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机器人“奇技淫巧”里的机械智慧

2019-05-20 10:49雨菲
高中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木偶工科机关

雨菲

今天,全世界正在掀起一阵机器人的旋风,它们集众多前沿科技于一身,能夠执行人类交付的各种烦难工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中,埋藏着一些惊人的“神器”,闪耀着“高科技”的光辉——约3000年前,机器人演员曾为周穆王献舞;约1300年前,机器人曾为唐朝皇后整理梳妆台……中国古代的机器人到底有多强悍?它们又为何没能走到今天?

无所不能的机关人

中国机器人的始祖,有很多人认为是西周时期偃师制作的能歌善舞的伶人。因为在《列子·汤问》一书中,这件事被描写得活灵活现。公元前936年,周穆王姬满在打败犬戎后,率领大批人马西巡昆仑。归途中,遇见一位前来献技的能工巧匠偃师,偃师给他带来了一个精心制作的机关人。这个机关人栩栩如生,可以疾走、也可以缓行,宛如真人。头可以任意俯仰,脸能够左右转动,甚至还能按照节拍表演歌舞,以眉目传情。穆王看了大喜,便把后宫佳丽都叫出来一起欣赏。表演快结束时,意外发生了。机关人舞得兴起,竟给妃子们频送秋波。周穆王看在眼里,怒上心头,当即下令把偃师推出去斩首。偃师大惊失色,连忙把机关人拆开来给周穆王检视,原来就是用皮革、木材、胶漆和颜料制作的。周穆王再凑近一看,机关人体内不仅五脏六腑俱全,连筋骨、关节、皮毛、牙齿都有,只不过是假的,偃师把机关人重新拼装上,又复原如初。周穆王仍不甘心,把机关人再次拆开,把它的心脏摘掉,结果机关人不能说话;把肝脏摘掉,眼睛就看不见;把肾脏摘掉,就无法走路。周穆王这才转怒为喜,赞叹说:“人之巧,乃可以与造化者同功乎!”一高兴,把他们都带回宫了。

如此人造天工,堪比现代机器人。可信乎?偃师的机关人,很可能在自动化的程度上有所夸大,但出土实物表明,至少在两千多年前,古人确实在人形机关构造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78年,山东莱西的两座西汉墓中出土了一件“怪物”——一个身高1米93的大木偶,经过拼合后,全身关节可以活动,可立、可坐、可跪。细看木偶的头部,发际线处凿有浅槽,槽内嵌木条,说明木偶原来嵌有头发。年代如此久远的木偶实物十分罕见,而且这具木偶与真人等高,可能并非一般戏具,极有可能接近偃师所造的“机器人”。而且,汉末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机器人的井喷时期,据统计,这段时期内各类机械木人的记载达到了91例,他们不仅能行走跪拜,还能唱歌跳舞、磨面舂米、焚香拜佛、甚至会捕捉老鼠。如果没有先秦两汉的技术铺垫,恐怕难以集中涌现如此众多无所不能的机器人。

极客家族的奇思妙想

三国时期,发明大王马钧就曾制造过机器人,《魏书》中说他“天下之名巧也”。有一次,有人向魏明帝进献了一套木偶,但是没有人会摆弄它,木偶只能一动不动地待在原地。于是,魏明帝命马钧进行改造,马钧便用木材制成原动机,以水作动力,带动木偶做击鼓、吹箫、跳丸、抛剑、攀绳、倒立、推磨等动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百戏”机器人。

马钧在做给事中的时候,有一次与散骑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闲谈,就上古的自动化技术发生了争执。高秦二人认为古书记载有指南车的事不可信,文献里黄帝用指南车击败蚩尤的雾攻只是传说。马钧则认为古代确有指南车,而且造指南车也并不很难,只是后人没有仔细专研罢了。没想到高、秦二人不信他真有这个能耐,便拿他的名字开玩笑:“先生名钧,字德衡,钧是做陶的模具,衡是称重量的秤,可你说起话来信口开河,没个轻重!”马钧决心自己制一台指南车,回击他们的讥讽。他靠自己的想象设计,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硬是制出了一台指南车。这台指南车利用车轮转动,齿轮系组合分离等方法调整车上指示方向的木人,使其指南方向不变。这下,原先嘲讽讥笑他的人再也无话可说了。

到了唐代,机器人的制造更加精巧神奇。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东海郡新县(连云港市)有一个技艺神乎其神的木匠,他叫马待封,爱好制造“机器人”,因此创作了一大批中国古代的黑科技。说来也巧,马钧是马待封五百年前的祖先,看来这一家族似乎很有工科天赋。

马待封因为技艺高超而闻名全国,因此被唐玄宗李隆基征召到长安服务,就此演绎出一幕名垂史册的千古传奇,在当时被称为“中华第一神匠”,同时被现代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制造“机器人”第一人。马待封被征召到长安后,首先修好了唐玄宗外出的法驾——一种利用六匹马拉的豪华马车。紧接着,他又把宫中损坏多年、堆在库房的指南车、记里鼓、相风鸟等许多器械、仪器进行修理、改造,使这些老物件比之前更为精美,简直就是巧夺天工,令皇帝和大臣们叹为观止。

马待封为了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决定为皇后打造一台木头机器人的梳妆台。这具机器人“中立镜台,台下两层,皆有门户”,里面藏有机关,构造十分精巧。皇后梳妆时,只要打开妆台门,便会出来一个木制的宫女,手捧毛巾、梳子。皇后取下后,木头宫女便会退回。除此之外,面脂妆粉各种护肤品和眉黛髻花等各种美容用品一应俱全,都由木头宫女反复送出,即取即回。皇后化完妆后,木头宫女会把这些化妆用品一一放回去,妆台的门自动关闭。如此高级的自动化梳妆台,即便是现在的高科技产品也难以媲美。

古代工科的地位堪忧

尽管这些古代机器人已经无法去一一考证其虚实,但古人的机械工艺的确曾经遥遥领先于西方,尤其是运用水利的自动化机械,比欧洲早了1000多年。可惜,这些机巧并不受主流文化的认同,只是被少数人用于歌舞、劝酒等奢侈的生活中,而没有推广到军事、生产等领域。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古代的各种学科之间也存在一种“鄙视链”:舞文弄墨的文科生,看不起手工操作的工科生。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道德文章是学术正宗,而机械设计师、工程师之流一律斥为“奇技淫巧”。这样一种学科偏见,在中国古代社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了两千多年,尤其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的《礼记》明确警告说:“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奇技淫巧的罪名是萤惑人们(尤其是君主)的道德和心智,罪大恶极。除了儒家,崇尚自然的道家也是工科的抵制者。《老子》就说:“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可以说这是一种“反智主义”,禁止人们发明创造。

在儒、道主流文化的影响下,工科生的社会地位总是低人一等。古代那些神乎其神的机器人,其中具体的工艺和原理,不能像天文、历法一样列入正史记载,因此只能在笔记小说里留下只言片语。由此,也使得中国的自动化技术长期停滞,在近代更是远远落后于西方,最终导致落后挨打。

当下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理工科受到了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视,与古代正好相反。如今机器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人工,对人类的生活方式造成深刻的改变。这些“奇技淫巧”大放异彩,也许是先贤诸子们没有想到的吧。

猜你喜欢
木偶工科机关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沪检“未保”以案说法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木偶奇遇记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机关党建共建联建 结对帮扶精准发力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小木偶找智慧
木偶的眼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