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琳
在小学阶段进行识字教学时,儿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儿歌进行识字教学,可以增强学生记忆效果,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生字,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在进行儿歌识字教学时,教育对象通常为初级阶段小学生,该阶段学生普遍具有较强记忆能力和接受能力。但是,由于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对于世界和社会还缺乏完善的认知,很难全面理解生词。基于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有效进行儿歌识字教学,教师在选择儿歌时,需要确保其内容的简单性,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理解,并最大程度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上学歌》《小白兔》《两只老虎》《数鸭子》等儿歌朗朗上口,容易进行传唱,教师需要基于学生掌握情况进行相关知识的有效选择,同时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配备。
通常情况下,儿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质,节奏感和音乐感普遍较强,能够满足学生思维发展特征、审美需要和心理特征。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需要基于具体事物认识客观事物,对于音乐性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兴趣。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小学阶段学生所具有的好奇心和思维特征,有效收集和科学编写能够推进教育教学的儿歌,确保学生在参与教学活时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生动通俗的儿歌进行识字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在学习“大”和“天”两个字时,教师可以进行音乐编写“一人大,二人天”,确保学生对天和大两个字具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区分,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我国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汉字教学活动时,通常需要同时向学生进行汉字字音、字形和字义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字音、字形和字义,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组词。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拼读汉字时具有较大难度,而通过科学运用儿歌,确保学生在对儿歌进行朗读和背诵过程中,对汉字和句子具有更为整体的认知,使其能够迅速实现认字和拼读,整体把握字词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一二三,加一竖,就是王,王上一点叫作主,掉在水里变成注”引导学生认识“王”,“主”“注”三个字,对汉字构成规律及其主要特征具有更为明确的认知,从而对汉字学习方法进行更为全面的把握,实现举一反三。
儿歌题材内容通常较为广泛,同时通俗易懂,具有较为明快的主题思想及其活泼稚拙的文学特征。同时儿歌文学通常较强调音乐性,在文字方面对于节奏感和音韵较为讲究,在对其进行朗读时较为顺畅,在进行语文生字教学时,科学地应用儿歌,能够确保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内对汉字进行正确书写。例如在认识“斤”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撇加一撇,拿来称一称。添上橫与竖,不知为几斤?”学习该字的写法。在学习完成基本笔画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些较为明快简洁的儿歌,确保学生在进行朗读时,能够整体认读所学汉字。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填空练习的合理布置,确保能够将儿歌与汉字进行有效组合,从而对汉字加强记忆。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得到了普遍应用,教师能够与家长进行更为便利的沟通。小学语文老师通过进行班级家长群的合理构建引导学生家长进一步参与教学,实现课后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更高程度的满足现阶段学生发展需求。教师为了实现个人备课能力的有效提升,可以基于课本教学内容,向学生家长定期传输一些内容较为合适的儿歌,建议家长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共同阅读和歌唱,同时还需要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有效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儿歌,能够获得更高的成就感,也可以进一步塑造学生的自信心,确保他们在进行汉字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态,实现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部分与课本内容有较高融合度的儿歌,教师还可以进行家庭作业的合理布置,由家长监督学生默写,确保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汉字的书写。
总之,通过儿歌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正确拼读,确保笔画正确,引导家长配合,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儿歌识字的教学活动,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进一步推进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