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柳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据现存的历史资料显示,我国不仅是最早利用食用菌的国家,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采取人工培育的方式来栽培食用菌的国家。木耳在最晚不迟于公元600年的时候,就已经被采用人工培育的方式完成了栽培。这充分地说明了自古以来,我国在农业产业中就高度重视食用菌的有效利用。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当现有的食用菌基本上都已经能够实现人工栽培之后,食用菌的利用价值也已经不再被局限于药用或者是食用,经过修剪的食用菌成为盆栽已经逐步地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兴产业。而借助食用菌的规模化种植而出现的以突出“乡土文化”为主旨思想的农家乐旅游更是成为时下年轻人追崇的旅游项目之一。
梳理食用菌产业兴起的轨迹可以看出,之所以能够被发展成为多元化的产业,与当下民众的生活理念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繁华的都市固然能够给人带来丰厚的物质享受,但是却根本无法享受到田园的恬静与悠闲;玲琅满目的超市固然能够丰富民众的“菜篮子”,但是却根本无法回归那种自然的原生态美感;便捷的物流固然能够满足民众不同的需求,但是却根本无法保障其产品的质量。而这一切,都能够在悠闲的乡村中实现。而相比起繁重的农作劳动来说,无论是纯原生态的食用菌生长环境,还是规模化的食用菌培养基地,在体力和感知上,都能够实现民众与大自然密切接触的基本需求。所以,一个多元化的食用菌产业兴起既是符合社会发展基本潮流,同时也是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相互契合的一种必然。
从种植到产出,流水线式的作业的确让以“食用菌”这个主题成为旅游资源的开发逐步地从规划变为现实,但是在这种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所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的确不少。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并非是一个农业强国。与欧美一些国家的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农副产品比起来,在单位产量上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自改革开放之后,全面发展规模化种植,就成为提升农业产品基础产量的一个最主要奋斗目标。
然而,以“食用菌”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开发,势必要涉及到刚刚完成土地流转等方式实现食用菌规模化量产的基本架构布局,无论是农户还是集约化加工型企业,对于因为旅游资源的介入,导致食用菌产量因为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下降并非杞人忧天。
毕竟将“食用菌”作为主题,势必要分阶段、分区块、分频次的开放食用菌的培养基地(如图1所示),光源和潮湿效应这两个直接决定食用菌生长规模的要素一旦被打破,终端消费市场的价格反弹,是否能够冲抵以开放旅游的方式所完成的收益根本,无法有效预估[1~3]。
图1 浙江开化食用菌旅游园区Fig.1 Edible mushroom tourism park in Zhejiang Kaihua
除了一些能够实现大规模量产的食用菌可以采用人工培育的方式进行栽培之外,在一些待开发地区或者是有限开发地区,采摘野生食用菌也是当地民众增加收入的一种方式。如果一旦确定以“食用菌”为主题来实现旅游资源的融合,如何确保这些仍然大面积生长野生食用菌的林区能够继续完成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显然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课题。林区资源的综合利用,绝对不能够以牺牲基础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已经成为民众和政府的决策的共识。“以资源换经济”给农民所造成的影响,已经让农民深刻地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要想让他们再牺牲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及环境资源,显然并不现实。而从政府层面上来讲,保护自然资源已经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与担当。一旦推出旅游资源的开发,涉及到的关联产业对于自然资源的影响效应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6~8]。
以“食用菌”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开发需要直面的问题固然比较复杂,但是相比较而言,我国幅员辽阔的基础环境资源架构如果能够有效利用,显然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东北地区是食用菌的重要主产区,特别是一些比较名贵的食药兼用菌品种一直备受追崇。为了满足民众的这种猎奇心态,在东北地区着力开发以“乡村游”为主的旅游产业,让民众不仅能够有直接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更能够有亲自采摘名贵食用菌的机会。再配合一些行之有效的商业运作,其旅游产业就能够有效地带动起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审时度势地完成好角色定位,对于所有林地起源的有效开发,必须严格予以管控。在确保野生食用菌基础产区面积不会减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布局的方式,引导以合作社为单位的基层农户大力开发现有闲置林地资源。采用人工培养与自然环境出菇相结合的方式,搭建一个“环境野生、品种人工”的食用菌半人工培养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全面地提升食用菌产地的旅游资源“含金量”,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同时也能够最大化地保障林地等自然资源不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及破坏。
中部地区的都市较为集中,民众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大。以食用菌为主题开展旅游资源开发,应当重点关注以“休闲”为契机。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较为普通,而且经过反复地技术革新,人工量产的食用菌品种也越来越多。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后,能够让游客在轻松惬意之间放松心静,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绝对是可观的。
在这个过程中,规模化生产经营实体要积极地介入。毕竟这种休闲环境的营造,其基础投资是一般的农户很难承受的。而且要想营造出多元化的食用菌生态环境,需要技术人员的鼎力支持。这些资源的介入,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才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由于这种休闲游的时间段并不会太长,大致以1 d~2 d的周末休闲游为主。那么其对食用菌的基本周期性生产所造成的影响,不仅可以完全忽略不计,同时还能够给游客带来多种不同的休闲文化体验。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徜徉在不同的食用菌中,亲身感受那种泥土的芬芳,对于游客而言显然是极为另类的感官享受。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部分游客的组成比较复杂,所以对于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基准量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因此在旅游路线选择上应当秉承审慎的原则,尽量不给游客规划食用菌的规模化产区。而是将其限定在一个开放式的区域,这样即便是游客对于这部分的食用菌生产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也并不会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规模化量产。
食用菌不仅仅可以食用,而且很多食用菌也是可以入药的名贵药材,其在中医药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替代和比拟的。而随着人员的迁徙与流动,当食用菌随着“下南洋”和“闯欧美”在海外落地生根之后,食用菌俨然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农作物,更被赋予了文化的标签。基于此,在东南沿海地区着重发展食用菌为主题的旅游产业过程中,强调文化的理念显然是比较贴切的(如图2所示)。
图2 中国福建古田食用菌博物馆Fig.2 Gutian museum of edible fungi, Fujian, China.
