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 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爬沙虫是广翅目Megaloptera齿蛉科Corydalidae昆虫幼虫的俗称,除多数称爬沙虫外,四川的攀西地区又称其为“安宁土人参”或“虫参”,云南的普洱、景东、西双版纳、红河等地区叫“爬爬虫”“夹夹虫”或“水蜈蚣[1].该虫生活在从山间溪流或大河等多种富含氧气的水质较好的流水环境中,喜藏于沙土中的石块下,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通过腹部两侧的气管鳃进行呼吸,其体色随虫龄而异,幼龄一般为黄色,成熟后变为黑褐色[2~4].
爬沙虫的营养价值很高,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60.83~67.69%、氨基酸含量56.02%,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其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32%;此外,还含有Ca、P、Fe、Zn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1,5].该虫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的名贵食疗滋补品,素与人参、鹿茸齐名,也是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推崇的良药.据《云南中草药》等资料记载:爬沙虫具温和平补之性,为虚症、虚痞、虚胀、虚痛之圣药,功胜九香虫.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爬沙虫性味甘温,入肾肺经,有补肺肾、止咳嗽、益虚损、扶精气之功效,为中老年体衰、病后体弱、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5~6].此外,爬沙虫对水质变化敏感,可作为指示生物对一些水域生态系统进行水质监测[2].
作为珍稀的食、药用昆虫,爬沙虫除了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利用历史外,在中国的四川、云南等省份都有较多的消费群体.近年来,随着爬沙虫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其市场需求量迅速增加,供不应求,市场价格持续走高[1].由于人工养殖爬沙虫受水源、水质、水温、气候和生境等诸多自然环境因素限制,加之人工繁育的一些关键性技术还不成熟,目前还很难实现规模化养殖[2,7].因此,市场上售卖的爬沙虫主要来自于野外捕捞.过度捕捞已导致野生爬沙虫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资源日渐枯竭,存在灭绝的风险.
本文以云南省野生爬沙虫主要产区普洱市景谷县为例,旨在通过对当地爬沙虫生存环境、捕捞量、资源利用方式、市场价格及其供需关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全面客观地反映和评价该地区野生爬沙虫资源及其利用现状,针对目前爬沙虫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该地区和其它产区爬沙虫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景谷县位于滇西南无量山西南侧,思茅地区的中西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2′,北回归线横跨本县,澜沧江从其西边通过,威远江和小黑江为境内主要河流,全县最高海拔2 920 m,最低海拔600 m.景谷县日照充足,冬无严寒,雨量丰富,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垂直气候变化较大,呈现出明显的河谷热带、山原南亚热带和山地亚热带等3个垂直带,全县境内有大小河流94条,水资源丰富,且有威远江思茅松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8].
据景谷县县志记载,该县境内的大部分河流在以往均有当地农户采集到爬沙虫的记录,特别适宜爬沙虫的生存与繁衍[9].
采用走访调查、实地考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景谷县境内野生爬沙虫主要栖息的两个自然生境(威远镇芒缅河和景谷河)的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就当地野生爬沙虫近15年的捕捞量、市场价格、种群数量降低的原因等问题走访调查相关农户和收购商.
据当地老者讲述,当地人药用或食用爬沙虫的历史已有数百年.爬沙虫独特的口感是它受欢迎的最大原因,其油炸以后有独特的蛋白质香味.在景谷当地民间常见的食用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掐头去尾直接下锅油炸,另一种是将爬沙虫与当地产的水腌菜一起煮食.其药用方式为:将爬沙虫清洗干净后与胡椒一起投入白酒中泡成药酒,以酒入药,被作为治疗风湿的良药.当地人普遍认为,爬沙虫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大补之品.如:女人坐月子期间或病人大病初愈后通常会食用爬沙虫,可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调查结果显示,自2005年以来,景谷县野生爬沙虫每年能捕捞到的量逐年呈下降趋势,尤以2005~2011年间下降最为明显(图1).2005年的捕捞量达3 600 kg,2018年捕捞量仅为200 kg,只有2005年捕捞量的1/18.每年能捕捞到的数量也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当地野生爬沙虫种群数量变化情况,这也表明野生爬沙虫的种群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
图1 2005~2018年间爬沙虫年捕捞量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景谷县野生爬沙虫捕捞量及种群数量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
(一)上游修水库建电站,导致下游河床裸露.景谷县境内大小河流94条,水资源丰富,水库超过35个,近10年来新建水库超过10个.水库和电站建成后,上游水位迅速抬升,导致野生爬沙虫原有栖息地被破坏,淹没后的生境已不再适宜爬沙虫的生存和繁衍.同时下游水位显著降低,部分河床裸露,致使适宜爬沙虫栖息的生境范围缩小.
(二)河道变采砂场,破坏了爬沙虫栖息环境.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当地对砂石的需求空前,很多河道、河段变为临时采砂场,直接破坏了爬沙虫原有的栖息环境.
