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地区歌仔戏受众调查研究

2019-05-17 01:42刘丽
闽台文化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闽南语闽南戏曲

刘丽

(闽南师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戏曲艺术不仅具有审美价值、娱乐价值,还具有商品属性,了解观众的审美品位、欣赏习惯等心理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消费、传播,可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闽南地区歌仔戏也不例外。笔者于2018年6月5日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形式,在新浪微博、微信、腾讯QQ等社交媒体发布《闽南地区歌仔戏受众调查问卷》,6月10日关闭系统,收回有效问卷509份。该问卷在性别、出生年、籍贯、教育程度、职业等5项填答者基本资料之外,设计20个问题,其中8个单选题,11个多选题(并为被试留有补充观点的余地),主观问答题1项。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本文主要探讨闽南地区歌仔戏受众的态度、偏好特征,整理被试眼中歌仔戏存在的问题及建言,从而制定对策,以期为闽南地区歌仔戏市场的未来走向提供新的视角。

一、闽南地区歌仔戏受众态度分析

综合田野调查和网络调查数据发现,闽南地区歌仔戏受众主要分四类:一是基本观众(农村观众,人数最多的层次);二是歌仔戏爱好者(研究者、个体职业者、部分大学生);三是歌仔戏迷(普通市民);四是潜在观众(中小学生)。本次网络调查显示,女性被试(354人)是男性(155人)的2.8倍;闽籍被试(451人)是非闽籍被试(58人)的7.8倍;1990~1999生年的被试(217人)远高于其他年龄段的被试;大学本科学历被试(185人)远高于其他学历的被试;参与调查的学生(124人)在被试职业一栏里占据最高百分比24.36%,由此可知,大、中、小学生(闽南语系)是闽南地区歌仔戏新生代观众的“潜力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因年轻观众多青睐网络,网络调查结果向年轻观众倾斜。见表1:

表1:闽南歌仔戏受众被试人口统计学变量统计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试中“听说过,并且主动去了解过”歌仔戏的有403人,占79.17%;“听说过,但仅限于听说”的99人,占19.45%;“没有听说过”的仅有7人,占1.38%。了解歌仔戏的途径众多,通过观看“现场演出”了解歌仔戏的占80.94%(见图1);此外,在“其他(可补充)”一项里,被试填写内容诸如“小时候农村过节时演戏”“从小就喜欢,20多年了”“同学”“本科和研究生同学是泉州惠安人,她唱歌了解一点”“老师讲课时”“漳州的朋友、同事口中”“地方志”“拜访歌仔戏传承人、课题研究、讲座”等,可见,童年观演经历、课堂教学、文献书籍、戏曲研究、口头传播等都是宣传歌仔戏的重要途径。

图1:了解歌仔戏的途径(单位:人)

关于“是否对歌仔戏感兴趣”(见图2),376人表示“喜欢,很感兴趣”,95人表示“有一定程度的兴趣,但听不懂唱词,无法理解其中精彩之处”,57人因“学业/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观看,52人“不了解具体的演出时间和剧目”。可见,歌仔戏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广泛使用微博、微信公众号、QQ群等新媒体宣传演出信息,不失为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

图2:是否对歌仔戏感兴趣(单位:人)

在 “您认为哪些人会喜欢看歌仔戏”的多选题里,445人认为 “有一定年纪的长辈”,占87.43%;373人认为“从事戏剧工作的人”,占73.28%;120人认为“外地游客”,占23.58%;125人进行补充, 由多至少依次递减的有 “小孩子”(9条)、“年轻人”(7条)、“戏迷”(6条)、“学生”(包括大中小学生,4条),其他如 “闽南文化爱好者”“区域历史及文化研究者”“热爱歌仔戏的人,男女老幼都有”“各种不同年龄段的都有,也有外地的”,尤其是童年观演经历的影响,如“从小喜欢看戏或者跟着长辈一起看戏的”“很多闽南的年轻人都有跟奶奶看戏的经历”“喜欢歌仔戏的人,从小就接触的人,被里面故事感动的人”“接触过的,特别是小时候”等,对稳定歌仔戏市场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对于观看歌仔戏演出的频率,“几乎每天”观看歌仔戏的102人,288人表示“不定期”,所谓“不定期”多为“不爱看”或“不观看”的委婉表达,见图3:

