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成年人中大约一半的人经常服用阿司匹林。但是,目前国际上对健康人是否应该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存在争议。近日,《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刊文指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会增大内出血发病概率,副作用甚至超过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效果。
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仅能降低万分之四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但是,每1万个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中,23人会出现严重的内出血;而不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中仅有17人会出现严重的内出血,内出血发病率上升6%。
英国口腔健康基金会研究人员发现,蓝莓和蔓越莓两种浆果中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能抑制人体内的自由基。即便是已经把它们吃进肚子里,多酚类抗氧化物仍会存留在唾液中,起到保护口腔的作用。检测发现,参试者食用蓝莓和蔓越莓后,口腔中的细菌数量大幅减少,它们确实是抗击龋齿的“天然武器”。研究人员也认为,蓝莓和蔓越莓含有天然糖分,而糖是导致龋齿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建议在饭中或饭后吃浆果,以减少口腔暴露于糖分和酸性成分的时间。
据《欧洲神经学杂志》报道,研究人员最近对2197名偏头痛患者进行了调查,35.6%的参试者表示,曾多次因酒精饮品导致偏头痛。其中,77.8%的人认为在各类酒精饮料中,红葡萄酒最易诱发偏头痛;近1/3的人会在饮酒后3小时内发生偏头痛。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一种为红酒提供色彩的物质单宁所引起的,单宁含量越高的红酒,越容易引发偏头痛。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盆唐医院的研究人员总共收集了24.8万名40岁以上居民的信息。他们当中有40.5%的人每天刷牙至少3次,44.8%的人早晚刷牙,14.7%的人每天刷牙少于1次;另外还有25.9%的人保持着每年洗牙的习惯。在9.5年的研究随访期内,总共发生了1.5万例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猝死、心肌梗死、卒中和心力衰竭。在调整了多个影响变量后得出的结论是,每天刷牙3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降低9%,每年洗牙一次以上则使该风险降低14%。专家指出,改善口腔卫生的行为起到了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美国爱奥瓦大学研究人员经过18年跟踪研究,认为煎炸食品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那些经常吃煎炸食品的人,早亡风险提高了8%。
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采集分析了参与测试的超重男性在38℃浴池中泡澡前后的血液样本,检测在泡澡2个小时后参与者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寻找炎症标志物。在泡澡过程中,每15分钟记录一次心率、血压和体温。参与者在接受测试后的两周内在家中同样泡热水澡10次以上。结果显示,泡澡可使血液中的抗炎症化学物质IL-6升高。这一化学物质在运动时同样也会达到峰值。泡澡可引发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放松血管并降低血压。男性每天在家洗澡后,禁食和休息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低。
根据最近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一项研究,日本科学家们发现每天最后一餐和就寝时间之间存在两小时差距并不会影响健康成年人血糖水平。在睡前一段时间内不要吃饭或零食被认为对健康是有益的。但是,基于这一研究结果,研究人员建议人们通过获得足够的睡眠以及控制体重、饮酒和吸烟,达到有效避免糖尿病和心脏病发生的目的。
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原因。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认为,画画能提高记忆力的原因在于,其过程包含了多种信息表现方式。老年人对于新信息的记忆能力会逐渐下降,但是大脑中负责表现图像和视觉空间处理的区域在衰老过程中大多保持完好无损。画画能更好地利用大脑中那些没有被破坏的区域。画画改善记忆的方法适用于很多人群,即使并不擅长画画,它也比记笔记、做可视化练习或被动地看图像效果更佳。该发现对老年痴呆症的干预治疗具有重大意義,有望帮助患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保留更多有价值的情景记忆。
最近,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和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生活习惯和疾病关联性进行了为期22年的连续调查。他们整合了36.6万名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数据,根据吃鱼的频率,将他们分为“几乎不吃”“每月吃1~2次”“每周吃1~2次”和“几乎每天都吃”四组。与“每月吃1~2次”组相比,“几乎不吃”组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死亡风险高出1.9倍。研究人员认为,鱼肉中所含防止动脉硬化、保护血管的有效成分,能够有效预防主动脉疾病。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针对约8,000名中老年人的新研究发现,用30分钟低强度身体活动替换相同时间的坐姿,会使早死的风险降低17%;将相同时间的坐姿换成中等到剧烈的活动,会使早死的风险降低35%。研究人员还发现,短时间的活动(仅一两分钟)都对身体健康有益。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美国权威胸外科杂志上发表。该研究认为太极拳比传统的肺康复锻炼方法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甚至可能获得更好的远期收益。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强身健身方式,在中国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太极拳动作和缓,老年人可以群体共同参与,很容易坚持下来,依从性会更好。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一直坚持打太极拳,将会获得最好的效果。
美国一项历时10年的研究报告说,有非常清晰的证据证实,手机辐射使得雄性大鼠的心脏中发生了恶性神经鞘瘤。这是研究中能确定的证据程度最高的一种肿瘤。还有两种证据相对较弱的肿瘤被与手机辐射联系在一起—雄性大鼠的脑肿瘤和肾上腺肿瘤。
比较奇怪的是,同时参加实验的雌性大鼠和雄性、雌性小鼠并没有发生这些关联性的癌变。
这项研究则挑战了这个长期存在的假说——我们不能再打包票认为手机安全,至少现阶段它能在雄性大鼠身上引发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