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17年我国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分诊文献计量学分析

2019-05-20 03:55
循证护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伤性胸痛检索

急诊分诊以提高急、危、重病人筛选率为主要目标,分诊护士将急诊病人按照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类,确定其就诊优先次序,合理安排病人就诊区域,有利于实现病情危重病人的最快急救[1]。急性胸痛病因复杂,预后效果不尽相同,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自发性气胸、心包炎、食管破裂等高危病症可能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对其危险性给予正确评估和处置,是急诊科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2]。本研究通过收集、统计近10年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相关研究文献,旨在了解我国目前该领域研究进展,为急诊护理工作者制订非创伤性胸痛有效分诊工具提供依据及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高级检索功能,在主题字段输入“胸痛”“急诊”“分诊”,检索时间设为2008年1月—2017年12月,剔除重复文献和无关文献,实际纳入文献69篇。

1.2 文献分析

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收集两大类文献信息进行计量分析。①文献基本情况:文题、作者、作者单位、发表期刊、发表年份、基金来源、文献类型、资料收集及统计方法等;②文献主要内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

2 结果

2.1 文献时间分布

检索共获得69篇文献,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篇,期刊论文64篇;2011年前论文较少,共5篇,2011年—2014年文献数量稳定,2014年后文献数量增长幅度加大。文献时间分布详见图1。

图1 2008年—2017年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分诊文献时间分布

2.2 文献期刊分布

64篇期刊论文共发表在53种杂志上,其中医疗类期刊28种,文献发表量35篇;护理类期刊25种,文献发表量29篇。收录两篇及以上文献的期刊分布详见表1。

表1 2008年—2017年收录两篇及以上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分诊文献期刊分布

2.3 文献作者分布

69篇文献共涉及258名作者,其中,57篇文献由两名及以上作者合作完成,文献合著率82.6%;248篇文献作者来自医院急诊科。

2.4 文献基金分布

69篇文献共获得18项基金资助,其中5项基金发表于2016年。进一步对基金论文研究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项研究属中医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心源性胸痛诊断、鉴别诊断、危险评分、预后研究及病因分析等;4项研究属护理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分诊方法及标准化分诊流程的建立。

2.5 文献类型分布

纳入篇文献以实验及类实验性研究为主。文献具体类型分布详见表2。

表2 2008年—2017年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分诊文献类型分布

2.6 文献研究内容

69篇文献中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的量化评分、生化指标、影像资料、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评估相关文献23篇,分诊流程建立、人员培训、分诊记录单研究相关文献26篇,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文献5篇,其他内容文献15篇。

3 讨论

病人在急诊科候诊时间或从抵达医院到就诊完毕时间是判断急诊工作效率的指标。分诊时间一般要求限制在2~5 min(包括采集用以确定疾病严重程度的数据和必要的生理、心理或社会情况数据时间),分诊准确率一般要求>95%[3]。但就研究文献实际工作中,医院急诊分诊常常依据护士个人经验,在就诊病人众多时护士没有足够时间获得病人个人资料和客观诊断依据;且不同疾病可能表现出相同症状,容易导致分诊失误[4]。部分国内医院参考国外分诊标准,制订了符合各自院情的分诊标准,但普遍存在指标不细化、准确性差和信息化落后等问题[5-6]。护士要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分诊效果,就必须有一个统一、严谨的分诊标准、方便实施的疾病评判指标和快捷的分诊工具。

3.1 我国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分诊研究现状

我国急性非创伤性胸痛规范、快速救治受关注度逐年上升,尤其是2011年“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发布,“胸痛中心”运行模式和急性胸痛诊治流程制订,我国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急诊分诊发文量开始稳定上升,且其研究领域逐渐由单纯的医疗快速诊断、鉴别诊断扩展为院前急救及护士接诊分诊;研究内容逐渐由关注急性冠脉综合征扩展为由胸痛症状引发的一系列危重疾病救治;研究目的主要为通过整合各学科力量,优化整个急诊就诊流程以提高救治效率,通过缩短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滞留时间,运用系统及时识别潜在危重症病人以提高急诊救治效果。但就研究文献类型及设计而言,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分诊文献中经验总结性文献较多,量化评分使用较少,研究设计严谨性较差,需要更多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指导临床实践,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循证护理依据,制订客观分诊标准,使分诊人员在分诊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3.2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分诊文献基金分布

69篇文献共获得18项基金资助,其中14项基金由医学研究获得,内容以应用评分、生化结果、影像结果等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病人实施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为主。同时随着胸痛中心发展,急诊医师也开始对团队整体建设及急诊各环节医护配合给予关注,如胸痛中心建设要求分诊护士对胸痛相关疾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等致命性疾病有一定认识;要求护士有系统问诊及采集病史的能力;要求护士熟练掌握8导联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有典型心电图异常表现识别能力,从而及时将有用信息通知医生便于医生对病人实施进一步处理[7]。4项基金由护理研究获得,早期内容以经验总结居多。近年来随着急诊分诊流程建立,人员培训、护理团队建设相关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如赵源源等[8]对北京市15 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分诊护士预检分诊决策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其整体水平较低,预检分诊考核系统不完善;Jennings等[9]对14篇文献进行系统综述,证实高质量的护理团队有助于提高分诊正确率,减少病人等待时间,增加病人满意度;Tina等[10]拟行1项多中心巢式病历对照研究,旨在证实急诊护理团队对胸痛的辨别能力(包括心电图判断能力、问诊等)是否是胸痛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对获得基金的护理研究进行总体分析发现,不断提高护士团队协作能力,发展急诊专科建设,建立急诊护士准入制度是高质量急诊分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 小结

一套完善的急诊分诊标准必须简便易懂、敏感性和准确性高,而且要适合国情,能产生较高效益。本研究虽然检索数据库不是很全,但就检索的数据库也基本能够涵盖大量文献,就目前检索文献可见,我国急诊分诊还面临较多问题,迫切需要研究人员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质量,以国外经验为借鉴,在循证医学理论指导下,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人急诊分诊标准[11]。

猜你喜欢
创伤性胸痛检索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肿痛安胶囊治疗踝创伤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