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扑琼
(富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曲靖 655500)
肠梗阻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习惯结构的改变,使得肠梗阻的发病率逐步呈攀升态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为早日促使肠梗阻患者康复,需尽快对其实施诊断,以便于临床落实治疗方案。X线、CT均为临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但不同检查方法所获得的结果也各不一样[1]。对此,为进一步提高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本文特此对122例肠梗阻患者实施了分组探讨。现做如下报道:
研究组观察对象为61例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观察对象36例,女性观察对象25例,年龄22~75,平均(55.4±11.3)岁;肠肿瘤19例、肠粘连24例、结核性腹膜炎14例、肠套叠4例。常规组观察对象为61例肠梗阻患者,其中男性观察对象37例,女性观察对象24例,年龄21~78岁,平均(55.9±10.9)岁;肠肿瘤17例、肠粘连23例、结核性腹膜炎15例、肠套叠6例。均通过病理检查确定为肠梗阻;均在知情下接受检查,已经签署过同意书。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严重并发症或合并其他躯体疾病者、神经异常或认知障碍的患者。所有观察对象均于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收治,通过电脑随机法,实施分组探讨。两组临床资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组探讨。
CT诊断:选择GE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仪,对肠梗阻患者实施检查,从膈顶一直探查到耻骨联合上缘,层厚参数为5mm、间隔参数为5mm,电流参数为320mA,电压参数为120kV。常规诊断完成之后,再实施增强扫描,选取碘海醇100ml,通过肘静脉注入,流速每秒为3ml,在延迟30s、延迟60s、延迟180s时采集CT图像。
X线诊断:嘱咐患者保持卧位、站立位、侧位、侧卧位等,然后予以X线摄片,采用500MAX线机,三维空间定位脓腔,若患者梗阻,需获得患者侧卧位、仰卧前后位置的图像。
统计并对比所有观察对象实施X线诊断的确诊率、CT诊断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越低,说明此种诊断技术的应用更为可靠。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为[n(%)] ,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为(±s),予以t检验。P值<0.05提示统计学意义成立。
X线确诊率为81.97%,CT确诊率为96.72%,对比发现,CT确诊率显著高于X线确诊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对比X线确诊率、CT确诊率
肠梗阻的发生,是因为肠道中的内容物无法正常运行或者是肠粘连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绞窄性肠梗阻,通常导致患者腹部疼痛、腹胀、无法正常排便、呕吐恶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尽早明确肠梗阻病因,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这对于提高肠梗阻患者生存质量,促使其疾病早日转归,显得至关重要。
肠梗阻是临床一种比较多见的急腹症,临床诊断通常依据患者体征、既往病史、立位腹部平片进行确定[2]。X线检查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因此在临床检查肠梗阻方面而备受青睐,但X线摄片所获得的图像质量欠佳,不容易粪便,再加上曝光条件不佳、有些患者难以立位摄片等原因,使得X线在诊断肠梗阻疾病类型、病因判断等方面,应用受限[3]。随着现代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CT诊断扫描仪因为高分辨率、检查时间短等优势而被临床广泛用于肠梗阻诊断检查,通过CT检查,有利于临床医师掌握患者病灶细节,多平面重建,更能够有效的确定肠梗阻所处的部位以及发病原因,同时也清楚的反映出了肠梗阻四周组织情况。本文对照发现,X线确诊率为81.97%,CT确诊率为96.72%,对比发现,CT确诊率显著高于X线确诊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说明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肠梗阻患者中大力推荐。
诸多报道证实,CT对肠梗阻诊断,可获得更加清晰的原始图像,与三维、二维重建技术结合,全面、多角度观察病灶,以免患者腹部内组织重叠,这可以大大提高临床诊断肠梗阻病因的准确率,尤其是在判断绞窄性肠梗阻、肠肿瘤方面,具有更加明显的作用[4]。对于肿瘤所致的肠梗阻,CT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通过CT诊断,可直接观察到肠梗阻位置的肠壁、肠管、肠系膜的具体情况,进而准确判断是否为绞窄性肠梗阻。CT诊断不会因为腹腔条件而受限,可清晰观察到肠梗阻部位以及腹膜腔、系膜解剖结构。另外,CT还可以围绕强化特点,鉴别肿瘤良性或恶性,明确四周淋巴结有无转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