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琴 , 杨旭兵 , 李 印 , 兰邹然 , 张 锋 , 李晓成
(1.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山东 青岛 266032 ; 2.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1356 ; 3.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 山东 济南 25002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临床常见重要猪群疫病之一。其病原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只均可感染,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与生长猪呼吸道症状[1-2]。2012年,我国学者分离到与美国PRRSV变异株NADC30基因同源性较高的毒株[3],统称为类NADC30毒株(NADC30-like毒株)。此类毒株临床上主要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仔,各阶段猪呼吸道症状,细菌继发感染和死淘率增高,种猪群和生长猪群生产成绩不稳定。近两年,类NADC30毒株在临床上愈发普遍,逐渐成为继高致病性PRRSV后又一田间优势流行毒株[4]。该类毒株常因引种带入猪群,因病毒自身的免疫抑制作用,使猪群免疫力下降,从而易继发其他病原感染。研究表明,现有PRRS疫苗对类NADC30毒株仅能提供有限的交叉保护作用[5-6]。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CSFV可以感染不同阶段猪只,具有传染性强、致死率高等特点。我国CSFV毒株具有多样性,目前优势流行毒株为2.1b亚型[7]。CSF在临床上多以继发感染为主,常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如PRRSV、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等,给CSF的诊断造成一定困难。种猪的隐性感染易导致病毒在群体中持续存在。由于CSF治疗无有效药物,主要通过疫苗免疫接种进行预防。传统脾淋苗和普通细胞苗因抗原含量低,临床使用效果往往不如传代细胞苗。
2017年6月22日起,山东省莱州市某猪场仔猪陆续出现腹泻、发烧、呼吸道症状,发病3-4 d后死亡,呈窝发特点,经两次治疗无效。9月15日,调查组接到报告,于次日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磁珠法核酸提取试剂盒,购自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一步法RT-PCR试剂盒、ExTaqDNA聚合酶,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高通量组织研磨仪,德国莱驰公司产品;2720型PCR仪,美国ABI公司产品。
1.2 病例定义
1.2.1 可疑病例 2017年6月22日-9月29日,该养殖场出现腹泻、咳嗽、气喘、浑身发红等症状中至少一项的死亡仔猪。
1.2.2 确诊病例 淋巴结、扁桃体、肺、脾、肾等组织样品经RT-PCR检测结合测序分析,PRRSV野毒和CSFV野毒均为阳性的可疑病例。
1.3 调查方式
1.3.1 现场调查 到发病场户进行实地调查,查看生产记录;与养殖场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发病经过、免疫、饲养管理及猪只调运等信息;进入生产区,观察养殖环境、圈舍卫生状况,同时搜索可疑病例,进行临床诊断及病理剖检。
1.3.2 采样检测 采集2头死亡仔猪及2头发病仔猪的淋巴结、扁桃体、肺、脾、肾等病变组织样品,进行腹泻、高热类病原的PCR/RT-PCR检测;阳性样品扩增产物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测序。
1.4 数据整理与分析 用Excel软件整理调查结果和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用以描述疫病分布、追踪、溯源、建立病因假设并验证假设。
2.1 现场调查
