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杜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想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捷径还需要不断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借鉴研究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或许可以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外;高校;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7-0141-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7.059
【Abstract】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untrys demand for talents has also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Especially after the State Council issued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2015,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in full swing. In order to find a shortcu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that suits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we need to make continuous efforts. We can learn from the matur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ode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hich may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Chinese and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自黨中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为了适应国家新需求,教育部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近几年来发展迅猛。然而,与发达国家比较,一方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另一方面人们的教育理念不同等原因抑制了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推进。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发展成熟,累计了大量的发展经验,可以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1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及现状
1.1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源
1947年,全球最早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最早的创业课程是《新创企业管理》[1],随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先后在高校开启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教育理念也逐步在其他地区获得认可,并纷纷效仿,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1970年,德国科隆大学在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课题计划和教学课程;英国政府也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驱动力的重要举措;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推除了“企业见习制度”;新加坡也制定了“全国创新行动计划”[2]。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以1997年在清华大学开办的创业计划大赛为标志,此时,清华大学也开始开设创新创业方向课程。
1.2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
1.2.1 美国发展历程及现状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和本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浪潮,美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创业教育开始起步,这时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表现为少部分高校仅仅针对商学院的学生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当美国的中小企业开始有发展的空间以后,创业教育开始得到重视,创业课程变为主修课程,开设的高校数量也显著增长,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步完善,除了课程体系发展外,创新创业相关的相关活动也不断丰富,各种创业大赛、创业中心、研讨会、俱乐部、大学孵化器、创业论坛等极大地丰富了创业教育实践活动[3]。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最完善的教育体系之一。80%以上的大学开设有创业课程,有近三百多所大学设置了学士学位,三十多个创业方向的博士学位,其课程体系涵盖创业思维、融资、注册、管理等二千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美国的创业教育机构主要有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家协会、研究会等多种机构,从创业者的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给予指导和帮助。最为重要的是,在美国创业教育有着完善的支持体系,如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创业,提供公平的创业环境,灵活的用人制度,追求个人价值;政府重视创业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有着完备的教育体系衔接。[4]
1.2.2 英国发展历程及现状
英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为了适应社会转型而发展起来的,1984年成立大学生创业全国委员会,自上而下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概念,鼓励高年级大学生创办企业,提出当时只是为了解决就业压力,后来发现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合到专业教育当中,并从国家层面设置一些创新创业相关活动,如创新型大学排名、评选优秀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等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至此,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得到普及[5]。
1.2.3 日本发展历程及现状
日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才为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90年代激励高校开办了一批风险企业,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2000年提出 “创业家精神”的概念,2002年,日本提出通过技术转让机构、产学合作机制等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2004年大学评价指标中加入了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多年的发展,渐渐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即齐全的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以及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2]
1.2.4 中国发展历程及现状
中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萌芽以后一直缓慢发展, 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一批高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2005年对内引进KAB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和技能。2010年成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2年,教育部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了几点要求,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国高校的創新创业教育开始迅速发展。
2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比
2.1 国外起步早教育体系完善,国内起步晚发展快
美国的创业教育始于1947年,中国始于1997年,两者之间足足差了50年之久,在这半个世纪间美国还经历了两次大的经济发展,促使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快速发展。比如美国的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两千余门的创新创业课程,从创业的起步构思、工商注册、风险融资,企业管理等完整的课程体系。可以帮助学生从创业入门到公司经营,涵盖了各个阶段。美国的创业教育有齐全的政策法规、政府重视、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的教育支持网络。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前期重视程度不足,起步较晚,但是自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后开始快速发展。
2.2 国外社会环境氛围浓郁,国内理念比较保守
国外拥有鼓励倡导个人创业的社会氛围。如美国社会追求和尊重个人奋斗,创业土地肥沃,人才制度灵便,整个美国社会就形成了一种鼓励创新创业、追求梦想的氛围。
