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探析

2019-05-14 09:27林璐
河南教育·高教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科发展发展对策人才培养

林璐

摘要: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目前,全国有59所高校开设了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并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多规格的教育格局。但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还存在学科归属不明确、传统培养理念亟须转型、人才流失严重以及地方高校缺乏办学特色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明确学科归属、推进数字人才培养、积极促进业界合作、加强领军人物作用以及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关键词: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发展对策

1982年,胡乔木提出要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试办编辑专业。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将其设在“文学”学科门类的“新闻传播学类”二级学科下。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如今,虽然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教育格局愈加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从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出发,探析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高校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归属不明确

通过专业工具检索以及查阅相关高校本科招生目录得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共有59所高校在本科层次开设了编辑出版学专业。这个专业被划分在不同的院系归属下,主要集中在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人文学院等,也有少部分归属于信息管理学院、出版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系归属较分散。归属于不同院系意味着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和实践时,各院系会按照自己的相关方向对学生进行培养,无法形成统一的培养方案和目标,在具体的培养模式和课程安排等方面也会有所差异,无法形成统一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些差异最终导致输送至就业市场上的毕业生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编辑出版业界的长远发展。

新闻出版总署以及刘杲、宋木文等老一辈出版家一直提出要将编辑出版学列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硕学科专业目录”,但至今并未实现。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根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所提供的硕士招生目录显示,硕士层面仅有中国传媒大学和四川大学两所学校开设了编辑出版学学术硕士,其他招收编辑出版学研究生的高校多数将其作为新闻学、传播学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一个研究方向招生。在博士层面,编辑出版学依然存在着学科归属不明确的问题。高校培养博士时将编辑出版学置于信息管理学、新闻传播学和文学等多个不同学科,也有一部分高校以学科挂靠的方式培养。这都说明了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存在学科归属不明确的问题。

(二)地区发展不平衡

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存在地区性的发展差异。笔者将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本科专业的59所高校按照地域划分,结果见表1。

由此可以发现,我国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多數分布在华北地区及华东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分布较集中。但这不利于全国各地区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利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没有持续不断的专业人才支撑,也不利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出版业的持续发展。

(三)传统培养理念亟须转型

2017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三五”期间,新闻出版业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高校开办相关专业,大力培养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融合发展的各类新型人才。2018年4月,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在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版业急需复合型高技术编辑出版人才,然而很多学校对编辑出版学的培养目标还停留在培养传统书刊和首像制品的编辑出版能力上。比如,南京大学编辑出版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基础厚、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从事书刊和音像制品编辑、出版和发行专业的专门人才”。这说明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传统培养理念亟须转变。

事实上,有一部分开设了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已经开始了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尝试,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一般仅在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补充和嫁接一些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类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仍然以传统编辑出版相关理论和实践为主。显然,用这种补充和嫁接方式所开设的课程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按此模式培养出的人才,也不能完全适应业界的要求。

(四)师资队伍不稳定

有学者在2014年对全国编辑出版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师资匮乏现象较严重,部分院校编辑出版专业师生比例达到1:35;在师资素质上,各校编辑出版专业教师团队中普遍缺少具备业界职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师资队伍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教师业界经验较少,如今的万物互联与泛媒介时代对编辑出版学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现任编辑出版学教师中,有行业背景的教师较少,他们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其次,教师研究方向转变,自2010年起,先后有7所高校撤销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原本教授编辑出版学相关课程的教师转变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教学方向,转向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管理学等相关学科。最后,青年学者较少,与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相关学科相比,编辑出版学的“后起之秀”——青年学者较少,教学和研究的师资力量储备不足。

二、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发展对策

(一)明确学科归属

我国编辑出版学学科归属尚不明确,但综观全球的学科归属,编辑出版学都是与新闻学等相并列的一级学科。比如,在英国的“共同学术编码系统”(JACS)中,出版学是与信息服务、宣传研究、媒介研究、新闻学相并列的一级学科。再如,在美国的“教育项目分类”(CIP)中,出版学也是一个与“传播与媒介研究”“新闻学”“广播电视和数字传播”“公共关系、广告和应用传播学”相并列的一级学科。这足以说明不管是客观上的国际形势还是主观上的学科发展都应将其列为一级学科。从目前我国的学科归属来看,编辑出版学虽然与文学、新闻学、传播学、发行学等专业有交叉,但也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不能将其与其他专业混为一谈。而且这种从属地位也影响学科的发展空间,不利于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尽快将编辑出版学晋升为一级学科,使编辑出版学学科的整体地位得到提升。

(二)推进数字人才培养

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单位数字出版工作交流会提出要全面实施“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研究制定“数字出版千人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建立集政产学研于一体的师资队伍,征集遴选互联网实训企业。在政策的推动下,推进数字人才培养进程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理论课程设置和实践能力培养两方面推进数字人才培养。