2.1.1 养殖场概况 该发病猪场于2012年开始启用,是家庭经营的小型专业户,场主与其妻共同管理,另雇有卫生清洁人员1名。现有猪舍3栋,生猪存栏约400头,其中能繁母猪50头,采取自繁自养、连续饲养的饲养模式。该养殖场是村中唯一的猪场,且独立在村落之外,周围3 km内没有其他猪场。2017年初至此次疫情前,该场猪群一直比较健康,仅有正常的零星发病和死淘。
2.1.2 疫病经过及前期防控情况 6月22日起,4-5日龄哺乳仔猪开始出现腹泻、发热(41℃)、浑身发红的症状,发病后3-4 d即死亡;7月17日,经镇兽医站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次日,对腹泻仔猪肌肉注射痢菌净、恩诺杀星,并腹腔补液,同时对所有母猪紧急免疫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1头份,但未能控制住疫情;8月7日起,断奶后仔猪开始出现类似的腹泻、发热、呼吸道症状,发病4-5 d后死亡;8月20日,养殖户采集病死猪组织样品送至某院校实验室检测,诊断为CSFV感染;8月25日,全群紧急免疫猪瘟脾淋苗1头份,疫情仍未见好转。截至9月16日开展调查时,场中仔猪累计死亡约150头。
2.1.3 疫病分布
2.1.3.1 时间分布 根据可疑病例的病死情况绘制流行曲线(图1)。疫情的暴发呈现明显的时间聚集性,共有两波集中的发病、死亡:第一波开始于6月22日,哺乳仔猪发病;6月25日,开始出现死亡;截至7月22日,哺乳仔猪累计发病、死亡7窝,约80头,发病率[8](1)发病率=新发病例数/[(初始风险动物数-1/2出栏和患病数+1/2补栏)×时间],下同为0.98例/猪-月或0.93例/窝-月,病死率100%。第二波开始于8月7日,断奶后仔猪发病;8月10日,开始出现死亡;截至9月29日,保育猪累计发病、死亡6窝,约75头,发病率为0.39例/猪-月或0.35例/窝-月,病死率100%。第二波疫情较第一波缓和,但持续更久。
图1 疫病流行曲线
2.1.3.2 空间分布 6月22日,北舍首先发病;7月3日,中舍开始发病;南舍由于只有育肥猪,没有发病猪。以窝为研究单元,比较疫病暴发期间两舍仔猪的发病风险,统计分析表明,两舍仔猪发病风险没有显著差异(表1)。据调查,该场仅有6台产床和6台保育床,且均在北舍。产床和保育床不够用时,就用普通圈栏充当。仔猪断奶(约30日龄)后并不转舍,保育期结束(约75日龄)后方转至南舍育肥。因此,中舍发病并非转舍造成。
表1 不同猪舍仔猪发病情况比较
2.1.3.3 群间分布 此次疫情暴发过程中,只有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发病。其中哺乳仔猪的损失更为严重,发病率高达0.98/猪-月;保育仔猪发病率为0.39/猪-月;育肥猪和母猪均无发病。见图2。
图2 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发病情况比较
2.1.4 临床诊断 进入生产区发现,北舍、中舍个别仔猪全身潮红、耳缘发紫、发热、排黄色水样便。
2.1.5 病理剖检 现场剖检了2头死亡仔猪和2头发病仔猪,发现猪只多器官内、外表面遍布出血点(见中插彩版图3),呈现急性猪瘟典型病变。具体表现为: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脑沟出血,肺脏、心脏表面出现米粒大小出血点,盲肠表面弥漫性出血;胃黏膜带状出血,肾脏剖面、气管黏膜和膀胱黏膜呈现针尖样出血。已死猪病变较未死发病猪更为严重。
图3 仔猪剖检病变
a: 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 ; b: 气管黏膜针尖样出血 ; c: 肾脏剖面遍布出血点 ; d: 盲肠表面弥漫性出血
2.2 实验室诊断 此次疫情中,猪只发病后仅3-5 d即死亡,符合病毒类疫病特征,因此对采集的样品,用PCR/RT-PCR方法对临床上导致腹泻、高热呼吸类征候群的相关病毒性病原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测序。结果表明,4头仔猪样品CSFV核酸均为阳性,测序结果为2.1b亚型毒株;PRRSV核酸均为阳性,测序结果为类NADC30毒株。见表2。
表2 组织样品病原学检测结果
PRV:伪狂犬病病毒; PCV2:猪圆环病毒2型; PED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TGEV: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PRoV:猪轮状病毒。