在这个方面福建省古田县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结合地缘的优势,古田不仅大力发展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强化食用菌的出口外销,而且集中资源全面提升食用菌文化的发掘、整理与整合。不仅兴建了一座以食用菌为主题的博物馆,而且还连续数年举办“食用菌产业发展博览会”,将食用菌与文化之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游客在古田能够轻而易举地接触、感受到食用菌文化所堆砌、营造出来的文化氛围。
通过分析和解读可以发现,以食用菌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开发的确能够成为旅游效应放大的最大推手,但是在其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过程中,需要规避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任何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都需要有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有些是市场效应所约束的,而有些则是当地的地缘环境所限制的。所以在强调以食用菌为主题的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遵从“适度”的原则。过度的开发不仅根本不能使其成为旅游资源有效利用的推手,反倒容易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甚至是浪费。
所谓“因地制宜”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地”并不仅仅指的是地缘资源的基本优势,更是需要强调地缘资源的有效平衡。只要是打破这种平衡,对旅游产业的打击往往是不可逆的。古田食用菌产业基地中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为食用菌旅游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一时间,各地与之相类似的产业园区或者是休闲园区也一拥而上。天津市张家窝食用菌休闲园的资方斥资将近1.14亿元,打造了一个以食用菌为主题的休闲旅游场所。使其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以宣扬食用菌为主题的旅游休闲场所,一时间吸引了京津冀乃至内蒙古地区的游客蜂拥而至。然而,这个产业园在经历了短短的一年火热之后就迅速走向没落。
分析其经营失败的原因可以发现,经营者在启动经营定位的时候,的确是抓住了地缘优势和主题优势的商机。在京津冀地区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来开发旅游资源,显然是能够抓住很多游客的猎奇心态。然而园区在经营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围绕着“食用菌”这样一个既定的目标来开展相关旅游资源的延伸。整齐划一的二层别墅显然缺乏农家院应有的乡土气息,而所谓的食用菌采摘园区也仅仅是2个仅有2 370m2的大棚而已。能够为游客提供的食用菌购买产品也完全局限在木耳、银耳、茶树菇上,一些相对较为稀缺的食用菌产品根本没有。这样就导致了产销结构上的严重失衡。
而反观福建省古田县,经过几代人多年的辛勤努力,食用菌的产品已经拓展到金针菇、黑木耳、香菇、秀珍菇、茶树菇、姬松茸等。再配合古田的好山好水,食用菌的品质自然也是不用说的。古田的香菇和花菇朵形圆整、肉质肥厚、香气沁人;木耳色泽黑褐,且有弹性。菇类和木耳口感鲜嫩,是东南亚地区逢年过节华人的首选。当游客在古田旅游的时候,根本不用刻意地去接触,萦绕在整个古田的食用菌文化和琳琅满目的食用菌商品,就能够完全满足游客的猎奇心态。其所催生出来的市场,要比借助所谓的商业噱头而人为拔高的旅游观念,更容易被游客所接受。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地球村”从一个理念变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多种主题的旅游,带给民众的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转换。食用菌这个原本看似与旅游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能够掀起旅游的新潮流,无外乎是游客的生活理念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下阶段,无论哪个地方要想借助食用菌资源壮大旅游产业,都应当借助信息化环境,紧密地将农业化生产与原生态旅游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为游客营造一个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也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已经能够实现360°的食用菌生长环境虚拟化显示,在进行旅游资源推介的过程中,让游客完成虚拟环境的3D体验,显然更能够激发其旅游欲望。
从营商环境的构建来看,稀缺资源的确是炒作的基本要素。而将食用菌作为旅游的主题,也的确符合这一规律。在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过程中,符合这一条件的地区充分地整合这部分资源,也确实能够直接拉动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过,也应当高度重视和注意食用菌资源的综合开发。一旦陷入到单一的资源利用漩窝中,势必会让食用菌成为钳制当地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要素。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稳步实施,大力推行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强调农业产业以及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势必会成为未来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盛产食用菌的地区具有较为丰富的林业资源,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不能够简单地靠“食用菌”这种噱头的炒作。福建古田县对于食用菌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为发展食用菌旅游产业归纳和总结了不少的成功经验。各地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性地吸收,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形成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