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探究

2019-05-18 09:16杭玉美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运用

摘 要: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其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着很大的变化,使得学生学习难度也随之增加。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平衡原理既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难点,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就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运用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关键词:高中化学;平衡原理;运用

一、 化学平衡原理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意义

高中化学教程中,化学平衡原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中,涉及溶剂水、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沉淀的溶解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高考每年都会涉及,一般为综合应用题,能力要求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化学平衡原理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获得一些具体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体会到平衡体系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最终能举一反三。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会判断一个可逆反应在给定条件下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运用化学平衡理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果。

二、 高中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

(一) 准确把握化学平衡状态

想要巧妙利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问题,教师就必须在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是指在宏观条件一定的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无论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都在进行着,反应并没有停止,所以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即“勒夏特列”原理,如果一个已达平衡的系统被改变,该系统会随之改变来抗衡这种改变。我们可以采用联想、类推、画图、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观点,也可通过化学实验中多种形式的实验现象(如反应体系的压强、温度、颜色等),让学生判断在该条件下,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例如: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如果是氢气与碘蒸汽反应生成碘化氢的反应,当体系压强不再变化时不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但颜色不再变化时可以说明;可如果是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体系压强不再变化时就可以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所以,教学中举例要全面,不能单一,要有针对性、代表性。

另外,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化学平衡不同于物理学的动态平衡,化学平衡中相互转化着的是物质——反应物与产物达到平衡时,它们的量不再改变;而物理学中的动态平衡相互转化的是能量——动能与势能,处于动态平衡时,他们的大小不断地改变着。化学平衡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平衡(如收支平衡),化学平衡只有在封闭的系统里才能够达到。所以,不要随意借助物理、生活中的一些“平衡”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如果解释不好有时会适得其反,不利学生理解。

(二) 加大解析力度,全面掌握化学平衡原理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化学平衡原理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考对其考查力度加大,考查要求不断提升,我们只有不断增加对化学平衡原理的解析,才能准确把握其规律,从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教授学生化学平衡常数(K)、浓度商(Q)、平衡转化率等相关计算,从化学平衡常数和浓度商的相对关系来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反应向哪个方向进行。当前,高中生多半是借助解答习题的方式来深化自我对化学平衡原理的认知,在解答过程中学生需要重视实验现象的记录,总结实验变化对应的反应知识。在练习过程中,总结学习经验,独自或以小组的形式归纳实验现象,依据化学平衡原理的多种特征判断实验情况,从而准确解决问题。借助对化学平衡原理的深度解析,总结归纳与化学平衡关联的内容,由浅至深的梳理平衡原理知识,以便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确定关键量,依据核心信息及多项关联要素,准确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可逆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是不能完全转换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清晰数量解题思路,明确反应中多种变化物质。

(三) 扎实化学平衡知识基础

化学反应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所以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中自然就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因此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因素才能合理把握化学平衡。对于外界条件影响化学平衡的规律,可以结合实验现象和图表关系,建立平衡移动模型,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得出规律性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平衡移动原理,提升学生对平衡原理的应用能力。例如:研究压强对平衡的影响时,可以在一个密闭的带活塞的注射器中注入一定量二氧化氮气体,记录颜色现象,再突然将活塞推至针筒原气体体积的二分之一,观察现象:“气体颜色突然加深,后逐渐变浅,一段时间后气体颜色不再变化,但对比没有加压之前,气体颜色深”。从而让学生理解平衡移动原理“在封闭体系中,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里“减弱”的含义。

化学平衡移动的定性规律只适用于封闭体系且只改变一个条件的情况,但是在开放体系中运用该规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一般进行判断时可以使用化学平衡移动的定性规律作为判据,但在较复杂情况下(如同时改变了两个影响平衡的条件:增加反应物的同时升高了温度),定性规律就不能判断了,这种情况下最好借助定量判据,即根据平衡常数K与浓度商Q的相对大小来分析。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在开展“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演绎推理、系统假设等思维能力。

三、 结语

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教学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引导学生达成化学学业质量标准的基本途径。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紧紧围绕“發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优化教学过程,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而化学平衡原理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的化学学习过程中,而且在实践考试应用中也占据着极大的比重,要认识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综合调控对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注重化学平衡性的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玮.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57-158.

[2]许修齐.浅析高中化学中对化学平衡原理的巧用[J].云南化工,2018,45(2):250-251.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反应原理》教师用书,ISBN978-7-5331-4079-3.

作者简介:

杭玉美,中学高级教师,山东省乐陵市,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运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