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基于传统编辑出版理论教育课程,高校可以增开数字技术、数字出版物的管理经营、网络编辑、数字版权等与数字出版相关的课程。另外,编辑出版学专业可以与其他相关专业开设共建课程,如与计算机专业共建数字出版技术课程,与市场营销专业共建数字出版物营销课程。在实践能力培养上,编辑出版学专业所需的编辑、策划、推广、发行等实践能力,都是在工作中渐渐积累起来的。为适应数字化时代的编辑出版工作,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与数字出版相关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出版社和数字出版企业工作流程等,还可以举办一些实践技能比赛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数字出版物策划大赛等。

(三)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

高校要注重编辑出版学学科领军人物作用,培养大师级学科带头人,带动学科师资力量的发展。高校可以在编辑出版学的科研和教学上树立优秀典型,为激发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师的创造力起到示范作用。我国编辑出版学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精于教学、专于科研的年轻学科领军人物,比较典型的有:河南大学教授王鹏飞,主要研究方向为出版文化及新媒体出版;河南大学副教授王志刚,主要研究方向为出版物版权研究;河南大学副教授段乐川,主要研究方向是编辑思想研究、编辑史研究,以及媒介融合视域下的编辑理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武,主要研究方向是社会化阅读研究、青少年阅读行为研究及数字阅读研究;浙江大学研究员于文,主要研究方向是版权研究、中外版权研究对比、数字出版版权研究。因为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这些年轻的学科领军人物各有所长,他们可以带动整个编辑出版学专业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学科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科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科带头人之间的竞争。一个优秀的编辑出版学学科带头人,首先要对编辑出版学的学科体系有深刻的认识,对学科发展有独特的见解,在此基础上组建科研和教学团队。其次要具有专业的科研能力,能够有效且稳定地推动学术梯队建设,组建符合学科体系的科研团队,带领团队进行编辑出版史、编辑出版理论和编辑出版实务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吸收新闻传播学、信息管理学、情报学、档案学、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的专业师资,完善编辑出版学的跨学科研究。最后要有精湛的教学能力,能够带头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围绕数字时代的编辑出版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

(四)积极促进业界合作

针对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实践不足,理论有余”的現状,高校应该积极寻求业界合作。综观全球的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业界合作经验,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出版机构和学校相互支持,为培养出版人才提供资金和条件;二是高校针对业界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并聘请业界人士到高校任教;三是办学单位与出版机构相互融合。

我国已经有高校对此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比如,广西民族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与广西的部分出版社、杂志社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6年,“编辑出版与文化传播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成为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自2014年起,河南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实行“本科导师制”,大一新生在入学后便指定相应导师,对学生四年的学习发展制定规划并提供指导,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此外,河南大学出版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学界导师和业界导师分别对学生进行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务实习的指导,这种产学研有机组合的模式也为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五)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出版业正在向国际化发展,正在实现由单一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发展的转变。这就要求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也要积极适应全球化发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编辑出版人才。具体到提高师资素质的措施上,有学者提出“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合作方法。“请进来”即把国外的学界和业界专家请到国内进行教学实践。“走出去”即派遣国内的教学和科研人员到国外的相关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实践单位进行交流和学习,使其成为了解国内外研究情况和行业动态的专家,为编辑出版学双语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我国已经有与国外开设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展开合作的先例,比如,2004年以来,我国与美国佩斯大学出版系展开了多层次的合作,来自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出版机构,以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科研单位的教授和编辑先后到该系担任访问学者,该系已经为我国多家出版机构培训了数百名高级人才。

三、结语

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在数字出版时代应该直面问题,并明确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就业市场的复合型编辑出版人才。有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出版学界和业界人才作保障,我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强.关于将编辑出版学列入研究生专业目录的几点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丛挺,刘晓兰,徐丽芳.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体系数字化演进探析[J].中国编辑研究,2015,(00).

[3]陈丹,张聪,仲诚.全国高校出版专业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现代出版,2014,(2).

[4]张志强.英美国家的出版学学科归属及对我国的启示[J].出版科学,2009,(5).

[5]王欢.数字出版教育误区与解决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26).

[6]提晓然.浅谈高校在出版数字化转型中对出版人才的教育[J].新闻研究导刊,2017,(19).

[7]苏均平,姜北.学科与学科建设[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

[8]盛洪,欧阳群.出版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03,(9).

[9]吴兰.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编辑出版校外实践基地建设[J].视听,2017,(5).

[10]李建伟.全球化背景下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的四个导向[J].编辑之友,2006,(1).

[11]黄先蓉.简谈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的发展方向[J].出版发行研究,2004,(3).

猜你喜欢
学科发展发展对策人才培养
我国新闻学的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提高学科发展质量下高校项目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中外公共政策学科发展情况对比研究
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科发展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