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政治研究进展述评:基于CNKI文献计量分析

2019-05-17 09:39郑容坤
城市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权利文献政治

郑容坤



中国城市政治研究进展述评:基于CNKI文献计量分析

郑容坤1, 2

(1. 华东政法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 闽南师范大学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漳州 383000)

实现人类优质的城市生活,呼唤城市政治研究的历史出场。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对1984至2017年间CNKI数据库中城市政治研究的年际发文量、来源期刊、作者分布、关键词分布、被引频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城市政治研究在过去30多年获得较快发展,其中姚尚建、陈忠、董慧、王佃利、尹才祥、曹海军、何艳玲等学者起到支柱作用;《城市发展研究》《公共行政评论》等13种中文期刊是国内相关成果的主要展示平台;城市政治、城市化、城市权力、空间正义、权利冲突、现代性、城市治理、城市政治学等关键词及被引频次均在前列,构筑了国内城市政治研究的国家视角、市场视角、社会视角。

城市政治;文献计量;CNKI;权利;权力

城市是历史生成的人类结晶,不是冰冷的建筑堆砌。城市的形成、演变历史为国家、社会、市场等城市主体的博弈搭建了现实舞台,这些利益主体角斗的核心在于追逐权力之于权利的快感,而忽视了城市发展的人文关怀。观照城市竞技场的力量变迁及其内在逻辑,亟需构筑城市政治研究的核心议题。在古典政治学那里,城邦即国家,“人天生是城邦的动物”,而城邦是基于人类更好的公共生活而存在的。近代的西方城市政治研究伴随着以亨特为代表的精英论(elitetheory)和以达尔为代表的多元论(pluralism)围绕“谁来统治城市”的争论而出场。之后,学者们从城市政治的主体、结构、运行等话题形成了增长机器论、城市体制论、城市治理论、城市社会运动、城市治理伙伴制等论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外城市政治的研究。

国外的城市政治研究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而后从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逐渐扩散至发展中国家。在借鉴国外城市政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城市政治研究立足中国城市化进程,进行了理论思辨,并产生了一些学术成果。如,萧斌的《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与政府体制》、许崇德的《城市政治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姚尚建的《城市政治:正义的供给与权利捍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曹海军的《城市政治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等涉及城市政治学研究的著作,同时也产生了戴维. 贾奇的《城市政治学理论》(刘烨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乔纳森. S. 戴维斯的《城市政治学理论前沿(第2版)》(何艳玲译,格致出版社2013年版)等译介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但是,较之国内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以及农村政治学的蓬勃发展态势,我国“城市政治研究的中国立场”[1]明显缺失,城市政治研究的结构、方法、体系尚未建构,这很难回应我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也难以为全球城市的中国创新提供描述、预测、解释、批判[2]的学理性判断。在对城市化进程的持续观照中,我国城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人在从事该项研究?如何开展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此,我们拟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文献年际发文量、来源期刊、作者分布、关键词分布、被引频次进行等方面分析国内城市政治的研究进路,以期为城市政治研究做一点基础性工作。

一、研究方法与取样

(一)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变化规律、数量关系和定量管理,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特定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3]这种分析方法在文献综述过程中具有直观性,能够可视化呈现文献之间的逻辑关系。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选择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数据库(简称CNKI)为检索源以获取样本文献数据。“CNKI 的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内容有明确的来源、出处,信息可信可靠,有极高的文献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4]

(二)研究取样

我们对1984至2017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 数据库的城市政治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基于广泛性研究城市政治的现状需要,选择从政治学研究的权力与权利两大基础要件着手,设立了“主题=城市政治or主题=城市权力or主题=城市权利”,共检索到231条文献目录,而后剔除报刊新闻、书评、会议综述等非学术性论文,共得215①篇文献作为样本数据源。这些文献主要集中于城市研究中的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哲学、法学等领域,文献年际变化(图1)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政治研究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态势。我们将这个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城市政治研究的初始期(1984年至2006年),该阶段发文量仅35篇,占总发文量的16.28%;有少数学者分别从地理学、经济学的角度剖析城市政治生活现象,但尚未涉及到城市权力与权利的关系,研究成果相对零散。二是城市政治研究的形成期(2007年至2011年),文献数量时有回落,但总体上还是处于提升状态。有学者开始从城市化的角度进行城市政治研究,涉及到了城市空间政治、城市流动人口、城乡关系等议题;也有学者从事国外城市政治研究成果的翻译与推介研究,大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取得了社会影响。三是城市政治研究的发展期(2012年至今),城市政治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该阶段发文量占样本文献量的80%。同时,深化了城市政治研究的议题,从城市权力控制研究逐渐向城市权利研究转换,并形成了若干个学术共同体。

