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世嵩
昨天,今天与明天,人生不同时期,都应该有一样的热血与拼搏,活在当下,憧憬未来!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又如何帮助学生化解压力而轻松前行?
其实,看待学习压力,关键要看清楚压力来自何方。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基础教育而感受到的压力,大多是系统体制下的压力,而不是内心自我成长需求所带来的压力。
面对没有条件把高考进行到底的高中生来说,高中毕业证书就是最好的目标了,然而可惜的是我们非高考班的学生却难以有一种自我努力的内在动力,特别是人文意识情怀的有意熏陶难以落实。作为班主任,我设法让学生做些自己可能喜欢的事情,让他们觉得生活更有趣!看一部有关如何好好工作的电影,如《中国合伙人》等;或者看一部有关人情世故的名著,如《家》《春》《秋》等;去看看《您好!面试官》节目或参与一场春节后的大型招聘会,如新年后人力资源局举办的招聘会等,回来后谈谈或写写自我感受,效果不错!这样一来二往,让他们的时光更充实,以走向更成熟更有价值的生活。
记得钱锺书先生在《围城》中写道:“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却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的确不错,当学生没法认清自我价值,纠结活着的孤独与无味。这种教育便造成了孩子的境界短视。他们没有自我内在发展动力,没有强大境界支撑下的合作动力,所有的压力都来自于学校、教师和家长强加的所谓“只有通过考学改变命运”等压力。就如非高考生,没有高考的引领,却面临着毕业后的生存压力,如何唤醒他们内心的自我觉醒就很重要挺关键。
所以,时刻不忘“刷”学生的存在感以不断唤醒其内在的需求与目标动力。
我们班主任可以通过“任务遇见家访”的方式独显学生自我成长的魅力。要知道,考大学是为了什么?不少学生认为,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让我的父母和自己都过上好日子。我想,这种压力对孩子的发展是极其有害的。我们的孩子没有学会自我管理,诸如管理自己的目标,管理自己的物质与精神需求等,只是知道我们活着的最基础的层面,是“只求温饱不求快乐”地活着。
倘若更深层去思考,“眼前压力”那只是一种没有把自己将来的事业,同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联系起来,没有努力展现自己的生存价值的思考与奋斗!记得有教育专家曾经提出“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他就不会有大智慧。诸如现在的我们,偶尔会说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到清水,或看不到蓝天,但我们班主任老师的教育,给了孩子哪种人文情怀?思想底蕴?活力境界?
记得科学家钱伟长吗?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錢伟长是依靠历史和语文考了满分进入清华的,他的物理只考了五分,但是他却成了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为什么?日本人入侵中国了,他要报效祖国,就毅然放弃了中文,改学了物理。他没有物理学的基础,可他成了这个领域的大家。这说明情怀和境界是决定人生和事业高度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实,读书、学习,乃至生活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我们读书学习时总是漫不经心,想着玩,那每每考试后就会十分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认真学习,白白浪费了时光。但如果从一开始就刻苦学习,那最后从考场中出来也将是满脸笑容,那就是苦尽甘来,欢笑永远!记得宫崎骏曾也说过:“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所以,寻“刷”学生的内在快乐与活力,远比外在施压更有用。
因此,寻求内化活力,是善于化解学生外在压力,但在我看来,重要是唤醒学生内在的追求,没有内在的人格的自我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外在的所谓各种压力,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所起的作用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就学生的终生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反之,一旦唤醒,活力奔放,寻求持久,快乐永远,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