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丽:赋予角色灵魂的歌剧表演艺术家

2019-05-18 02:06游之
歌剧 2019年4期
关键词:福利院歌剧舞台

文:游之

OUTLINE / Soprano Liu Danli always says: “If you want to touch the audience, you must first be touched!” Liu Danli is a performer who embodies her characters. Once she appears on stage, she becomes the character she plays.

不久前,由著名歌剧表演艺术家刘丹丽领衔主演的民族歌剧《有爱才有家》再次晋京,亮相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暨优秀民族歌剧展演。这也是我第三次观摩这部歌剧,尽管故事情节早已熟稔于心,却没有想到现场的我依旧被深深打动,几次泪奔。

初识《有爱才有家》,是在2018年1月的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开幕音乐会上,刘丹丽演唱了这部歌剧中的咏叹调《命运的嘱托》。此前,我并没有看过此剧,但是听了刘丹丽的演唱,立刻让我对这部歌剧产生了强烈的观演愿望。舞台上的刘丹丽,腰背弯曲、步履蹒跚,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动情之处,观众在台下唏嘘,刘丹丽在台上热泪花了妆容。一曲唱罢,刘丹丽赢得了无比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左页、上:由刘丹丽主演的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照

歌剧《有爱才有家》的诞生和成长有着人们难以理解的艰难,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每次说到这些,刘丹丽都忍不住落泪,她觉得对不起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但是,她从没有想过放弃这部作品:“我们的师生们都是以情怀来演这部歌剧的。”歌剧《有爱才有家》仿佛就是湖北公安县的那座福利院,而刘丹丽就是支撑起这个“福利院”的“好人刘德芬”,刘丹丽是歌剧《有爱才有家》的魂,如果没有她,这部歌剧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刘丹丽曾两次摘得“梅花”,但是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梅开二度”,而是在两个行当里分别获得了梅花大奖。刘丹丽曾是湖北省楚剧团的当家花旦,先后获得过梅花大奖和文华表演奖。1998年,湖北省歌剧舞剧院准备复排《洪湖赤卫队》,作为饰演“韩英”的后备人选,硬是把刘丹丽从楚剧团“挖”了过来。楚剧团的“大腕”如今成了歌剧行当里的“新兵”。复排工作很快启动,ABC三组演员,“新手”刘丹丽被安排在属于替补队员的C组,除非AB两组演员出现了特殊状况,C组基本上没有机会登台,也不会有机会专门进行排练与合乐。

女高音歌唱家刘丹丽

每天,刘丹丽都按时准点出现在排练厅,别的演员在台上排练,刘丹丽就在台下学着、记着。很快,她就能够将《洪湖赤卫队》全本唱下来了。没有人知道她已将唱段全部掌握,而刘丹丽依旧坐在下面看其他演员排戏,此时的刘丹丽已经不再只是单纯地学和看,而是开始了自己的思考。她常常在想:“如果我来演,这个地方该怎么处理?”复排基本结束,到了验收的时候,专家们悉数到场,看着台上AB两组的表演,专家们似乎不满足,于是问:“就这两组吗,还有没有别的演员?”剧院领导说:“还有C组,但是C组既没有正式排练过,也没有合过乐。”专家建议试一试。刘丹丽就这样上了台。结果,剧中最难的两段咏叹调《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和《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被刘丹丽演绎得真挚动人;刘丹丽与乐队默契的配合,也很难想象她从未合乐排练过。唱完之后,台下所有专家和全体观众都激动地起立为她鼓掌。就这样,刘丹丽成为正式演出的主演。

所有的传奇都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C组的刘丹丽,人虽然没有站在排练场上,心却一直跟着排练在走。作为一部经典作品,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王玉珍老师饰演的韩英深入人心,刘丹丽对于王玉珍老师的演唱和表演都潜心学习、研究,但是她认为,一个演员不能单纯地模仿,而是要充分体会和挖掘人物的内在,让舞台形象生动鲜活。塑造韩英这个人物,刘丹丽紧紧扣住母女情深的这根主线,通过演唱表演,体现母女相依为命的情感,由此生发开去,表现出韩英对于同志、战友深厚的情谊。刘丹丽很注重肢体语言的细节,比如和母亲拥抱依偎时的姿态、表情,还有对王金彪叛变前后的态度,刘丹丽表现得都很有层次。刘丹丽说,塑造人物就是要琢磨人物的心理,要让人物的灵魂和自己融为一体,那样,你所有的表现都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表演。

韩英是刘丹丽歌剧艺术生涯的最高峰,凭借韩英一角,刘丹丽赢得了歌剧梅花大奖。两个艺术领域,两次“摘得梅花”,刘丹丽可能是唯一的。所以,当有人得知刘丹丽要演“好人刘德芬”的时候,很多人劝她不要这么做,因为从艺术上讲,这样一个新作品很难超越当年的艺术成就,弄不好,那是砸自己的“招牌”。其实,最早拿到剧本的时候,刘丹丽也犹豫过,一是那时候她不了解刘德芬是什么样的人,二是她担心这个剧做出来会是一个好人好事的“活报剧”。而刘丹丽希望任何一部作品,不仅要有社会意义,还要具备艺术价值。她决定到刘德芬工作的地方去看看。没想到,这一看,就让她再也无法释怀。