图3:多久看一次歌仔戏演出(单位:人)

对于是否具有消费闽南歌仔戏的意愿,470人表示 “愿意在中国传统节日和亲友一起去消费歌仔戏”,占92%;39人表示“不愿意”,占8%。在“您是否认为闽南人有责任传播和发扬歌仔戏”一题里,398人认为“非常有必要,有利于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占78.19%;100人认为“有一定必要性,毕竟是一种地方文化”,占19.65%;4人认为“没有必要,应该关注更大众化的戏剧形式”,占0.79%;7人认为“无所谓,顺其自然,对自己影响不大”,占1.38%。见图4:

图4:是否认为闽南人有责任传播和发扬歌仔戏(单位:人)

从以上数据来看,闽南地区歌仔戏受众数量不多,局限于闽南地区,填写问卷的农民数量最少,与庙台演出时现场的农民观众最多这一现象不成正比,“不会写字”或“不会使用因特网”限制了此一群体的参与。因此,问卷星上收到的答卷,仅作为现实“观—演”体系的一种补充参考;一般主动参与填答的被试,“对歌仔戏感兴趣”的仍占据多数,较有能力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推广歌仔戏,但歌仔戏的“小众化”现象仍然明显。

二、闽南地区歌仔戏受众的偏好特征

对参与调查的被试来说,具吸引力的歌仔戏类型(多选题),分别是“室外舞台歌仔戏(341人,66.99%)”“室内舞台歌仔戏(317 人,62.28%)”“电视歌仔戏(260 人,51.08%)”“DVD、VCD 等歌仔戏影音产品(184人,36.15%)”。而受众偏爱的歌仔戏载体,见图5:

图5:受众偏爱的歌仔戏载体(单位:人)

笔者在田野调查时发现,作为小剧种,闽南地区歌仔戏演出现场有如下特点:一是演出质量决定观众数量,口碑好的剧团演出一场,观众可高达800人左右甚至更多,演出质量偏下的可能只有十几位观众乃至更少;二是农民为庙台演出的主要观众群体;三是女性观众远远多于男性观众;四是老年观众远远多于年轻观众。其中,庙台歌仔戏的观众群体最大,老年观众最多;公园歌仔戏几乎是“老人演出歌仔戏”,年轻观众有时会驻足片刻;选择剧院歌仔戏、网络歌仔戏的几乎都是年轻观众。比起村镇演出时,汽车来往鸣笛、台风天气、抽烟、聊天、打电话、做手工、孩子爬台脚等多种干扰因素相比,年轻观众偏爱剧院演出的良好环境。数据显示,被试中偏爱 “剧场安静,认真欣赏 (313人,61.49%)”“有互动,适当鼓掌、叫好 (168人,33.01%)”者较多,“热闹,走来走去,大声说话”者仅13人,占2.55%,15人(2.95%)进行了补充,诸如“喜欢在庙台看芗剧的氛围,舞台的芗剧太艺术,没有草根性,而且,能够在剧场演出并且能够撑得起场面的剧团太少,个人感觉只有厦门团还有龙海市团。早期的芳苑剧团的舞台戏拍的也不错,芗剧还是应该放在民间庙台演出。”或者视庙台、剧院、网络等观演场域区别,如“要看情况。如果是庙会的演出,就比较随意,如果是剧场演出,就要有互动,适当鼓掌叫好。”“看是野台还是内台。”“看情况。如果在家自己网上看喜欢安静;做节时庙台的喜欢热闹,这样才有节日气氛,歌仔戏的感觉才会出来;而在剧场看希望有适当互动适当鼓掌。”或者分文戏、武戏、苦戏、谐戏等演出类型、风格,如“看情况!苦戏爱惦惦听静静看,笑戏武戏台脚叫好爱氛围好”等。见图6:

图6:偏爱的演出氛围(单位:人)

在“偏爱歌仔戏的原因”里,选“表现形式(语言是方言,听起来亲切,声腔悠扬让人愉悦)”者376人(73.87%),多是闽南在地民众,只有纯粹的闽南人对闽南语演出的歌仔戏由衷感到“亲切”;在“其他(可补充)”一栏里,被试补充偏爱剧目、演技、唱腔、身段、服装、发饰等多种原因,也有“个人喜爱,可能是本地人的原因”“带有闽南文化气息,蕴含深厚人文底蕴”“尊重喜爱闽南文化”等。见图7:

图7:受众偏爱歌仔戏的原因(单位:人)

在“偏爱的传播途径”(多选题)里,认为应“加大宣传”者416人(81.73%);“结合潮流”者252人(49.51%);“树立品牌”者 274 人(53.83%);“明星效应”者 168人(33.01%);“其他(可补充)”者45人(8.84%)。补充者提出“政府扶持、推广”“戏曲进校园”“接轨影视”“普及,多演出”“公益演出”“精心编写剧本”“从小教育”“提升演技”等观点,如“多多进校园,让年轻一辈的喜欢歌仔戏,多办戏迷活动,让戏迷参与互动,亲身体验歌仔戏的魅力。”“纳入学校的乡土教材,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本土戏曲,学校组织歌仔戏兴趣班,聘请专业人员业务授课。”“进入校园,让孩子们了解歌仔戏,对其产生兴趣,开设兴趣班,培养小戏骨、小戏迷,参与演出宣传歌仔戏!”“不能乱比赛拿名次,演员工资乱抬杠。”“提高自身艺术水平。”被试从不同层面提出建议,以期传承、传播歌仔戏。

截止至2016年5月8日之前,闽南地区歌仔戏鲜少“购票看戏”经历。因此,在“平均一年看几场歌仔戏的售票演出”一题里,275 人(54.03%)观看“0场”,117人(22.99%)观看“1~3场”;21人(4.13%)观看“4~6场”;96人(18.86%)观看“7场以上”。关于“是否愿意购买歌仔戏商品”,现场“只看免费”的占31.24%;影音产品“只看免费”的占37.13%。见表2:

表2:是否愿意购买歌仔戏商品

由表2可知,目前,闽南地区歌仔戏观众有购票观看、购买影音产品的经历,而且愿意花费“100元以上”者分别占10.02%和13.75%。在多选题“您觉得哪种载体最具有发展前景”里,“剧院歌仔戏”289 票(56.78%),“电视歌仔戏”254 票(49.9%),“庙台歌仔戏”227 票(44.6%),“网络歌仔戏”216票(42.44%),“公园歌仔戏”96票(18.86%)。可见,观众接受作品、认可演技才是作品审美价值的最终体现,观众引领着歌仔戏的发展,歌仔戏也引领、提升观众。对于观众来说,“好戏”“好的演出氛围”“好的演技”同等重要,如要培养新生代观众,“戏曲进校园”不失为好的方法,让中小学生喜欢歌仔戏,是关系歌仔戏未来发展的根本。

三、受众提出的问题及建言

在参与调查的被试眼里,歌仔戏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多方面的,演技、内容、创新与否以及细节问题均被纳入考量体系。见图8:

图8:闽南地区歌仔戏需改善之处(单位:人)