表1 样本文献发文年际变化

二、哪些载体在关注:来源期刊分析

文献来源期刊是展现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与平台,能反映出某领域研究的专业化和综合化程度。表1对样本文献来源期刊的分析,表明:其一,涉及我国城市政治研究领域的期刊总计151种。其中,发文量超过2篇的期刊有13种,共发文51篇,占文献总数的23.72%。《城市发展研究》是该领域的重要来源期刊。其二,215篇样本文献中,北大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分别发文88篇、61篇,共占了总文献量的69.30%,说明我国城市研究的学术成果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度。其三,从来源期刊的区域分布看,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中部和西部明显较少刊载城市政治研究的成果。在东部沿海地区中,期刊来源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也吻合这三个地区特大型城市发展的需求,体现了研究平台与区域分布较强的依附性。

表1 样本文献来源期刊分布情况(发文量大于2篇)

三、独立还是合作:作者情况分析

(一)作者及分布情况。根据样本文献中作者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表2结果显示在样本文献中,共出现236位作者,其中发文量大于1篇的作者共有29位,共发文99篇,占样本文献的46.05%。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姚尚建排在第一位,发文量为18篇,上海财经大学陈忠、华中科技大学董慧、山东大学王佃利、东南大学尹才祥发文量分别为8篇、5篇、4篇、4篇,这五位学者是我国城市政治领域研究的高产作者,相关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

表3结果显示,我国的城市政治研究者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目前发文量最多的是华东政法大学,共有23篇;其次是南京大学12篇;山东大学11篇;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各8篇;天津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各6篇。这说明,我国城市政治领域研究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而西南地区的相关研究较少,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特点。

(二)作者合作情况。一方面,我国城市政治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程度较低,呈现出分散性,尚未形成跨单位、跨地区的合作研究平台,高产作者独立发文量较多,合作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该领域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刘俊、魏立化、姚华松、蒋锦洪、黄耿志的学术共同体,其他合作情况也出现在陈浩与李响宇、张京祥、吴文启,王佃利与王玉龙、曹海军与黄徐强、何艳玲与罗思董、董慧与陈兵等学术团队之中。

表2 样本文献作者及发文情况(发文量大于1篇)

表3 作者所在机构分布(发文量大于3篇)

四、关注什么问题:关键词分析

在文献计量研究中,共同存在的特征项间有着某种关联,将此种共现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能够揭示某个领域研究的内在规律。其中,关键词共现分析就是最常见的共现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对样本文献中关键词关联程度的分析,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5-6]本文运用文献分析软件SATI 3. 2分析城市政治研究的关键词,具体分析 方法文献将遵循以下步骤:1. 收集文献并提取高频关键词;2. 生成共词矩阵(表4);3. 运用相关的文献计量方法进行分析;4. 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表4结果显示,城市政治与城市化、城市治理、城市空间、城市正义等关键词存在共现关系,但是从整体共现关系看,我国城市政治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程度相对较高,已形成了对城市政治的权力结构、权利关系等经典议题的深入研究。

在统计关键词共现词频的基础上,采用UCINET 6. 0对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进行网络图谱绘制和中心性可视化分析。如图2所示,城市政治、城市化、城市权力、城市正义、空间正义、城市空间、空间生产、权利冲突、现代性、城市治理、城市政治学等关键词在可视化图谱中的节点明显突出,处于核心区域,成为当前我国城市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同时,资本逻辑、社会融入、农民工政治参与、社区权力、城市权力、城市复兴等关键词虽然处于网络的外围,但可能构成我国城市政治学研究的新兴话题。

表4 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词频统计矩阵(排名前10位)

