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语言背景彝族学生与汉族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研究①
——以云南省楚雄州某县民族中学为例

2019-05-16 07:14马媛萍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彝语汉族彝族

马媛萍

(楚雄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 楚雄 675000)

一、引言

学习风格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便引起学者极大的关注,从学者对学习风格定义的多样性以及测量学习风格的各种工具即可见一斑。Kinselar认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在吸收、处理信息以及获得技能过程中自然而然所使用的习惯性方式”[1](P170―194)。Oxford则把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惯有的一种处理及运用新信息的心理模式”[2](P34―36)。学习风格对语言习得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二语习得个人风格的一部分,二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对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研究外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是极有意义的,正如Ellis(1989)所说,一旦老师了解了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他们就能够帮助学生识别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短处并采取相应的教学任务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3]。

众多国内学者也对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进行了研究。他们中有的研究不同专业背景的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并揭示英语学习风格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比如刘润清和戴曼纯(2005)综合国外学者所设计的学习风格测量量表的优点并结合本国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一套学习风格测量问卷,调查了114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的学习风格。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明显趋向视觉型、独立型、分析型和反思型;工科学生倾向于系统型、审视型的学习风格,并且更喜好群体学习或小组讨论。独立型、分析型和系统型的学习者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4]。有学者从性别差异方面研究学习者的英语学习风格,如郭建荣和廖雪莲(2014)对来自3所大学的168名非英语专业大二的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研究,发现性别角色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倾向,男性正性特质和体验型、动手型、合作型、听觉型学习风格存在着显著性正相关,女性正性特质则和视觉型、合作型以及单独型学习风格存在着显著性正相关。但相比较而言,女性正性特质与感知学习风格的相关度要略低于男性正性特质与感知学习风格的相关[5]。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魏亚丽,李学民(2009)调查了231名维吾尔族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发现理科学生喜好触觉型学习风格而文科学生则喜好小组型学习风格。但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不存在学习风格上的差异[6]。葛丽莎(2013)发现蒙古族学生喜好听觉型和触觉型的学习风格[7],李靖和李姗(2009)发现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都是典型的视觉型学习者,藏族学生中听觉型学习者居多而汉族学生中则触觉型学习者居多,藏族学生更喜欢参与小组讨论[8]。

学者们的研究给英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但是对彝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风格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本研究即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次尝试,以期能够给彝族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学以同样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调查了云南省楚雄州某县民族中学的100名汉族学生和160名彝族学生。所使用的调查表是刘润清和戴曼纯(2005)所设计的英语学习风格调查表。调查问卷填写后对汉族学生、彝族学生和英语教师各两名进行访谈,以进一步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结束后利用SPSS11.5处理数据并做T测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

三、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楚雄州某县民族中学初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为保证受试已有一定时间的英语学习经历,同时也为了提取受试的中考英语成绩作为英语学习效果的参考,该研究只调查初三年级的学生。参与调查的学生共260名,其中汉族学生100名(组1),彝族学生160名。160名彝族学生中,只会讲汉语者86名(组2),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者74名(组3)。所有学生都至少学习英语4年,大部分从小学五年级开始。访谈对象为两名汉族学生、两名彝族学生和两名英语教师。两名彝族学生中的一名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另一名只会讲汉语。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笔者先对汉族学生、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以及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1 各组每一种学习风格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组1 指汉族学生

**组2 指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

***组3 指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

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组的同学喜好听觉型(mean=3.27)、独立型(mean=3.19)、依赖型(mean=3.03)、群体型(mean=3.42)、系统型(mean=3.22)以及审视型(mean=3.48)学习风格。

而第二组的学生则是视觉型(mean=3.02)、听觉型(mean=3.28)、独立型(mean=3.20)、群体型(mean=3.70)、分析型(mean=3.02)、系统型(mean=3.49)和审视型(mean=3.58)学习者。

同样,第三组的学生则是视觉型(mean=3.12)、听觉型(mean=3.13)、独立型(mean=3.33)、群体型(mean=3.51)、系统型(mean=3.35)和审视型(mean=3.51)学习者。

所有的学生都倾向于喜好听觉型、群体型、独立型、系统型和审视型学习风格。第一组学生还有依赖型学习倾向,而第二组学生则是分析型学习者。

(一)不同母语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表2 组1和组2学习风格T测试结果

表2中T测试结果表明,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在群体型学习风格(sig.=0.044,p<0.05)、分析型学习风格(sig.=0.048,p<0.05)以及系统型学习风格(sig.=0.016,p<0.05)上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较之汉族学生而言,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明显更偏好群体型、分析型以及系统型学习风格。

表3 组1和组3学习风格T测试结果

表3中T测试结果表明,第一组受试和第三组受试在学习风格上没有明显区别(p>0.05)。也就是说,汉族学生和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学习英语的风格基本相同。

表4 组2和组3学习风格T测试结果

表4中T测试结果表明,第二组受试和第三组受试的学习风格没有显著区别(p>0.05)。也就是说,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和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没有实质性区别。

