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助力

2019-05-20 03:05韩芳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轴对称直观图形

韩芳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形成最佳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轴对称等概念时,可以采用flash制作轴对称的整个过程的模拟动画。学生虽然处于接受地位,但是由于采用了信息技术的手段,创造了一定的课堂教学情景,必然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又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可视化、具体化。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几何》的多边形教学课中,将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来,让同学们知道祖国不但繁荣昌盛,就连祖国的象征标志也美观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課的教学中,将《勾股定理》的史话资料和几何图案制成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知识是从书本里、课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奋学习。

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动态演示的功能,依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把数学中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达到促进学生数学素质协调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对称图形世界”。我用PowerPoint软件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在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让他们寻找这些图形的对称性,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我选了一张蝴蝶的图片,并对它进行了形象的分解,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就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讨论——总结,逻辑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从而分解了教学难点,利于学生掌握。

三、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易突破教学难点,化难为易,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吸收

在《旋转》一课中,几何图形的旋转过程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但是通过计算机动画演示,便可以很直观得展现其旋转过程,相关的几何原理也一目了然。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本课的重点内容,同时突破难点内容。再如《三视图》课程,若只是通过教师的语言讲解和实物操作进行讲解,不仅学生不易理解,教师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如果利用多媒体丰富的再现力与表现力,展示教学动画,将学生的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情境,则能使学生满怀激情,直观、高效地进行学习。从而分解了教学难点,利于学生掌握。

四、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更能优化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我们就是要授之于“渔”,而不是授之于“鱼”,不是只送学生一块金子,而是教给学生点金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相似》中,要求学生判断哪些图形形状相同大小不同,从而引出相似图形的概念。我先利用PowerPoint软件展示出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五角星等图案由学生辨认进而得出定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鲜艳、明亮的图片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很大,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相似形的定义给出后,学生自己利用几何画板或者word软件画出不同的图形。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如讲到统计图的知识时,我让学生利用Excel软件对图表以及不同的图如柱形图,折线图之间进行转化。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想法,创新的观点,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让我们潜心研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充满活力与生机。

猜你喜欢
轴对称直观图形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轴对称》巩固练习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轴对称”复习点睛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图形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