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恒 姚夕敏 胡怀华 姜启双 唐洪杰 李春光
摘要临沂市是甘薯的传统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鲜食型甘薯种植基地。为推进甘薯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分析了临沂市甘薯生产具有规模生产、栽培模式多样、新型经营主体规范的优势和存在品种更新换代慢、机械化程度低、加工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临沂;甘薯产业;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1-0242-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1.07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山东省临沂市是甘薯的传统主产区,种植面积稳定在5.33万hm2,占全省的21.3%,鲜薯总产量220万t,占全省的24.8%,面积和总产均居全省首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鲜食型甘薯种植基地。近年来甘薯鲜薯块及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1],而成为临沂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中最具竞争力的作物之一,也是山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优选的特色作物。
随甘薯种植规模的扩大,甘薯种植区由丘陵山区的旱瘠薄地转向平原的中肥力地块,生产上普遍存在着茎叶徒长、品种混杂、病虫害危害重、加工能力低等问题,导致产量较低,品质和收益较差,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2]。
针对存在问题,在临沂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笔者对临沂市甘薯产业发展形势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临沂市甘薯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实现优质、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1临沂市甘薯产业发展优势
1.1生产规模持续稳定,重点区域集中突出
临沂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下辖9县3区。境内地形复杂多样,丘陵、山地多达40万hm2,旱地占80%,且坡地、薄地多,非常适合甘薯的栽培和生长[3]。近10年来,甘薯种植面积持续稳定约在5.33万hm2,集中分布在临沭、莒南、沂水、兰陵、平邑、费县、蒙阴等7个县,占全市总面积的86%以上。地方区域种植优势凸显,如地界相邻的临沭县的青云镇、玉山镇与莒南县洙边镇、相沟镇形成了鲜食型甘薯产区,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优势,带动了周围甘薯种植业的快速发展。当前主推鲜食型品种主要有烟薯25、济薯26、普薯32、苏薯8号、龙薯9号等,高产示范田鲜薯产量平均52500kg/hm2以上,产值约60000元/hm2,比种植花生、玉米增值27000元/hm2。
1.2栽培模式多样化,种植季节灵活性强
从栽培制度上看,临沂市甘薯分纯作和套作两种,其中纯作面积占70%以上,产鲜薯37500~52500kg/hm2,产值约在30000元/hm2。套作主要有薯粮(玉米)套作、薯瓜(西瓜)套作、薯豆(大豆、绿豆等)套作及薯果(幼龄果树)间作等多种形式,面积约占30%,采用间套作种植,一般增加产值50%以上。甘薯生育期长,从早春至晚夏皆可种植,灵活性强,一般都能取得较好收成。临沂市甘薯地膜覆盖率较低,覆膜面积不到总面积的5%,主要集中于早春和春季种植地块。甘薯一般早种植早收获、晚种植晚收获,早春种植的上市时间为8—9月,价格和收益均较高,春、夏种植的一般在9—10月上市,价格较低,收益相对降低10%~20%。
1.3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助推甘薯产品品牌化发展
随着临沂市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发展,从事甘薯生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已达120个,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临沭县金薯园家庭农场、临沭县三利红薯产销合作社、沂水薯香专业生产合作社、莒南贵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兰山区富强家庭农场、郯城县山农地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山东绿川旅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这些合作社年自身种植甘薯40hm2以上,辐射带动周边6700hm2甘薯种植,凭多年形成的产地销售、网络销售等方式,年贮藏、销售鲜食型黄色、红色甘薯30万t、紫色甘薯5万t。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甘薯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靠天吃饭的小农生产局面,从栽培管理技术的学习、生产资料的购买使用到农产品的初加工、包装、销售,形成了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市场规范化运行,减少了恶性竞争,有利于品牌的形成,形成了“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关系,对推广先进技术、示范应用新品种、普及机械化生产、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4]。
1.4贮藏销售效益高,后市价格持续看好
临沂市甘薯产区具有优异的生态和土壤条件,所产鲜薯外观、品质明显好于长江流域薯区和南方薯区。鲜食型甘薯产品备受国内外市场和消费者欢迎,不仅保持着传统的东北市场和京津市场,还开拓了上海、苏州、广州、兰州等南方与西北大城市。临沂市的甘薯种植大户均建设实用的贮藏窖,其中仅临沭县建有不同规模的储藏窖约5000个,年存储能力达到30萬t,形成了著名的江北鲜薯反季销售市场。春节后,大量储藏鲜薯销往上海、苏州等江南市场,一直持续到5月底,价格约在1.5元/kg,存储后价格增长了近1倍,后市销售持续看好。
1.5产品深加工逐渐兴起,推动甘薯产业化进一步发展
甘薯产品在传统的蒸、煮、烤等直接食用消费的基础上,临沂市甘薯加工企业依托质优量大的甘薯原料,积极研发深加工技术,生产的油炸薯丁、薯块、薯片、薯泥、薯粉、薯脯、薯枣等系列风味或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欧美等国际市场。如临沂七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沂星”牌油炸薯丁、薯块,山东华强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华强”牌精制淀粉、冷冻粉条、红薯蛋白粉,沂水申和益食品公司生产的红薯干,临沭佳稼福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基堂”粉条,临沭县清源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薯呱呱”牌紫薯全粉、炸薯片等市场知名度高,产销两旺,发展势头良好。加工企业年消化甘薯原料20万t,还能消化吸收农户挑选后的残次鲜薯生产淀粉和瓜脯,实现了甘薯资源化利用和良性健康发展。