补充者(96人)主要持四种观点:一是提升整体演出水平(包括表演、妆容、唱腔、舞美、道具)。被试提出如下问题,如“野台演出水平参差不齐”“舞台道具服装有待丰富”“电视剧的歌仔戏,背景较为落后,妆容生硬,演员普遍年纪较大,远远比不上其他古装剧阵容,看一眼就觉得出戏”“布景造型美感”“职业歌仔戏表演有待提高”“很多不是很规范的演员”“演出不认真对待”“表演的节奏比较拖拉,需要改进”“妆容要更好”“表演可以更精致一点”“提高演出质量”;二是演出内容陈旧,如“剧目可以再多一点创新”“多一些让年轻人喜欢的题材”“剧目可以更新颖”“戏曲一直重复演出,没有新戏,很无趣”“新的剧目”“戏曲的剧本更新”,以及“内容应切合现代,传统的落后观念如‘女子三从四德'应适当剥除”;三是创新与否的问题,持肯定意见者认为“如果能吸引更年轻一辈的观众,就要把剧本创新”,也有否定的声音,如“现在业余剧团都有戏前歌舞,我觉得不符合实际,戏曲就是戏曲,为什么要加入无关紧要的歌舞。虽然现在戏境很差,业余剧团很难经营。但是没必要这样!本身歌仔戏演员从古至今都被人认为跟乞丐差不多了,为什么还要这样作践自己呢?即使为了生存也没必要这样,只是毁了自己的尊严,枉费了邵江海、庄少全还有一些不认识的老前辈他们为歌仔戏付出保留下来的心血!”“演员、导演、编剧的意识形态。不要一味地去追求改变、创新什么的。能够按照传统好好的演一出戏就是对芗剧很大的尊重,一味地追求创新改变不仅使芗剧的音乐失去了原先的韵味,也让芗剧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音乐、唱腔的改编、创新与戏曲剧种之间的关系:“音乐声腔是一个剧种区别于另一个剧种的最大因素,而不是方言。非常嫌弃‘厦门闽南语越剧团'这样的现象,乱吸收借鉴。”“用现代音乐写谱,传统戏曲不好听,音韵不和谐。”四是注重细节问题,如“字幕的错别字不少。还需要标明曲调名”“不精致”;方言演出难以听懂因而影响观演效果的困扰:“现在对方言的掌握能力普遍较低,就算喜欢歌仔戏也容易因为听不懂而放弃。”以及戏迷参与演出带来的困扰:“从不喜欢看戏迷演出(会看一会儿也是为了支持),没有一定的演技及拍摄设备最好不要演出,因为呈现出来的不够专业,会让对歌仔戏不了解的人误认为这就是真正的歌仔戏,希望一些戏迷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毁了这么美的歌仔戏,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她们都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歌仔戏,但是希望大家认识的歌仔戏是美的,不输任何一个剧种。”

对于歌仔戏生存、发展的困境,被试重点补充、强调三种情况:一是舞台演出粗糙,不精致。如“剧本错别字多,读音不准确。剧本过多移植越剧”“没有新剧本,表演妆容向京剧靠拢,可观众还是大众化,跟不上节奏”;二是演技拙劣,如“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演员演技相差非常之大,业余剧团的演出形式甚至有点过于浮夸,有点脱离歌仔戏的本质”;三是观众老龄化,如“近年来,闽南地区推广普通话,再加上歌仔戏创新较少,年轻一代普遍不感兴趣”“发展平台不够多,现在的中年人青少年更喜欢追求时尚潮流,对歌仔戏的认定几乎就是老年人才看的东西。从而导致歌仔戏知名度打不出去,了解的人群随着时代的变迁而缩小,岌岌可危”“观众老年化,培养下一代”“缺少时代精神的因素,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无法吸引青少年的兴趣”“普及不够造成观众少”。见图9:

图9:闽南地区歌仔戏发展的困境(单位:人)

在“请写出您认为对闽南地区歌仔戏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句话”里,共收到288条记录,涉及闽南歌仔戏生存的外部环境与内在环境,既有寄望政府扶持(计17条)、加大宣传推广的要求(计92条),也有拓展演出市场、演员提升演技的层面(计73条),或要求“从娃娃抓起”的新生代观众培养(计56条),更多纯粹希望歌仔戏发展越来越好的良好祝愿。除此之外,四种观点相互交织、彼此融合者有之,诸如“宣传,了解,改革,传承,发扬”“政府重视,加强资金投入,从娃娃抓起,传承和保护歌仔戏”等;另有对闽南语的重视,如“普及闽南语使用”“闽南话的普及是歌仔戏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闽南语是身为闽南人都要会听,会说,闽南歌仔戏很有教育意义”,也有“听不懂词”“对于非闽南地区的人来说,真的听不懂!所以希望演出时能有字幕”的苦恼与希冀,还有 “买卖是最好的传承。作为娱乐商品,失去了市场价值,没有消费者,还有传承的意义吗?”之类的异样声音。

