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吴佳男
成就感和职业认同,是章蓉娅过去、现在和将来工作的核心诉求。
海水退潮后,沙滩上成百上千条小鱼被困,一个小男孩捡起一条小鱼,把它扔回大海。有人说:“这么多鱼,你救不过来。”小男孩答:“我知道。”“那你为什么还要救?谁在乎?”小男孩答:“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那条……”
以上比喻不算非常恰当,患者也并非“小鱼”,但成为那个小男孩,却是离职前后的妇产科医生章蓉娅都想做的。
采访开始前和结束后,章蓉娅接到一个电话,打出一个电话,对话内容都与女儿豆豆有关。
章蓉娅,协和医学院及清华双校医学博士、北京协和医院原妇产科医生。2010年8月18日,她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我是一个妇产科医生,医院里最底层的小小住院医生。我想每天记下我在医院里的所见所闻,既是备忘,也是总结和反思,希望对别人的健康有所启发。”
2019年年初,在新浪微博和今日头条两个平台上,她共拥有近400万粉丝。
不过,从2018年8月开始,外界发现,章蓉娅平台发文量骤减,近乎消失,一时众议纷纷。
2018年10月12日,章蓉娅在今日头条发文,“最近这两个月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可用度日如年形容……”
一个月后,她的好友,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发文证实,章蓉娅长达数月的沉寂,源于大女儿患病和二胎生产。“她没有悲戚和哀怨,而是坚持传播患癌常识,分享在劫难中看到的爱。成全儿女,也完善自己。”
在章蓉娅看来,不同发展阶段,医者对个人价值的认知也不同。
外界对章蓉娅的关注,部分源于她曾为“协和医生”这一事实。2017年8月12日,章蓉娅在微博上发布了从协和离职的消息。原因其实很简单,太累了:从“早八”到“晚八”,甚至半夜十二点回家是常事。“还要做科普,长期多线工作,脑力和体力都超负荷,状态越来越差。”
“每个医生都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更为真实的自我。”2019年春节前的一天,面对记者,化着淡妆的章蓉娅脸上未现疲惫,语速较快,思路清晰。她强调,这并非说每个医生都适合离职去创业,反而对多数医生来说,体制内才能更好实现个人价值。
“三分之一时间继续做临床医生,三分之一时间用于写作,写科普和对医疗、生命、死亡的认知,剩下的三分之一时间用来陪伴家人。”这是章蓉娅刚离职时的规划,但现在来看,她需要分更多时间给家人,同时将科普和创业推迟。
“很多人问我离开体制的原因时,似乎都预设了我和医院的对立。”章蓉娅认为这有些想当然。
“首先,协和是我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我永怀感激。其次,未来,医生的成长环境将更为多元,无论体制内还是体制外,还是在二者之间,合理流动很正常。”章蓉娅有在海外系统学习的经历,也在海外有很多朋友,加之协和医院这一“天赋”平台,都让她看问题的角度亦变得多元。
章蓉娅认为,“大医治未病”将是未来趋势。
在外界看来,章蓉娅在网上走红源于医学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同时能将严肃专业的医学问题生活化,“会讲故事”,幽默风趣,又勤于互动,甚至因为她“颜值较高”。而在章蓉娅自己看来,抛开这些很多人都能拥有的常规“技能”不谈,离开体制去做医学科普,或承接更多选项的勇气,首先在于个人价值选择。
2017年离职前,章蓉娅看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受到不小的触动,继而迷上了主演阿米尔·汗。“他从小就是影星,家境好,天赋高,十几岁就得过全国网球冠军。后来,出于使命感和责任感,他选择了去做电影,以此影响更多人。”章蓉娅坦承,对阿米尔·汗的理解,加速了她的离职进程。
不比阿米尔·汗,章蓉娅只能做自己擅长的事。仍以帮小鱼回归大海这事儿比喻,可以在医院里一个一个地帮到患者,但其实也可以用更高效的方式帮到更多人。
章蓉娅甚至认为,患者也应有这样的认知。有太多次,“七大姑八大姨”打电话过来,让她帮忙找一个“最好的医生”。“在他们看来,职称最高的、发论文最多的就是最好的。但事实上,那个你以为的最好的,其实不一定是最适合的。”
未来,不是一定要照搬西方的某些医疗理念,但找到合适、而非最好的医生,应该成为在患者间达成的共识。
回过头来,章蓉娅强调的其实还是医生群体,“Be yourself”。“一个爱做手术的医生,非要去做个人自媒体,其实是在‘强己所难’。”
每个医生都应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做更为真实的自我。
2008年2月1日晚,章蓉娅曾在一篇名为《跟导师出门诊的收获》的博客文章中分享了一句话:“导师告诉我们——医生给患者开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
“几年前,医院里某个大主任也开了个公众号,但粉丝量一直上不去。和我交流时,我斗胆和他说,您是真的喜欢分享,还是为了证明自己?他告诉我,其实他更爱做手术。”分享与关爱,也成为贯穿章蓉娅各自媒体平台文章的核心基调。让患者避免“白跑一趟”,让一些过胖的女士警醒子宫内膜相关疾病,等等,都是她传播的内容。
刚做微博和头条公众号时,章蓉娅白天坐诊,晚上到家回复网友到深夜。“爱人很不理解,他说你100万粉丝能当钱花吗?医院一位领导也说我傻,吃力不讨好。”但章蓉娅彼时便发现了全民科普的重要性,“大医治未病,这是未来趋势。”
大医院的医生,太忙,没时间去做健康管理,而这正是“章蓉娅们”的机遇。“不用刻意去经营个人品牌,像有些敏感的小孩子一样,你说的真与假,甚至善良不善良,他们都能感觉出来。”
“多数青年医生,现在成了医院的骨干和支柱,将个人价值最大化,也渐渐成为他们内心的渴望。”对于此类医生,从自身经历出发,章蓉娅有几点心得分享:一是首先做合格的医生,要具备一定业务能力;二是有责任心、爱心、耐心这“三心”;三是将所从事领域做到极致。
除此,若谈“技巧”,则为研习个人自媒体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让读者乐于接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最重要的是不要追着粉丝,甚至‘打赏’跑,品牌会自然而然地来。”
“医院院长也应该帮助这些青年医生去做这些。”在这一层面,章蓉娅并未过多展开阐述,但她表达的最重要一点是:真心可换真心。医院管理者辅助“有一定野心”的医生做喜欢的事,有助于他们收获更多自信,更好协调家庭、自我和医院三者间的关系,之后这些人才能为医院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培养的同时发掘。”在章蓉娅看来,这也是当下公立医院管理者应做的事;“当好螺丝钉的同时又能找到未来更好的发展路径”,这是章蓉娅想让更多同道听到的心声。
当下,对章蓉娅来说,新征程上遇到了些许麻烦;但对“章蓉娅们”来说,未来,除了救助“小鱼”,他们甚至有可能和体制内医生一起,找到改变潮汐影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