2存在问题
2.1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组织比较薄弱
临沂市甘薯仍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占种植面积的70%以上,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种植大户发展略显缓慢,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2品种更新换代慢
主栽品种一部分是多年栽植的老品种如北京553、徐薯18、苏薯8号等,一部分是近年从国内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如商薯19等,这些品种均存在抗病性差、抗旱耐瘠薄能力弱等缺点,导致生产发病重、产量低,已不适应甘薯产业发展的需求,急需筛选高产、抗病、适应性广、品质好的特色专用型新品种[5]。
2.3机械化生产尚不普及,推高生产成本
甘薯大部分种植在山区、丘陵坡地等,地形复杂,大规模集中连片种植区域较少,造成机械化操作技术很难实施普及[6]。目前临沂市甘薯生产的各个环节(起垄、栽植、割秧、收获)仍以人工为主,仅种收两个环节人工費约7500元/hm2。在丘陵山地甘薯产区推广配套轻便小型耕耙、施肥、栽插、收获等环节的农业机械成为当务之急。同时,土地流转费用有上升趋势,连作带来的防治病虫害费用增加,浇灌设施的使用等因素推高了甘薯种植成本,成本22500元/hm2,劳动力、土地、农资等要素成本逐年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阻碍了甘薯产业发展。
2.4加工技术水平偏低
当前大型甘薯加工企业较少,尤其是淀粉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治理难度大,污染问题日益加重,限制了甘薯产业的发展。现有的薯脯、薯丁等加工企业存在设备落后、工艺技术差、产品档次低等问题,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因此,迫切需要引进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作支撑,提升现有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发高附加值的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拉动市场需求,带动甘薯种植和产业发展[7]。
3产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3.1稳定生产规模,打造发展基地,实现产业振兴
由于甘薯是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益作物,国内许多省、市把甘薯种植和甘薯加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或扶贫的优势作物和产业,导致甘薯种植盲目发展,一定区域内将出现数量过剩、价格下降、销售难的局面。临沂市甘薯应立足传统种植区域优势,总体稳定5.33万hm2的规模,合理规划种植布局和优化品种类型,将重点产区如临沭县青云镇、莒南县洙边镇打造成1.33万hm2的鲜食型甘薯发展基地,将平邑白彦镇、费县新庄镇等打造成1.33万hm2的淀粉型甘薯生产基地,形成以甘薯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型特色小镇,在小镇内建立种植示范园、加工产业园、休闲农庄,走出一条特色小镇+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打造全产业链的甘薯产业功能区发展新高度,实现甘薯产业兴旺,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3.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销售市场平台
强化产业政策支持,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科学发展,培育经营规模达到3.33万hm2以上,形成集中种植优势,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生产局面,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市场规范化运行,建立规范统一的销售市场;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开发“线上”市场;加强甘薯营销队伍建设,培养专业营销人员,加强现有经纪人的培养,引导树立大市场意识,为发展甘薯产业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8]。
3.3推行清洁无害生产方式,实现绿色农业发展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策略,大力实施病虫害无害化防控和统防统治,推进农资产品减量使用,提高农膜等废弃物资源合理化利用,形成良好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农业的快速发展。
3.4创新业态,拉动消费
对接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旅游文化,举办以甘薯为主体活动的文化旅游节,创新“农产品”+“餐饮”销售花样,开设“乡村食材体验店”“甘薯品鉴馆”“农家乐自助乐”等特色农庄餐厅,为城乡居民开拓、扩大甘薯内需销售市场,引导甘薯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2]刘中良,刘桂玲,郑建利,等.山东甘薯生产现状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6):2399-2400.
[3]唐洪杰,徐玉恒,姚夕敏,等.关于临沂市甘薯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14(12):23-25.
[4]钮福祥,马代夫,戴起伟,等.我国甘薯产业发展概况及政策建议:基于全国627户农户问卷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1):438-441.
[5]朱红林,陈健晓,王效宁,等.海南省甘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J].热带农业科学,2012,32(6):85-87,96.
[6]张建达,徐玉恒,姚夕敏,等.临沂市甘薯产业发展研究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8(7):38-39.
[7]郭光耀,瞿勇,程群,等.恩施州甘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267-269.
[8]段东霞,柯清标,万忠,等.2013年广东甘薯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