(三)市场需求加大,价格持续走高,过度和极端捕捞现象严重.例如,近些年,有部分捕捞者为了在短时间内能捕捉到大量的爬沙虫,不惜使用化学农药等极端手段来捕捞爬沙虫.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部分河段下游用渔网拦住,在河段上游将杀虫剂与泥沙相拌,然后投入溪流中,溪流中的爬沙虫被毒晕后漂起,虫体顺流而下被渔网拦住.这种极端做法不仅会加速野生爬沙虫种群的消减和灭绝,而且投入水中的化学农药也会对水体造成污染,食用有农药残留的爬沙虫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四)周边植被等生境被人为改造也是造成野生爬沙虫种群数量减少的因素之一.发展经济林是景谷县主推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些年,景谷县不断加大经济树种桉树的种植面积,桉树素有“植物抽水机”之称,这种乔木生长十分迅速,但也十分“嗜水”,在有桉树生长的地方其它植物很难存活.据当地村民反映,在河流周边大面积种植桉树后,河中的爬沙虫、鱼、虾等生物开始大量减少.河道两侧大面积种植桉树对野生爬沙虫种群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种植桉树后原先的生境被破坏,植被类型发生变化,爬沙虫成虫栖息和产卵的场所发生改变,导致成虫不能栖息和正常产卵;二是在桉树生长过程中,林农会大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化学农药,化肥和农药会随雨水冲刷进入河道,导致水体污染.
调查结果显示:在2005~2009年期间,景谷县野生爬沙虫的当地市场收购价和市场零售价分别稳定在30 元/kg和45 元/kg.然自2010年以来,爬沙虫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截止2018年,爬沙虫当地市场收购价和市场零售价分别高达115 元/kg和130 元/kg,市场零售价比市场收购价平均高出15 元/kg.每年9~10月间,会有来自云南昆明、四川攀枝花等地的二级收购商前来景谷县当地市场收购爬沙虫.二级收购商售卖到大城市餐厅的价格平均比当地市场收购价高出60~100 元/kg.2005~2018年间景谷县野生爬沙虫的市场价格走势详见图2.
图2 2005~2018年间爬沙虫市场价格变化趋势
从供需关系来看,尽管近几年野生爬沙虫价格持续走高,但市场仍然供不应求.据调查可知,景谷县野生爬沙虫仅有5%被售卖给当地的餐厅,其余95%全部销往成都、重庆、长沙等外地城市,其中约70%销往成都和攀枝花,20%销往重庆,其余10%销往长沙.
爬沙虫因其营养价值高、口感独特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补人体的珍品,其利用价值和市场潜力巨大.然而野生爬沙虫资源十分有限,已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景谷县境内河流众多,气候温度条件适宜,生态环境良好,十分适合爬沙虫的生长与繁殖,几乎所有溪流小河均有爬沙虫分布.然而,本研究结果表明,自2005年以来,近15年间景谷县野生爬沙虫资源逐年呈下降趋势,下降趋势明显.据此估算,数十年后景谷县野生爬沙虫资源几近枯竭,野生种群存在灭绝的风险很大.导致当地野生爬沙虫资源减少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都是人为因素所致.笔者认为过度和极端捕捞以及大修水库、抽沙筑坝、毁林开荒等造成原有栖息环境被破坏和压缩是造成野生爬沙虫种群数量锐减的最主要原因.施智雄对四川攀西地区野生爬沙虫资源现在及其野外生存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爬沙虫特殊的生存地理环境和较为苛刻的生存条件,加之环境的污染,人为的大量捕食,该地区爬沙虫自然资源已接近枯竭[7].曹成全的研究结果表明:十多年前,自然界爬沙虫的资源量非常丰富,甚至在稻田里都会捉到,但由于环境污染和滥捕等原因,近些年数量急剧下降,很多地区的爬沙虫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1].因此,加强野生爬沙虫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已迫在眉睫,开展爬沙虫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和规模化养殖已势在必行.关于爬沙虫生物学习性和人工养殖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国内仅见陈申芝等对炎黄星齿蛉的产卵习性及卵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研究报道[10];施智雄对攀西地区爬沙虫人工养殖进行了初探[11,12].基于以上研究,就爬沙虫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亟待加强爬沙虫相关的科学研究.我国对爬沙虫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很多种类的生物学习性等尚未弄清,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此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
(二)亟待推进爬沙虫的规模化养殖.人工养殖爬沙虫技术尽管已有所突破,但距离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还有很大的差距,应将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一起推进.
(三)亟待加强野生爬沙虫资源保护.首先,政府应意识到爬沙虫作为当地特有的珍贵资源,予以关注和重视,加强对爬沙虫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宣传和监管;其次,政府和民间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保护爬沙虫的栖息环境,科学有度地捕捉开发爬沙虫,这样才能可持续地利用这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