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我国加大了鼓励力度,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绝大部分的家庭都认为应该“学而优则仕”,大学毕业找一个体面的工作可以“光宗耀祖”而自主创业则被认为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再加上创业道路之艰辛,很多的学生也不愿意冒险尝试。
2.3 国外培养模式多样,国内加快培养模式改革转型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学生的多元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日本以培养学生创业家精神为主。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培养方式不同,以美国为例,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发展创新创业学学科。目标是培养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三种美国模式具有代表意义,一是聚集模式,这种模式挑选具优秀学生进行系统化培养学习,完成相关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培养模式。二是磁石模式,这种模式常以商学院为中心,接收不同专业背景的全校学生进行培养,如百森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这种模式。三是辐射模式,这种模式所有学院都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开设有创新创业课程,如伊利诺伊大学我国2016年开始每年推选50所高校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这些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各有特色,如中国人民大学的素质教育模式;南京财经大学的培养创业意识模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培养学生创业实践的教学模式;上海交通大学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等。
2.4 国外多方位评价体系,国内评价体系还不完善
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完善,主要从课程设置、论文著作、社会影响、校友成就等七个方面进行,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机制的运作,增强了高校间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速发展。
国内对于高校创新创业的评价还以主观判断为主,简单粗放式不客观不全面,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
3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我国双创教育改革的启示
3.1 继续加大政府支持, 营造良好的支持环境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创新创业支持力度较大,在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快速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处于起步阶段,持续有力的政府支持仍然至关重要。政府继续倡导创新创业的大方向不动摇,加大创新创业基础建设,从政策法规、资金供给等方面发力,确保高校师生勇于创新敢于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是不仅是高校的独角戏,社会应该成为创新创业强有力的后盾,逐步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参与的完整的系统,明确各主体的职责分工,从上到下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吸纳各界资源,建立多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环境,各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基础保障,将会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3.2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融入专业教育的载体中,拓宽基础课程,加强多学科交叉培养,逐步完善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让高校分专业、类别、层次的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提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
美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英国的教师队伍分创新型和创业型两种,德国和美国类似。专职的教师一般都是学校专门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兼职教师则是聘请外校或者企业家、成功创业者等。我国创新创业的师资是最大的弱点,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创业课程归属到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则以辅导员为主,其他教师为辅,部分高校也邀请企业家和创业者兼任创业导师,但通常以讲座的形式,一年难得讲一次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师资队伍,通过鼓励和培养一部分在职教师转型为创新创业研究的专业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学术调研和教学研究,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二是引进一部分高水平创新创业教师为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为其他师资匮乏的高校讲学,另一方面要大规模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和创业家到学校兼职授课,立足实践,激发学生创业热情。
3.3 加强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现全程化教学
我国一直重视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甚至认为创新创业是不务正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临时策略,没有把创新创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而在国外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是作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融入到专业教育中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联合国也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了与专业教育相同的地位,足见其重要性[6]。近几年,我国高校在理念上有所转变,但还远远不够,高校管理者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时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立足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真正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在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课程,把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而不是置于專业教育之外,充分利用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进行,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检验专业水平,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3.4 加强评价机制建设,关注长效发展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与评价制度的运作,加强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竞争状态,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高速发展。我国对于高校创新创业的评价还以主观判断为主,简单粗放式不客观不全面,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目前,学者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多集中在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改革等,鲜有提及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建设,包括全国典型高校的评选也没有具体的客观的评价指标可依,全凭专家的主观判断。
创新创业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马上进行创业活动,在美国本科生的创业率也是低于1%的,我们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的创新创业培养拓宽学生商业视野,培养创业心态、学习创业的基本方法,了解企业注册、运营、管理等知识,为以后进入社会不管是在企业就业还是独自创业都有一个好的基础。而这些基础在教育评价中很难显现。所以应该加强我国创新创业评价机制建设,关注创新创业长期有效发展,而不是创业率等来评价。
【参考文献】
[1]秦蔚蔚.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对比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5):162-163+167.
[2]谢威特.中日创新创业政策比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7.
[3]周冰. 美国高校体验式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借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4]赵琳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机制探析——基于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J].教育观察,2018,7(21):63-65.
[5]揭秋云,李蕾.英美高校学生“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践与启发[J].当代青年研究,2018(04):92-97.
[6]李珂.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09):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