结 论

综上所述,对于闽南歌仔戏来说,舞台演出不能忽略观众的存在,既能引起观众兴趣,又能建立和谐的“观—演”关系非常重要,如何培养新生代观众则是重中之重,是闽南地区歌仔戏剧团、戏曲工作者应该慎重对待的问题。笔者建议如下:一是认真打造“精致歌仔戏”。剧目既要雅俗共赏,又要唱、念、做、打吃重,重视和提高演出质量,内容上摒弃“愚忠愚孝”“男尊女卑”“一夫二妻大团圆”等观念,跟上时代发展;形式上不能把LED背景当成节省成本、一劳永逸的做法,既削弱演出技巧,也影响剧目的呈现,说到底,戏曲表演是人的艺术,增强艺术表现力、生命力、吸引力,好戏、好演员与好舞美、好乐队并立,给观众以美感、美的享受,真正精致、精彩的戏,观众是不会拒绝的。无视观众审美心理、欣赏习惯的多样性,过分强调娱乐需求以及单纯刺激观众低级趣味,或者企图对观众进行政治、政策、伦理道德教育的戏,“观众危机”自然难免。二是“戏曲进校园”。歌仔戏与其他戏曲一样,节奏较慢,现实生活的快节奏与舞台上的慢节奏不合拍,青少年很难坐下来静心欣赏,少有空暇到剧场门口排队买票,更别提支付高额票价的购买力了。而“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一方面增加演员舞台实践的机会,提升表演水平;一方面加强剧团与青少年观众的联系,对提高演员水平有帮助。公益演出虽是“赔钱演出”,却是培养潜在观众的“基本建设”投资,架起“演员—观众”之间的桥梁,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互动方式。

由上观之,歌仔戏的发展,离不开观众的参与。市场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旦断裂,歌仔戏将面临现实的威胁,导致演出市场低迷。在探讨歌仔戏的生存、对策及未来走向的问题上,除了对其舞台艺术进行深入探究,直面市场机制正在发生转换的趋势,“观众”尤其是新生代观众的培养,是关系到闽南地区歌仔戏市场兴衰的关键问题,只有把观众审美心理、欣赏习惯纳入研究范围,才能使之成为符合当代社会娱乐、审美等多种需求的艺术样式。

注释:

[1]即便这7名“没有听说过歌仔戏”的被试,也在调研过程中查取相关资料,完成了调查问卷。因问卷设计须填答所有问题方可提交成功。

[2]需要说明的是,歌仔戏使用闽南语演唱,不仅外省人难于听懂、理解闽南语,对于闽北、闽西地区的人来说,同样听不懂、难以理解,“闽南语”可谓非闽南语系观众走近歌仔戏的最大障碍。

[3]如作为新媒体传播工具,微信公众号渐受青睐,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于2015年3月31日开设微信公众号,龙海市芗剧团于2016年12月1日、漳州市芳苑芗剧团于2017年7月2日、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于2017年11月21日开设微信公众号,分享演出讯息,拓展演出市场。

[4]此处“舞台”指“剧院”。

[5]酬神娱神的庙台演出乃头家出资,其他观众免费欣赏,购票入场始于2016年5月8日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在其小剧场演出的《杀猪状元》,票价为每人20元,被视为歌仔戏低票价演出正式启动。

[6]笔者将之纳入其中一类,不复计入其他类别。

猜你喜欢
闽南语闽南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厦大研发闽南语识别系统
闽南话
音乐特点在闽台闽南语合唱的分析
闽南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