
基于熵值法的动商评价体系研究
动商理念导向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发展路径分析
动商理论的困惑及其测评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