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含书
(湖北武汉华润武钢总医院 康复科,湖北 武汉 430080)
临床中常见神经内科疾病为脑血管疾病,脑部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引发的脑组织损伤,主要常见疾病为脑卒中,此病极易产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不能将食物送入口中无法获取水分以及营养,通常会出现咽下梗阻现象,进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吞咽功能训练操应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现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叙述:
选择我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依据功能训练方法的差异性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入选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1例和19例,年龄跨度50-75岁,(63.6±2.1)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2例和18例,年龄跨度52-77岁,(65.2±2.4)岁为平均年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比较后并无统计学意义形成。
对照组给予常规低中频电疗法、生物反馈疗法、冷刺激、针灸治疗等,增强吞咽相关肌肉的肌力,促进吞咽动作的协调性,达到改善吞咽功能的目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训练,指导患者使用提高吞咽功能的训练操。其内容大致如下:创建训练小组,小组成员包含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训练前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将早期吞咽康复的目的告知给患者,指导患者配合康复训练。护理小组对吞咽功能训练进行制定,训练操组成包含舌肌肉、颊肌、呼吸肌以及咽喉肌[2]。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训练,当出院后患者需要自行训练,每隔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第一节训练为颊肌,张口至最大角度,下颌转移左右两边,闭嘴鼓腮做左右面颊活动,对咬肌进行按摩。第二节训练为舌肌肉,舌头伸出后缩回,伸出舌头通过压舌板进行对抗维持,舌尖向左右唇角予以抗力[3]。第三节为咽喉肌,鼻咽深吸气后进行闭气,深呼吸对闭气进行为此、缓慢呼气以及用力咳嗽等。第四节为呼吸肌,鼻吸气腹部膨胀、鼻吸气缩唇并发出f音节、口呼气腹部呈现凹陷状、双手在椅子上撑并进行运动推压。完成上述4节操休息10分钟,而后重复上述训练。
选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分数和评估结果呈现负相关性;选择VFSS(吞咽困难检查表)对两组患者吞咽困难情况进行评分,正常为10分,轻度异常为7-9分,中度异常为2-6分。重度异常为0-2分;而后对比两组患者依从性,以主动学习、主动训练以及效果监测三方面进行评估,每项分数1-3分。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涉及数据在进行计算时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数据经过计算后以计量资料呈现,t值对数据进行检验,组间数据经统计比较后以P<0.05为差异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VF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形成,而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VFSS评分经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由表1可知。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VFSS评分
观察组患者主动学习、主动训练以及效果监测评分分别为(16.5±1.8)分,(8.6±1.7)分、(8.8±1.1)分,对照组患者主动学习、主动训练以及效果监测评分分别为(12.1±1.5)分,(5.1±1.2)分、(4.3±0.9)分,组间数据经比较t=13.2785、11.8934以及22.3883,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
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阶段具有严重的症状,而吞咽严重障碍为误吸,极易提升肺炎患病率。脑卒中吞咽障碍症状表现为降低吞咽相关肌肉协调能力,降低舌随随意性运动,食物不能充分咀嚼,病情严重者会产生吸入性肺炎。本次研究选择吞咽功能训练操对患者进行训练,依据吞咽障碍产生的因素制定四节操,对肌群力量以及协调性进行加强,控制咀嚼、舌以及唇肌肉群,经过呼吸肌练习对屏气声带闭锁功能进行改善,对咽喉位置残留的食物进行清除,以免产生吸,以免产生吸入性肺炎[5]。吞咽功能训练操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集中培训,将自我护理意识提升,加强治疗疾病的自信,进而提升依从性。与此同时,吞咽功能训练操能够练习患者的面部以及口舌位置肌肉群,将肌群运动灵活性以及协调性进行提升,对吞咽功能恢复可起到促进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