图2 样本文献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五、谁的研究更受重视:文献高被引分析

通过对20多年CNKI有关城市政治研究的高被引论文进行统计,得出被引次数前25位的论文排序情况②(表5)。“虽然这种排序并不具有价值判断的意义”[7],但能够如实地显示我国城市政治研究的学术影响力。统计表明,在这34篇城市政治研究的文献中,总参考数526,总被引数为3 132,总下载数92 469,篇均参考数15.47,篇均被引数92.12,篇均下载数2 719.68,下载被引比29.52。这说明,这些样本文献在城市政治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当然不排除其他新近刊发的学术论文)。其中,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朱健刚的《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对一个街区权力结构的分析》一文,被引频次为441,排在第一位,成为城市政治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朱健刚在文中将街区视为国家力量不断渗透和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交错的空间,通过构建组织、权力、资源和网络这四个主要概念工具,详细剖析1949年至1997年期间国家权力对街道的嵌入逻辑及其对城市社区结构影响。他认为,在城市基层,国家与杜会正往强国家与强社会的方向发展,社会与国家并不是一个此消彼长、完全对抗的关系,而是一个共生共长、相互触合的过程。[8]洪朝辉《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胡荣《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被引频次分别为267、184,分别排在第二、三位。

表5 国内城市政治研究的高被引论文分析(前34位)

为了更系统地窥视我国城市政治研究的文献被引情况,结合表5数据,我们将其归纳为城市政治研究的国家视角、市场视角、社会视角三个聚类,具体分析如下:

聚类I:城市研究的国家视角,关键词包括城市权力、城市基层、权力控制、城市政策、城市管理体制、空间正义等。何艳玲较早从学理角度综述了国外城市政治学的研究现状,认为权力及权力结构一直是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研究的大问题,初步探讨精英论、多元论到增长机器论、城市体制论,再到治理与伙伴制乃至城市社会运动等近年来国外关于城市权力结构研究的不同流派的理论内涵与传承关系,同时提出了目前中国城市政治与行政学研究需要迫切回答的问题。[9]胡荣基于2005年在福建厦门的实证调查,认为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由维权抗争因子、利益表达因子和选举参与因子构成,社会资本的各因素对居民的政治参与起积极的作用。[10]曹现强、张福磊从调节理论出发,建构一个整合的空间调节理论框架,在此框架下具体考察我国城市空间重构和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从价值、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分析了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矫治。[11]姚尚建从我国的城市发展史视角分析城市转型问题,认为晚清城市自治的制度设计既是中国整体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伴随着宋代以来社会阶层的权利生长,正是国家权力的退却为社会力量的上升提供了制度性空间,并确认了中国城市转型的结构性权力。[12]

聚类II:城市研究的市场视角,关键词包括城市经济、政府支出、市场要素、城市规划、城市产业等。罗小龙认为,尺度重组和地域重构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过程,当资本为了克服危机而在地域组织上进行去地域化与再地域化时,地域组织(城市和国家)也同时发生了尺度重组,它们描述的是同一个资本转型的过程。[13]何艳玲等提出以人为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政府支出的偏好选择。城市政府支出政治要回答的是谁在城市化过程中获益的问题。作为一个复合体,城市政府具有“地方国家”“地方政府”“科层组织”等三个维度,兼具有多元目标体系,而城市政府的支出偏好被“为晋升”所支配,并引发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和矛盾。规避问题的关键在于,城市政府支出必须转变为“为市民而支出”,并在治理模式上逐步完成“以官治官”到“以民治官”的制度转型。[14]孙全胜提出工业化生产与城市空间生产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两个不同过程。为了克服城市空间生产问题,就要实行都市革命、变革城市空间结构和生产出差异空间。城市空间生产是全球化的背景资源与现实语境,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15]