3.1 病因分析 综合临床诊断、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结果,判定此次疫情系PRRSV与CSFV混合感染。根据病毒特性,推断该发病场很可能先感染PRRSV,而后继发感染CSFV。经调查认为,引种、购猪车带毒、断奶应激可能是此次疫情暴发的原因。相关事件发生顺序见图4。
图4 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
3.1.1 引种 3月2日,该场自某种猪公司购入母猪13头,引种后未隔离即混群。以窝为研究单元,比较疫病暴发期间新引进母猪和场中原有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风险,分析表明,新引进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风险是原有母猪所产仔猪发病风险的2.708(95%CI:1.121-6.543)倍(表3)。由此推断,病毒很可能经引种带入猪场。据调查,提供新进母猪的原种猪场平时不开展PRRS疫苗免疫,但售猪时建议养殖户引种后先隔离饲养,并做好PRRS疫苗的全群免疫。然而,该养殖户由于此前一直未免疫PRRS疫苗仍能维持猪场稳定无疫,便忽视了隔离和免疫。待发病后,才紧急免疫了2次PRRS疫苗,这对疫情控制起到了一定作用。因此认为,引种且未合理免疫PRRS疫苗可能是导致疫情暴发的原因。
表3 疫病暴发期间不同来源母猪生仔死亡情况比较
3.1.2 购猪车辆带毒 此次疫情暴发前1个月内,有3次售猪行为,分别在5月25日、5月30日和6月5日。5月30日售猪时,购猪车辆来该场时,车上已有2头死猪,死因不明。收购人员将死猪在售猪通道处解剖,并取其内脏饲喂了场中2只狗。据了解,这2只狗平时拴养,不直接与猪只接触,但与饲养员每天接触。由于条件有限,猪场做不到分栋分人饲养。如果狗吃了病猪内脏,极有可能通过接触饲养员将病原传播到猪舍中,致使猪只感染发病。由于此事发生的时间与疫情起始时间较接近,因此认为购猪车辆带入病毒也可能是此次疫情暴发的原因。
3.1.3 断奶应激 第一次疫情发生后,通过采取紧急免疫和药物治疗等措施,7月中旬以后出生的哺乳仔猪均无发病死亡现象。而8月11日,断奶后仔猪开始发病。断奶后,饲料的转变对生长发育旺盛期的仔猪造成强烈应激,外加少了母源抗体保护,猪只抵抗力急剧下降。因此,认为断奶应激是保育仔猪集中发病的主要诱因。
3.1.4 其他诱因 现场调查发现,该场生物安全措施不健全,具体表现为:场内卫生较差;没有任何消毒设施;发病猪未隔离饲养;病死猪扔于院中。此外,疫情发生后,场主因担忧于经济损失,急于控制住疫情,对上门推销的兽药都予以采用,这样既易导致应激引起发病,又易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因此,认为缺乏生物安全措施以及滥用药物,也可能是疫情发生的诱因。
3.2 干预措施 针对该场情况,建议全群紧急免疫猪瘟脾淋苗2头份,间隔1个月后加免1次;对仔猪应用强力霉素配合替米考星或头孢类抗生素以控制呼吸道症状,剂量加倍,外加清热解毒中草药拌料,治疗7 d。加强饲养管理,采取必要的生物安全措施:在场区入口及猪舍入口设立消毒池及人员喷淋设施;转舍时务必对栏舍进行消毒;发病猪及时隔离治疗。养殖户接受了建议,并于9月20日起逐步采取了相应措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9月30日后再无病死猪出现。
3.3 局限性分析 (1)由于此次疫情持续时间较长,仔猪生长阶段变化较大,因此无法计算袭击率,只能以发病率来描述疫病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2)调查组了解疫情并介入的时间较晚,未能进一步减少猪场损失,且无法对部分推测病因进一步求证;(3)由于该场缺乏详尽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发病记录,故调查组获得的数据大多来源于场主回忆,无法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且也存在一定的回忆性信息偏倚。
3.4 结论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认此次疫情系PRRSV与CSFV混合感染引起的仔猪腹泻、呼吸道症状及死亡,引种、购猪车带毒及断奶应激等均可能是引起此次疫情暴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