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信,田琼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广东 深圳 518000]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发病之后会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导致脑组织损伤,从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1-3]。很多患者得到救治之后会发生失语、偏瘫等后遗症,对患者正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得到更好地康复。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医康复护理实施方法以及效果。
研究区间为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计70例,按照随机原则对患者进行如下分组:(1)研究组中有患者35例,包括男、女各为22例、13例,年龄42-79岁,平均(60.7f3.5)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分别有29例、6例。(2)对照组中有患者35例,包括男、女各为21例、14例,年龄41-80岁,平均(61.1f3.8)岁;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分别有28例、7例。两组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进行对照研究的标准。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接受脑卒中常规护理以及早期康复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循序渐进,使患者从床上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独立坐起、站立、步行等,并锻炼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锻炼,包括进行面部、口腔肌肉锻炼、纠正发音口型、训练口语能力以及听力能力等;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如卫生护理,饮食护理,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以及安慰、精神支持,让患者家属对患者多关心、陪伴等,树立患者战胜疾病、尽快康复的信心[4]。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内容如下:(1)中医安神静志法: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协助其坐起,指导患者静坐并通过调节呼吸来进行减压[5]。方法如下:吸气时指导患者双手握拳,呼气时慢慢松开双手,通过进行有节律的呼吸调节达到促使患者身心放松的目的。另外指导患者在此过程中应当尽量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去想其他扰乱心绪的事情,如病情、家庭负担等,从而保持平稳的情绪状态[6]。(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结合偏瘫部位、脏腑经络中医理论合理选取针灸穴位,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利于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7-9]。本院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化瘀通络针灸法,6次/周,留针时间20-30min/次,主治医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灸穴位的选择。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以及Barthel生活质量量表(BI)评分情况。前者评分越低越好,后者评分越高越好。
进行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CSS评分较为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的该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n)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35 19.08±1.22 9.27±0.59对照组 35 18.95±1.36 12.64±0.93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该项评分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I评分比较[(±s)/分]
?
脑卒中的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均较高。在存活患者中,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0]。在对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如何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是需要重点研究的护理问题。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结果显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较好的改善,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该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康复护理是脑卒中护理中的有效措施,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