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养本位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2019-05-20 02:53刘充
中国教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架构素养课程

刘充

课程是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学校改革與发展的关键所在。蓝青小学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人”这两个问题来思考学校的课程建设方向,注重学生素养本位下的学校课程建设。

一、结合时代背景,培养富有现代素养的学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校确立校本化的育人目标提供了根本遵循。

蓝青小学结合自身特点,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成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首要目标。蓝青小学名字中有“蓝”“青”二字,是两种颜色。在我国古代社会中,青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这也是传统的器物和服饰常常采用青色的原因。从艺术美学角度讲,蓝色:色性冷,平静,洁净,素丽,如大海之蓝,广阔舒展;如晴空之蓝,明朗澄澈,胸怀博大,永不言弃。青色,色性冷,稳凝,深邃,幽雅,如天宇之青,远渺无边;如青花之青,素色清雅;如庙堂丹青之青,高贵端庄;从心性学角度讲,“蓝”之净(性纯心正)、静(弃燥专注);“青”之稳(沉敛多思)、雅(品高善爱)。

根据蓝青文化的多层次、多角度解读,我们提出以下办学构想:蓝青小学将秉承“夫唯大雅,卓尔不群”为办学理念,扎实践行“把孩子放在正中央”的办学主张,打造“阅读与运动”两大特色,做好“课程、智慧、评价”三大支持,实施“全面导师、三师协同、学科负责、开放办学、项目招标”五大管理制度,努力培养品行端正、学力扎实、身心健全、志趣高雅、科学精神、实践合作的蓝青学子,即旨在培养和锻造具备品行力、学习力、健康力、审美力、创新力、沟通力的有为少年。

二、结合学校特点,建构“有为”课程体系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蓝青小学校名紧密相关,诗句出自荀子的《劝学》,荀子用靛青比喻在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后起之秀,而用蓝草比喻他们的老师或前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努力超越”之意,迈向卓越,努力做一个卓尔不群的有为少年。如何培养新时代的有为少年,课程是关键。

蓝青小学建构了一整套“有为课程”体系。所谓“有为”,即有为一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是课程的宗旨,也代表着蓝青小学教育的宗旨。该课程体系分为:常为课程,即基础性课程,这类课程强调忠实执行;可为课程,即拓展性课程,强调改造、自主;能为课程,即融合性课程,强调创新。三类课程相互补充,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有为课程”体系,为培养有为少年提供有力支撑。

1.扎实推进“基础性课程”,夯实素养发展的厚度

“基础性课程”是国家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终生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基础素养,是必须坚决执行的。蓝青小学在坚决执行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几点探索。

国家课程校本化。以德育为例,蓝青小学推出了独有的“支持性德育体系”,该体系含三个部分:底层架构——“成长力”课程;中间架构——“游戏力”系统;外层架构——“生命力”规划,三个部分相互支持。底层架构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同理心、抗挫力等社会性情感发展。中间架构旨在依托“游戏力”系统教会学生在模拟的社会情境中学会运用SEL课程中所学的技能。外层架构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系统的营地项目、少先队实践活动等项目。

改进课堂教学。扎实落实国家课程,必须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率,实现轻负高效。因此,蓝青小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核心,推进传统课堂向“学本课堂”转型,倡导“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教学观,以“学情研判”为抓手,关注课前、课中、课后学情,为学生的真正理解和进步而教,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从而引导学生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享受学习。

2.稳步建设“拓展性课程”,拓展素养发展的宽度

拓展性课程主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选择能力。在未来课程建设时,我们围绕着“素养发展”的核心开设课程,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丰富性。学校利用周一至周四的晚间,在只有10个班级的情况下开设三十余个俱乐部项目,满足学生特长发展的需求。第二,精品性。采用开放性原则,与校外优质机构合作,将社会优质资源引入到学校到中来。制定准入标准,安排第三方评价,确保项目的高质量。第三,科学性。在项目设定上,遵循学生素养发展需要,选择符合学生发展特点,适应社会需求的项目。在项目选择上,有根据年级段制定的项目,也有按照能力水平来选择的项目。第四,自主性。学校提供丰富的课程,目的就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在众多项目中,自主选择合适的项目。

3.逐步开发“融合性课程”,挖掘素养发展的深度

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融合性课程”是综合素养提升的最有效的平台,旨在以“项目”统整,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的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服务。蓝青小学以“甬古文化”为项目研究的点,规划了一至六年级的项目学习框架。

每个项目点的学习都分为校内课程部分和校外营地课程部分。我们扎根校内,往外拓展,让学生以“项目研究”为点,从校内知识学习走向校外的体验式学习。除此之外,我们还紧扣主题,开发寒暑假作业。引导学生从宁波走向浙江省,走向全中国,乃至走向世界去探寻、去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没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准。”所以一方面,学校加大硬件方面投入,为课程落地提供硬件保障。比如,新校区建设投资近4个亿,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超一流的硬件资源为课程落地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其引入课程中。

蓝青小学紧扣“素养发展”的“点”,遵循“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线”,朝着培养具有蓝青特质的“有为少年”而努力。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李莎

lis@zgjszz.cn

猜你喜欢
架构素养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VIE: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企业架构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