聚类III:城市研究的社会视角,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观测点,主要采用社会学分析方法来探寻城市政治研究的城市权利、城市社区、城市社会运动、社区自治、城市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社会组织能力、基层社区、社会空间、社会人口流动等主题。洪朝辉运用社会权利贫困的理论框架,讨论了社会权利贫困的“中国现象”,其中包括现行法规没有保障平等的公民权利、明文规定的权利难以得到强制实行、弱势群体缺乏参与制订游戏规则的权利、城市贫民的人格尊严严重缺乏以及一批特定的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利严重不足。他通过总结美国反贫困政策的演变和不足,提出了治理中国城市贫困的四个基本思路和方向。[16]李蓉蓉采用经验研究的方法,发现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总体水平趋于中等,社区内在政治效能感偏低,社区外在政治效能感趋高等特点,指出社区自治存在着自治主体的广泛性不足,社区自治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够等问题。[17]陈忠认为城市权利是一个历史范畴,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城市权利认识各异,既存在以技术—经济为核心的城市权利观、以社会—政治为核心的城市权利观,也存在以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城市权利观、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城市权利观。确立一种符合时代精神、城市发展规律与我国国情相统一的城市权利话语体系、城市权利推进方式,对推进城市权利的合理化、规范化,实现中国未来城市与社会发展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8]

六、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统计1984至2017年间CNKI数据库中城市政治研究的文献数据,分析其在年际发文量、来源期刊、作者分布、关键词分布、被引频次等方面的分布特征与演进规律,试图从期刊论文视角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政治研究文献的发展。分析结果表明:首先,从文献年际发文量看,随着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的开启,我国城市政治研究不断升温,研究的问题意识契合了城市化的客观现实。同时,该领域的研究来源期刊显示,《城市发展研究》等专业期刊成为主要来源,但相关研究实力与平台呈现出东强西弱的现象。其次,从作者分布情况看,发文超过1篇的占样本文献的46.05%,说明该领域存在高产作者。其中华东政法大学姚尚建、上海财经大学陈忠、华中科技大学董慧、山东大学王佃利、东南大学尹才祥名列前五位。同时,研究也表明该领域的作者合作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跨单位、跨地区的合作研究平台,制约了区域城市政治研究。第三,从文献关键词分布和被引频次看,国内城市政治研究的关键词分布相对集中,相关文献被引频次较高,已有的研究形成了国家、市场、社会三个视角,相对集中研究城市政治权力结构、权利结构与资本的相互关系,侧重探讨政府对社区身份的认同与赋权过程,表明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政府要给予社区公民应有的社会尊重,扩大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因为“城市终究是为了人类更好的生活而形成的,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力量解释了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预测了城市发展中的可能性风险”。[19]

(二)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后中国的城市政治研究可能有以下几个思路:

深化理论研究,提升研究的理论性和说服力。从政治学视角看,城市是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完美结合,城市兼具着地方利益代表和国家治理组成要素的双重身份。研究城市政治离不开对这两种身份的阐释。就前者而言,涉及到城市的社会权利层面,如城市规划,城市中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城市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公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权利等。后者更可能涉及到城市的权力要素,需要研究城市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结构、功能、府际关系、治理结构等问题。当前我国城市政治研究侧重于后者,而对城市社会权利的研究相对较少,难以回应城市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今后,应通过深化这些研究,进而构筑城市政治研究的理论体系,才能提升中国城市政治研究的理论高地。

强化问题意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与实用性。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这为城市政治研究提出了时代要求,城市政治研究不是“书斋生产”,必须主动回应城市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既要关注本土城镇化的经验意义,又必须正视城市发展的共通性问题,使得我国的政治学在关注现实问题上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20]

搭建学术共同体,提升研究的集群效应。如火如荼的城镇化给城市政治研究留下了广阔驰骋的场地,而研究离不开学术共同体的有效构建。从上文分析中可知,我国的城市政治研究呈现“东强西弱”的研究势差和研究主体的离散型特点。今后开展该领域研究可以通过搭建学术共同体,密切研究主体联系,开展区域合作研究;通过国家基金项目和相关政策扶持推进东西协同研究,形成城市政治研究的百家争鸣。

在对何谓城市本质的追问上,以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列斐伏尔(Lefebvre)、哈维(Harvey)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理论,认为城市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舞台,其中心议题是土地市场作为财富分配的机器和争取获得城市空间和资源的公民权的政治诉求。中国城市政治研究的归宿应实现公民的城市价值,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的协同,实现联合国人居组织《伊斯坦布尔宣言》所倡导的那种“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过上有尊严、身体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生活美满的地方”。

