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杨媛媛
何时候庹必光都要求一丝不苟
2019年3月,首都北京。
2000余名全国人大代表共聚一堂,为人民发声。来自遵义的庹必光亦在其中。
在贵州代表团的讨论中,庹必光的发言还是那么“犀利”。
“作为医改重点,强基层关乎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更关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如果基层医疗水平强不起来,分级诊疗就是纸上谈兵。”
已扎根基层医疗30余年,他的目光从来没有偏离他的专业,这次的发言同样引人侧目。
“这不仅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责任。”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庹必光,十分珍惜这份责任与担当,他觉得自己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跃升”——从专注于医学研究到时刻不忘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为贵州医学事业发展发声。
两年多的人大代表履职之路,庹必光根据自己的钻研领域和所长,积极向两会提交提案,希望能加大基层医疗的扶持力度,提高基层医疗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带来了一份《支持西部地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议案,希望能从政策、待遇、人才队伍等建设方面加大贵州县级医院软实力建设力度。
有了过去一年的经验,庹必光在日常的诊疗之外,又先后跑了贵州大大小小数十家县级医院,从医疗水平、人才队伍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了解基层医院的现状,并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提案。
“今年我的建议就是进一步支持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还有就是支持县乡镇现有医疗人员的再培训。”庹必光告诉记者,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将目光放在基层医疗上。
谈及对今年两会的期望,他再次向记者强调,希望能通过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切实的建议,以便尽快缩小东西部间的医疗差距,提高西部基层医院的诊疗能力。“地区发展有快有慢,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分发达和落后,他的需求甚至更迫切。”庹必光说。
庹必光专心致志做科研
“我是遵义人,是遵义的水土养育了我。我的根在这儿,学成归故里,为家乡医学建设出力,我从来没有动摇过、后悔过。”
在北京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后,品学兼优的庹必光又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德国汉诺威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学业有成的庹必光,谢绝了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遵义。
当时不少人直摇头:“这个庹必光,真是傻啊!”
当然,更多的人伸出了大拇指。当年的知情人说:庹必光留学回来,在遵义,在医疗界,可算一个大新闻。
庹必光没有理会这些,一回来就投入到紧张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中,心无旁骛。
30多年来,作为临床医生,庹必光不遗余力地用所学知识去诊治患者,在遵医附院消化内科,他是温和的庹教授,更是患者信赖的庹医生。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耐心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针对病情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真正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庹必光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科研事业占用了他的精力,但是,他仍坚持门诊及临床工作,耐心地为患者诊治,帮助更多的患者早日康复。
在临床救治的同时,庹必光潜心于钻研科研事业。在科研事业中,勇于创新的庹必光更是“不走寻常路”,勇于探新知的他“一反常态”,打破以往从胃酸对胃和肠的损害方面来展开的研究,开始探究胃和肠的保护因素,涉猎一个新的研发领域。
新的领域研究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难题,需要韧性的坚持和对寂寞的忍受。
接下来半年多的日子里,庹必光和组件的研究团队人员一起,不断做实验,验证该研究的可行性。“整个研究过程,庹教授密切关注着,无论临床工作多忙,都会挤出时间到实验室亲自指导实验。”同为研究团队一员的消化内科实验室文国容老师说。
那段时日,庹必光一有休息时间就跑去实验室。每当夜阑人静时,实验室里的他永远专注着手里的实验;当清晨,大连路已是车水马龙时,他的身影仍在实验室出现。
面对大量反复的实验,早已习惯挑战难题的庹必光却笑着说:“研究都不简单,科学都需要很多实验,并不是一蹴而就,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贵在坚持。”耐心的坚守与辛勤的付出最终迎来佳音,2011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该项目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经专家鉴定,庹必光教授及团队承担的该项目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造福社会是无止境的,医学科研同样无止境。庹必光凭借对医学科研的无限热爱,庹必光在他的科研领域发挥着巨大的能量。
在遵医附院工作的30余年里,他兢兢业业,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求索,不仅带领遵医附院消化科从一个普通的科室,成为卫生部授予的“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先后在遵医附院开办了消化道早癌、内镜微创治疗技术、食道胃曲张静脉内镜治疗培训班,为贵州省培养了近200名专门的人才,促进了贵州省消化病事业的发展和消化病诊疗技术的提高。他个人更是先后获得一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资助,在世界胃肠病领域最权威杂志发表SCI收录论文40多篇。
30余个春去秋来,孜孜不倦地求学的庹必光,用精湛的医术惠及广大患者,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求索,为医学事业不断添砖加瓦,为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践行了当初学成归来时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