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 结合灌肠造影诊断先天性短结肠(Ⅱ型)合并肠道炎症1 例并文献复习

2019-05-15 08:40董雨桐王典哲王景宇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肠壁大肠盆腔

董雨桐,王典哲,王景宇,徐 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病例女,24 岁,因“间断腹泻9 年”于2018 年7 月就诊于我院。既往:9 年前开始间断腹泻,每天5~7 次,为黄色稀便,偶有鲜血便,量少,发病严重时伴有腹痛、腹胀、乏力,经中西医治疗后症状可缓解,近1 月症状略加重,为求系统治疗就诊于我院。体检:贫血貌、消瘦,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红细胞(RBC)3.62×1012L-1,血红蛋白(HGB)62 g/L。超敏C 反应蛋白-血清34.06 mg/L。粪便常规+粪便隐血:潜血阳性。

影像表现:多排螺旋CT(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回盲部形态不规则,呈囊状膨大,回盲部及阑尾位于盆腔右部,结肠短小且均位于盆腔内,正常形态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均未见显示,直肠、乙状结肠于盆腔右部与回盲部相延续,短小结肠肠腔不规则变窄及扩张,正常结肠袋结构消失,回盲部、短小结肠及直肠管壁弥漫性增厚,边缘毛糙,增强扫描不均匀分层状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浑浊,邻近肠管周围直小血管增多(图1~4)。结合患者无手术治疗史,初步诊断为先天性短结肠(Congenital short colon,CSC)伴肠道炎症。行经肛门插管泛影葡胺大肠造影检查,仅见直肠及极少部分结肠,所示直肠及结肠肠腔扩张、肠壁不规整、僵直,其右旁见远侧为盲端细管状阑尾结构显示,对比剂迅速进入小肠(图5)。

结肠镜检查:肠镜进镜20 cm,可见大肠黏膜移行为小肠黏膜,未见明显回盲瓣结构。所见小肠黏膜绒毛清晰,分布均匀,未见明显糜烂及溃疡表现。距肛缘约20 cm 处至肛缘为大肠黏膜,可见多发不规则溃疡,溃疡深陷,底被白苔,周围黏膜呈水肿增生表现,未见正常大肠黏膜(图6)。活检病理:回肠末端:急性活动性小肠炎,腺体增生,局部腺体分支,黏膜基底可见急慢性炎细胞聚集,绒毛未见明确萎缩;直肠、结肠:慢性活动性大肠炎,水肿,腺体增生,隐窝分支扭曲,局灶扩张,黏膜全层可见急慢性炎细胞浸润,见炎性渗出物及肉芽组织(图7)。结合肠道影像及造影检查诊断为CSC 合并肠道炎症。

图1~4 CT 平扫横轴位、CT 增强横轴位及斜矢状位、冠状位MPR,显示回盲部呈囊状膨大,回盲部及阑尾位于盆腔,结肠短小且均位于盆腔内,回肠远端、回盲部、短小结肠管壁增厚,呈不均匀分层状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浑浊渗出,邻近肠管周围直小血管增多,周围脂肪组织增生变厚。图5 泛影葡胺灌肠大肠造影,仅见直肠及极少部分结肠,肠腔扩张、肠壁不规整,其右旁见远侧为盲端细管状结构显示。图6 肠镜示直肠和结肠充血水肿、弥漫结节样增生及小糜烂,大量黏液覆盖。图7 黏膜及黏膜下局限性炎细胞浸润,黏膜表面呈乳头状增生(HE)。

讨论CSC 又称先天性结肠袋、先天性袋状结肠、先天性球形结肠或结肠袋综合征,以结肠长度明显缩短、部分或全部结肠呈囊袋状改变为主要表现,好发于新生儿与婴幼儿。此病多发生于亚洲印度北部地区,其他国家地区亦有报道,发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其胚胎学方面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家庭因素相关[1-3]。有学者认为该病是宫内发育早期,后肠区域血管损害所致,分为4 型:Ⅰ型,没有正常结肠,短结肠呈袋状,回肠直接与之相连通;Ⅱ型,回肠和袋状结肠之间有一短段盲肠;Ⅲ型,回肠和袋状结肠之间有一段外形正常的结肠;Ⅳ型,结肠接近于正常,只是远端(直肠和乙状结肠)呈袋状[4]。其中Ⅰ型和Ⅱ型最典型[5],本患者属于Ⅱ型,无正常结肠,回肠直接与膨大回盲部、扩张短小结肠相连。增强CT 检查可见CSC 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其分支稀疏紊乱,走行迂曲。

肠镜为诊断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但随着非侵入性影像检查的发展,MSCT 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可以清晰显示各肠管及病变的位置、形态、与周围邻近组织的关系,可较为准确地确定病灶累及范围,使用空气作为阴性对比剂充盈肠管的情况下进行CT 仿真内窥镜(VE)、表面遮盖显示(SSD)等还可以更清晰地观察肠道走行和黏膜情况,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6]。大肠造影较CT 重建能更为直观地观察肠道总体长度、扩张程度以及肠道的动态影像信息,与MSCT 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本例患者CT 与肠道造影检查中,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均未见显示,直肠、乙状结肠直接与回盲部相延续,而患者无手术史,从而诊断为CSC,同时可见回盲部、短小结肠及直肠肠壁弥漫性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及走行僵直、肠壁分层状强化及肠壁周围直小血管增生,病变累及范围广,未见明确肿块,可以排除肿瘤性病变[7],考虑肠道炎症性病变。虽然肠道各种炎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克罗恩病主要累及回盲部及末端回肠,特征是节段性、跳跃性改变,容易合并肠周脓肿、穿孔和瘘管;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连续性分布,肠壁僵硬狭窄呈“铅管征”;肠结核多位于回盲部,继发于其他部位结核,多合并淋巴结肿大和钙化[8]。本例患者的影像表现不典型,特别是合并CSC 的解剖改变后,单独从影像学鉴别有一定困难。该患者进一步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明确炎症类型时,并未发现炎性肠病的特征性表现,仅表现为慢性炎症等非特异改变。有文献报道当结肠过短时,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菌群失调及免疫失平衡,影响吸收及刺激产生炎症介质,从而引发腹泻、便秘、腹胀及产生炎症反应等症状[9],本例患者长期间断呕吐、腹胀、腹泻,导致出现贫血症状及肠道炎症,与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CSC 特别是合并肠道炎症的病例少见,将MSCT和泛影葡胺大肠造影检查相结合,可以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猜你喜欢
肠壁大肠盆腔
CT小肠造影在鉴别克罗恩病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超声检查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手术决策的意义探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大肠憩室是什么病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盆腔积液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