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以山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构建及效果。 方法: 选取100例社区门诊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通过在社区构建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并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及随访,观察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的。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比:与实施社区干预前,干预后两组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加强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建立,是糖尿病基层防治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5-222-01
糖尿病是全球发病率极最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疾病的发生与人们居住的周围环境、遗传因素以及自身饮食结构等密切相关[1]。糖尿病的病程长、易反复,且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已经给世界各国的公共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的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加之广大糖尿病患者对于该疾病治疗和相关预后措施知之甚少,使得糖尿病已经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防治对于控制糖尿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社区门诊2016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5±5.8)岁。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控制良好组与控制不佳组(各50例)。糖尿病诊断标准[2]: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即临床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表现,符合以下3个条件之一:① 随机(1d中任意时间)血浆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浆血糖≥7.0mmol/L;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浆血糖≥11.1mmol/L。研究对象均排除患 有心、肝、肾功能疾病,排除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建立健康教育系统:结合辖区内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组织构建社区糖尿病监控和健康教育系统,为糖尿病患者建立疾病档案,记录血糖变化情况等,并加强对社区门诊医务人员的相关培训。②加强护理干预与随访:对于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当每月开展一次随访,对于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可三个月开展一次随访。随访期间,安排医务人员为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病、治疗以及相关并发症知识,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做好详细随访记录。
1.3 评价指标
采用“ 糖尿病知识问卷”以及DESS评价表,对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知识了解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价。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对比:与实施社区干预前,干预后两组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及自我管理能力,均有显著增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
3 讨论
糖尿病目前全球患病率大约为4%,患病人数超过2亿。随着我国老龄化逐年加剧,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4000万,患病人数居全球第二[3]。糖尿病属于人体代谢紊乱而导致的一种疾病,如未得到有效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心、 脑、肾、神经等多种器官损伤,严重者将危及生命安全。从目前来看,有超过6成的糖尿病患者并不清楚糖尿病的治疗及相关预后措施,因此我国糖尿病的健康教育还任重道远[4]。
糖尿病本身无法治愈且病情复杂,患者十分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极不利于患者治疗。目前我国尚未建立系統化、规范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系统,因此在人口密集的社区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显得意义重大。本研究认为,依靠社区门诊,以此为平台建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系统是可行的,通过社区门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管理,可动态掌握患者血糖及其他指标变化情况,同时针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开展定期随访,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患者关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有助于督促和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从社区门诊着手,加强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建立,是糖尿病基层防治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戴霞,周爱民,黎莹,等.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489-491.
[2] 唐亮.对社区糖尿病防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21(34):134-135.
[3] 刘颖.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D].浙江大学,2011.
[4] 王慎田,刘兰霞,冷丽云,等.社区糖尿病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92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