注释:

①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17日,检索年份中的1985、1987、1991、1992、1998、1999五个年份没有相关文献。另外,剔除与主题无关文献的年份分布:2017年(1篇)、2016(3篇)、2015(3篇)、2014(2篇)、2013(2篇)、2011(2篇)、2010(1篇)、2009(1篇)、2002(1篇),共16篇

②为了精确分析当前国内城市政治研究的被引情况,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于样本文献中的CSSCI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8年11月17日),这样操作更能真实反映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按照单篇被引次数对发文情况进行了降序排列,得出表7数据,以便分析之用

[1] 姚尚建. 城市政治: 正义的供给与权利捍卫[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

[2] 曹海军. 城市政治学: 研究对象、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J].思想战线, 2013(6): 101-106.

[3] 邱军平. 文献计量学[M]. 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88: 67.

[4] 韩瑞波, 叶娟丽. 国内全球治理的研究现状解读——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17(3): 63.

[5] 刘启元, 叶鹰. 文献题录信息挖掘技术方法及其软件SATI的实现——以中外图书情报学为例[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12(1): 50-58.

[6] 陈立新. 国际力学论文关键词的共现分析[J]. 现代情报, 2009(10): 196-200.

[7] 韩瑞波, 叶娟丽. 国内全球治理的研究现状解读——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 理论与改革, 2017(3): 65.

[8] 朱健刚. 城市街区的权力变迁: 强国家与强社会模式—─对一个街区权力结构的分析[J]. 战略与管理, 1997(4): 42-53.

[9] 何艳玲. 城市的政治逻辑: 国外城市权力结构研究述评[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5): 182-191.

[10] 胡荣. 社会资本与城市居民的政治参与[J]. 社会学研究, 2008(5): 142-159.

[11] 曹现强, 张福磊. 我国城市空间正义缺失的逻辑及其矫治[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3): 129-123.

[12] 姚尚建. 权力稀释与权利萌发——近古以来中国城市的制度转向[J]. 甘肃社会科学, 2017: (155).

[13] 殷洁, 罗小龙. 尺度重组与地域重构: 城市与区域重构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人文地理, 2013(2): 67-73.

[14] 何艳玲, 汪广龙, 陈时国. 中国城市政府支出政治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7): 87-106.

[15] 孙全胜, 城市空间生产: 性质、逻辑和意义[J]. 城市发展研究, 2014(5): 39-48.

[16] 洪朝辉. 论中国城市社会权利的贫困[J]. 江苏社会科学, 2003(2): 116-125.

[17] 李蓉蓉. 城市居民社区政治效能感与社区自治[J]. 中国行政管理, 2013(3): 53-57.

[18] 陈忠. 城市权利: 全球视野与中国问题——基于城市哲学与城市批评史的研究视角[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1): 85-106.

[19] 姚尚建. 城市政治: 正义的供给与权利的捍卫[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 190.

[20] 罗家旺. 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探索——西方城市政治学理论述评[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7 (2): 74-81.

Review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Urban Politics in China: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Based on CNKI

ZHENG Rongkun1, 2

(1.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201620, China; 2. School of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gzhou, Fujian 383000, China)

The realization of human beings high quality urban life calls for the historical appearance of the urban political research. The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interannual publication, source journal, author distribution, keywords distribution and citation frequency of the urban political research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1984 to 2017.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study of urban politics in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the past 20 years. Yao Shangjian, Chen Zhong, Dong Hui, Wang Shaoli, Yin Caixiang, Cao Navy, He Yanling and other scholar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and other 11 Chinese periodicals are the main display platforms of related achievements in China. The urban politics, urbanization, urban power, spatial justice, conflict of rights, modernity, urban governance, city politics and other key words and cited frequency are in the forefront. that builds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the market perspective and the social perspective of domestic urban politics research.

urban politics; bibliometrics; CNKI; rights; power

2019-01-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ZZ083)

郑容坤(1985-),男,福建漳州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基层治理研究

D 063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9.02.016

2096-059X(2019)02–0096–08

(责任编校:贺常颖)

猜你喜欢
权利文献政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的权利
股东权利知多少(一)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