总之,表2、表3以及表4中独立样本T测试结果表明:一、汉族学生和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在学习风格上没有显著差异;二、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和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在学习风格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三、汉族学生和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在学习风格上则存在显著差异。这个结果虽出人意料,却也并不奇怪。同样的结果在对受试的访谈中也得到证实。接受访谈的两名彝族学生和两名汉族学生均表示,他们平时的英语学习方式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结果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解释:首先,在研究对象所居住的地区,彝汉杂居,两民族相互融合,生活方式几无差别。其次,在我国,初中、高中的英语教学都使用统一由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9]。无论是汉族学生还是彝族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初中甚至高中都接受一样的教育,遵循同一套教学方式,使用一样的教材。此外,无论对象是汉族学生还是彝族学生(二者本处同一班级),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基本上是一样的,且早已为彝族学生所习惯。最后,除少数偏远小学外,初中英语教师都是用汉语授课。

相似的生活环境和同样的教育经历,教育出学习风格大同小异的学生,实不足怪。应当承认,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汉族学生和彝族学生之间的差异正变得越来越小。

然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群体型学习风格(sig.=0.044,p<0.05)、分析型学习风格(sig.=0.048,p<0.05)和系统型学习风格(sig.=0.016,p<0.05)上却表现出显著差异。考虑到受试的背景,究其原因,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作为“中间人”,他们在潜意识里想要保持一点区别于汉族的东西吧。会讲彝语的彝族学生,能以母语表明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而不会讲彝语的彝族学生几乎失去了一切让他们区别于其他汉族学生的东西。从访谈里发现,这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在意自己的民族身份的。这种意识导致他们采用不同的学习风格,以示与汉族学生之区别。这种意识,使得他们更具分析性,也更加系统。同时,他们也喜欢置身于自己的群体中,寻找归属感,故而学习风格上表现出对群体学习风格的偏好。

(二)学习风格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仅指出具有不同语言背景的彝族学生在学习风格上的不同特点,是不够的。本研究的宗旨,是要试图在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成效之间,找出是否具有某种联系,进而为彝族地区的中学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以助中学一线教师们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表5 组1学生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being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being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表5显示,在汉族学生中,在实践型学习风格Hand-on learner (0.218*) 以及系统型学习风格serialist learners (0.255*) 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显著水平显示 (sig=0.029, sig.=0.011, p<0.05),汉族学生中实践型学习风格 (0.218*) 和系统型学习风格 (0.255*) 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也就是说,喜好实践性学习风格和喜好系统型学习风格的汉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要比其他类型学习风格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好。

表6 组2学生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表6表明,只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从表7可以看出,在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中,系统型学习风格serialist learner (0.257*) 和冲动型学习风格impulsive learner (0.309**) 学习者与他们的英语成绩有显著相关性 (sig.0.025, sig.=007, p<0.05),即系统型学习风格和冲动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比其他学习风格类型的学生的英语成绩要好。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彝族学生中,系统学习型和冲动学习型的学习者比其他类型的学习者学习效果好。而汉族学生中,系统型和触觉型的学习者学习效果更好。

表7 组3学习风格与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2-tailed)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系统型学习者比其他学习风格类型的学习者学得更好,这一结论和刘润清,戴曼纯(2005)所做的研究结果一致。根据他们的研究,系统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成绩更好。系统型的学习者喜欢一步一步地学习,这种有组织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出比较恒定的学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显然,这种学习方式也契合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期待,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整个科目的内容有一综合全面的理解,最终带来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无论对于汉族学生还是彝族学生,教师都可以做好有效计划,循序渐进地在教学上提高系统性。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上同样提高系统性,分享系统学习风格能够带来的学习效果。

根据Reid[10]的研究,冲动型学习者喜好在面对富有挑战性和即时反应的学习任务时会学得更好(他们通常语言流利),“他们往往会做出快速猜测而不会仔细考虑问题的所有细节”[11]。比起其他同学来说,冲动型学习者在学习上更加勇敢和胆大。他们时刻准备着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在讨论中表现得很热烈,这种表现往往为他们赢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更能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最终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对既会讲彝语又会讲汉语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为他们创造应用冲动型学习风格的环境和机会,比如在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等教学形式。

实践型学习者喜好通过动手实践学习,通过控制资源,比如写作、绘画、建模型、进行试验等方式来学习。简言之,他们更喜欢通过做来学习。另外,他们也喜欢参与课堂活动。英语是一种工具,学习者若边用边学,自可熟能生巧。很多教育家也提出过寓学于做的方法,且已行之有效。所以对于汉族学生来说,教师要重视动手和实践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为汉族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除课堂讨论外,其他用英语完成某一个学习任务的活动也不妨一用,如角色表演。

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很有必要的。知道学生属于哪种类型的学习者后,教师就能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备课时,教师应考虑学生们的语言背景。此外,还应鼓励在乡镇任教的教师得到更多的机会外出培训学习,了解相关的前沿理论,提升个人专业素质。据被采访老师们所述,在笔者所研究的中学,老师们极少有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加之工作任务繁重,致使老师们常年囿于固定的教学模式,虽屡经教改,仍不得其效。很大一部分老师对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还不能熟练掌握,课件也仅限于以屏幕代替黑板显示讲解内容而已。故此,应给彝族地区的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提高的机会,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必要的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提高课堂效率,把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五、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彝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既有共同的学习风格,又有各自特有的学习偏好。而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着不同的效果。基于此认识,英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汉族学生与彝族学生之间的差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整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采用业已证实的更为有效的学习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彝语汉族彝族
彝族海菜腔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彝族养蚕人苏呷色日的致富启示
彝族荞粑粑
Study on Local Financial Supervision Right and Regulation Countermeasures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阿库乌雾彝语诗歌创作中的传统与现代——以《招支格阿鲁魂》为焦点
汉语“不”与彝语“ap”的异同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