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可以算是成长的馈赠。
随着我们不断不断地长大,长到17岁左右的样子,我们开始选文理科,选选考科目,做出我们人生第一次较大的选择,然后第二次,第三次……我们会越来越被一种恐惧所折磨——“我害怕自己选错了!”
这比失败还可怕。失败你会输得干净利落,而选错却是你有對的机会,然而你选择了反方向。特别是你已经积累了好多次选错的经历。“后怕”的情绪也就被喂养得越来越肥了。就拿近几年来说吧。
研究生毕业时,我铁了心要进出版行业工作。思前想后,越想越觉得它就是真爱。你看,我平时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分享有意思的东西给身边的朋友了,图书出版不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吗?把你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很多很多的人。而且,我要是策划了一本畅销书,那我就能名利双收了。既能实现理想,又能兼顾现实,多美。
所以其他的工作机会,我几乎没有考虑过,就进入了出版行业。熬过了最初的从论文写作到文案写作的转型困难,一切就上了正轨。我也接连策划、编辑出版了几本畅销书,但是我却并不快乐。原因有很多,比如我并不能分享我特别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时刻要考虑的是这本书好不好卖。而且大多数时候,我也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我被选择来编这本书,那不管喜欢不喜欢,我都得拼了命地吹出彩虹屁来。这叫业务能力。
现在的我,当然知道,当初没有参加过一天实习的我,对出版的喜欢只是全凭想象。这就是所谓的假兴趣。真正的兴趣只有通过行动才能培养出来。这一课,你们今天就会学到,比我早了好多年。
去年我在半推半就下,竞聘了杂志的主编,最初是一本新杂志,只出了试刊就没了,后来转到了《高考金刊》。工作了几年,是该上一个台阶挑战自己了。我对于自己会不会喜欢、能不能适应是不确定的。不过那时我心里的声音是“应该去试试”。几个月下来,一本试刊从0到1,改版了现在的杂志,也得到了认可,但对要管人、多出来的责任,我常常感到有些别扭,拖延癌更是每到月底就要把我掏空了还要再掏,deadline好像是一个死刑期一样。每个月我都要“死”掉一次。这一回的选择,随着我心里有了更想去做的事,而宣告暂时失败。
有时我会想,如果当初没有参加竞聘,我这几个月应该会过得轻松很多。但我也知道,如果我不试一试,我现在就不会有一个答案了。试错也是要支付成本的,就像后面策划里思凡的故事一样。
所以这其实是一封告别信。我将又一次拿出无知者无畏的勇气,去挑战一个新的领域。这一次是对是错?我心里依然被那种恐惧支配着,但又拿出了去做牺牲的准备。
选择本来就是会错的,我们为什么会预先假设我们就应该选对呢?毕竟人生的这些选择题,我们一次都没有做过,没有参考书,也没有刷过题,我们不过是第一次来做罢了。或许,我们应该反过来假设,我们理应选错,但是我们可以把准备做得充分一些,然后祈祷,这一次,我们会选对!
错了,其实也没关系啊,在那些走错的路上,不也摆满了我们努力的果实么?
执行主编 布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