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追星现象及背后的问题

2019-05-16 06:32汪怡孙军
山东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

汪怡 孙军

摘 要:本文从追星现象入手,重点分析了追星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追星的意义,并且对如何理智追星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追星现象;大学生;自我服务意识

1.追星现象的概述

20世纪80 以来“追星”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拓展,追星现象越来越普遍。偶像作为一种情感认知的符号,在粉丝之中有巨大的影响力。然而不成熟的追星现象,导致了某些偏激化的事件和一些直接消极的后果,从而引起了社会舆论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因此,要对追星现象做出科学的认识,然后进行建设性的引导。

2.追星现象产生的原因

Para social Relationship(拟社会关系)简称PSR,如果你非常了解一个人,甚至迷恋或者爱上TA,但TA却对你一无所知,那么就处于“拟社会关系”中。这种社会关系是单向的。“人们在拟社会关系中基本没有被拒绝的风险,如果你的自尊程度不足够高,被拒绝会让遭受自我认知失调的伤害。所以我们会更倾向于进入那些被拒绝风险小的关系”,纽约州立水牛城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hira Gabriel如是说。

明星总是在外貌形象、气质特征优于一般人,大学生容易对此产生崇拜心理,当这种心理深入到对人格的崇拜时,就会吸引大学生的趋同现象。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研究者Perse和同事Rubin曾经设计了一个调查,研究大学生们喜欢的电视剧人物和他们现实中人际关系。据这个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喜欢的电视角色,跟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恋人和亲密伙伴具有非常相似的特点。

经济公司包装的明星,有符合大众的理想形象。当这个虚拟的形象和与偶像相关的事物构建成的虚拟空间,将会在特定情况下弥补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的缺口。现实之中总有一些无法被满足的欲望,被压抑的情感,被忽略需求,想要逃避的现实。粉丝们将自己的需求投影到明星身上,将自己的情感、喜怒哀乐都加与自己对明星的认识之中。使得自己进入虚拟空间,得到暂时的归属感,借以脱离当下所扮演的角色。

3.大学生追星的意义

经济意义:英国学者西尔斯(Matt Hills)观察到,在从“广播”到“窄播”的媒介工业转型中,忠实的粉丝变成了最有吸引力的消费者。电视台如果想要获利,只需要制造和迎合一定数量的最忠实的观众就能得以实现。新的网络语境下,粉丝数量不仅意味着影响力还意味着经济价值,粉丝效益的增加,带动了一个品牌甚至是一个产业的增长。一个粉丝对品牌的宣传效益甚至强过了一个专业策划团队,蕴含推动产业发展的巨大价值。

社会意义:1)从经济心理学意义上的理性人性来说,对一个未曾谋面的人不计回报的无条件付出是不符合常理的一件事。然而粉丝的行为颠覆了这种认知,原因在于明星的公众形象满足粉丝对其的幻想,粉丝单向的表达也给了粉丝更多情感上表达的途径,给现代人舒缓了压力。 2)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明星引导着舆论,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个人意义:1)粉丝追星日益的理智化,目标导向型思维的引导,使粉丝向经济公司为偶像塑造的优秀形象靠近,学习更多的技能(PS、视频剪辑、制作gif),提高自己的组织、自制能力。2)现代社会,精神空虚成为了一种社会通病,它的存在极其普遍,这种病态心理是由于人们失去精神支柱或是个人价值被抹杀而衍生的。这是一种危险的消极情绪,而追星却可以弥补上这个缺憾。追星可以在网上认识一群朋友,素未谋面,却有共同的信仰。追星就像是科技时代的微宗教,弥补现代青年人的空虚与无聊。3)现在的追星往往被标签化,追星可以是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追星是可以和种花、看书一样的在无聊生活中的点缀。

4.大学生追星引发的问题

个人、群体问题:1)在追星时出现非粉丝所不能理解的疯狂的、不理智的行为。因为我们在看世界时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样难免会产生一些偏差。总是会将自己与偶像内化,将偶像错认为自己的投射的对象。《社会心理学》中提到,我们是没有办法正确认识自我的,总是存在自我服务偏差。因此已经将明星内化为自己一部分的粉丝,在看待自己的偶像时,难免会产生自我服务的偏差,出现一些不能理解的疯狂的行为。由个人至群体,当一个群体的自我服务意识都发生偏差,且群体有群体意识时,引发的就不只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会放大这种盲目和不理智。2)会造成巨大的经历分散,生活和追星间的比重调节不好。

社会问题:明星带来大流量的同时,也在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微博的瘫痪也证明了这点。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在强烈的影响力之下,明星若是发布一些消极、错误的言论,也会误导粉丝群体。在这个流量时代,流量明星的一举一动在影响着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一些娱乐八卦,热衷于揭露娱乐圈的黑暗面,而粉絲由于自我服务意识的偏差,往往为自己所崇拜的明星站队,不论好坏,不论是非,使社会风气受到极大影响。

5.如何理智追星

1)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端正态度,保持自我。学生要把重心放在学习上,不要把明星当做一个借口,一个懒惰和散漫的借口,不要产生逃避型心理。

2)以偶像为目标,汲取力量,我们的追星并不是单纯的追那个人,而是追逐某种信仰、某种期待,无论何时,不忘初心,记住最开始为什么会喜欢他们,向闪光灯下闪闪发光的他们学习,用他们的正能量来提升自己。

3)在追星的时候,要维持自己的生活节奏,偶像是公众人物,你与他都有各自的生活,不要做逾越理智的行为,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要用粗鄙的语言来争论。

4)偶像和粉丝总体来讲也是各取所需,在此过程如果粉丝过于沉迷、投入反倒会打破两者之间的平衡最终造成不好的结果。追星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保持理智,保有基本素质更能让双方受益。

综上所述,追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不管是对于乔丹、科比的热爱、还是对小鲜肉的崇拜,都是自己内心的映射,偶像也许正是自己想却不能成为的人。当自己的内心自我服务失衡时,对明星的崇拜会愈加明显,就会形成像偶像学习的心理,就会形成一种认同感,当三者不断的加深影响,就会产生一种认同感,那么对偶像的崇拜就会更加的稳固,也跟能够提升自己。追星就是科技时代的微宗教,是一种信仰,但是要理智追星,要建立正确的引导机制,从内心讲要把追星当成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任务,不要过于狂热、盲目与不理智。现代社会也需要对追星有正确的认识,不要一味的排斥。

[参考文献]

[1] 戴维迈尔斯[美]. 侯玉波,乐国安等译《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6.01.01.

[2] 黄钰铭.《粉丝经济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2015.8.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