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盲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超过百年历史的香港心光盲人院暨学校首次增设高中课程。然而,这件事却在香港社会引发争议,一部分人认为,这让视障学生日后更难融入社会。
心光盲人院暨学校是香港现在唯一的视障学校,由香港志愿团体1897年为盲人所办,学校设有幼儿园至初中三年级的课程。据香港“01”网14日报道,学校自去年初起与香港教育局高层商讨开办高中课程,今年初通过审批申请。
香港1996年实施《残疾歧视条例》,规定所有学校都有责任录取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过,心光学校校长黄君保表示,部分人学习或适应能力不足,若过早转入主流学校读书,会承受太多压力,而新高中能为这批学生提供多一条升学出路。据了解,心光新高中课程除提供中文、英文、数学及通识等核心课程外,也会提供包括科技与生活、信息及通信科技、旅游与款待、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等选修课。此外,课程会融合康复训练及治疗师服务以辅助学习。
针对心光的新安排,香港社会看法不一。香港失明人协进会财务秘书何家梁担心,此举变相鼓励失明学生留在“舒适区”,有违推动融合教育。他说,视障学生转到主流学校后,在磨合过程中能够学会与人相处。同时,心光推行高中后,面对录取率压力,可能会要求本应转到主流学校的学生留下,妨碍其升学发展。心光校友、香港首位失明政务官庄陈有也表示担心,认为新课程会让普通学校多一个借口拒绝推行融合教育。立法会议员张超雄则表示支持说,现在肢体残障、智障及听障学校均开办高中课程,延长特殊教育并非必然与融合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赵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