刘德芬工作的福利院在湖北公安县马塘镇,福利院里住着孤寡老人、残疾人、弃儿,其中90%的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刘德芬30多岁被派到这里工作,之前的院长都是走马灯一样地换,没有人认为她能坚持下来,但是刘德芬来了就没有走,一干就是30多年,直到生病去世。这30多年里,刘德芬克服了人手少、资金短缺、条件简陋等种种难题,不仅把福利院打理得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还自己种蔬菜、水果,自给自足,保证福利院的人员的伙食和营养;她每天都会亲自为老人、孩子梳头洗脸洗脚,把福利院的每个人都收拾得干净利落,她还把弃儿培养成大学生,把残疾孩子培养成残奥会冠军……但是对于自己的家她却顾不上关心,自己的儿女偶有抱怨,刘德芬就劝解,你们有自己的家,有爱你们的爸妈,他们什么都没有……刘丹丽说,看到和听到这些真实的事迹,才知道为什么当地百姓会把刘德芬称为“活菩萨”!数次实地采风之后,刘丹丽便下定决心,要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戏排出来。

由刘丹丽主演的歌剧《洪湖赤卫队》剧照

同样是英雄人物,战争年代的韩英与和平年代的刘德芬都有普通人的情感,而她们的伟大之处则在于,他们都可以为了理想和追求,舍弃小我的情,献给别人以无私的大爱。但是,真的要搬上舞台,仅仅只有好故事是不行的,尤其是歌剧,这样一个综合性极高的艺术,歌、乐、演、舞台、灯光、服装等等,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演职人员中,除了刘丹丽是专业歌剧演员,其他演员都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和专业院团不同的是,学校里学生是流动的,往往一拨刚刚演熟就毕业走了。所以,这部歌剧诞生之后,基本上每次演出,群众演员都是新人。孩子们第一次演出歌剧,不仅缺乏舞台经验,对于人物的理解也不到位,刘丹丽总是不厌其烦地亲自指导示范,包括老年人应该是什么姿态,为什么会弯着腰走路,语音、语态应该是什么样等等。事必躬亲的结果,就是刘丹丽能把这部歌剧每个人的唱段台词全都烂熟于心,张口就来。

刘丹丽塑造的刘德芬不仅真实,而且鲜活,以至于刘德芬的亲生女儿在首演结束后,流着眼泪抱着刘丹丽喊“妈妈”!而刘丹丽唯一的诀窍就是走进刘德芬的内心,体会她的情感,理解她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人生选择。刘德芬自幼失去母亲,在她的童年体会不到母爱和家庭的温暖,所以她最不忍听到孩子的哭,刘德芬把自己不曾得到过的爱,无怨无悔给予了所有需要爱的人。刘丹丽找到了塑造人物的内核,并紧紧抓住,一点点有机地化开,让这个当代的平民英雄有血有肉地立在了舞台上。

由刘丹丽主演的歌剧《有爱才有家》剧照

刘丹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要感动观众,先要感动自己!”所以,刘丹丽塑造人物不是演出来的,因为一旦登上舞台,刘丹丽就不再是自己了,她成功将自己化身为剧中的人物。

《有爱才有家》里面有一场戏,洪水就要来了,福利院的人们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刘德芬突然想到给百十口人做饭的那口大铁锅还没有转移出来,于是奔回福利院取大锅,返回的路上大雨瓢泼,刘德芬泥泞中摔倒在地,锅也被甩到了很远,刘德芬在泥泞中艰难地向前爬着、哭喊着,求老天爷不要把锅弄破,那是给百十口人做饭的唯一的锅啊……刘丹丽演这场戏的时候,动作逼真,演唱非常动情,以至于所有担任合唱的演员们都在一旁痛哭失声。

刘丹丽说,一部歌剧排出来,收获不仅仅是艺术上的,对于学校的师生来说,在专业技能方面更是有学校课堂书本中学不到、得不到的飞跃进步。最重要的是,这部歌剧带给师生们思想上的变化,仿佛人生的一次洗礼。自从武大有了这部歌剧,热心公益的师生越来越多,刘丹丽说,这就是艺术作品的力量。

刘丹丽有一种特殊的能力,总能够将她塑造的人物与她本人融为一体。她演《洪湖赤卫队》里的韩英时,观众都喊她“韩书记”;如今在《有爱才有家》中饰演刘德芬,人们又亲切地喊她“刘院长”“刘妈妈”。我开玩笑说:“您这样多亏啊,人们光记得角色的名字,都不知道您的大名。”刘丹丽笑了:“我演戏就怕演自己,更怕观众只记得我这个演员,而忽视我塑造的人物,如果观众能够被我塑造的人物感动,记住了这个人物,那说明我在舞台上塑造的人物是有灵魂的,而不只是一个躯壳!”

猜你喜欢
福利院歌剧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走进歌剧厅
BABY,COME BACK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孩子将亲手种植的蔬菜送至福利院
“爱心彩笔”进入福利院
我们的舞台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