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数字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数字媒体艺术,同时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必须依赖数字通信环境,这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具有了“创作”“传播”“接受”三位一体和传播时空同步的特点,这使得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的价值不同于以往的大众传播,本文从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的规律入手,归纳了其不同于其不同与大众传播时代的特点,探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价值。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传播特点;传播价值
数字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同时也开辟了人类传播史上的新纪元。基于数字化的环境和超时空的传播两个主要特点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价值得得以体现,传统的传播价值在于人类社会的沟通和理解。大众传媒的出现使得传播首先是媒体行为,其次才是信息的沟通,而其艺术传播的价值首先就是时常的经济效益,艺术本身的价值,反而成了附加值。而数字时代的到来,则是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一、回归话语权,人权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艺术中这样描述到:“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体的本质,推(pushing)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改变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pulling)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以往的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由“推”到“拉”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把网上信息变成一个世界范围的“信息超级市场”,网名在其中可以自己按照意愿选择自己需要的,创作、传播、接受的顺序变为可逆的。无论是創作者,接受者还是传播者,都可以有选择,传播者可以决定要不要去传播,传播什么,这样传播只有被选择才能得以实现 ,同时在网络中“点击率”对于经常上网的人老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对于网络中的作品,精力再充沛的人也没有能力将众多的作品一件一件的从头到尾观看一遍,更何况不是所有的作品都值得人们来观赏,面对资源如此浩大的网络空间,观众凭借自己的感觉、喜好或作品的价值程度来决定自己最终会选择浏览、观赏什么。网络传播的时代,一件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传播只有通过被选择浏览才嫩真正实现其传播价值,在这里,受众的的选择就是态度,选择点击浏览的数量约多证明该艺术作品的传播效果越好,观众的选择权赋予其自身充分的传播话语权,这是以往传统媒体时代无法同日而语的。
艺术传播是一种形式、思想和行为并蓄的活动,艺术传播中,不仅传播者传播的行为、形式、内容,并且存在着传播者的意识,其传播主体的存在是非常重的,传统媒体的“权威”身份不仅仅使得所传递的信息不被质疑,而且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隐晦的告诉受者的价值评价,并因此影响甚至左右着人们的判断力、文化品位和道德观念。最典型的例子:文革时期的样板戏《红灯记》,其所代表的样板戏电影是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产生的一种尤为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偏离的社会意识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在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的直接领导干预下,该种类型电影拍摄方式上扭曲了基本艺术创作规律和电影本体剧本故事围绕在“一家人都很亲、都不是亲”的原型构思上,在突出一个家庭文化价值单元的同时更强调祖孙三代革命人和坚定拥护者“阶级关系的亲情”远大于“实际的血缘关系亲情”,为当时的文化大革命呐喊及定调。其中铁梅和队长的感情被抑制,主孙之间的亲情被抛弃,导致此阶段的艺术作品的发展停滞不前,大众的艺术气质被磨灭。而艺术原本的价值在于能够被创作者之外的他人所感知,引发他人精神上的愉悦并带来共鸣与思考。而如今网络媒介像技术工具一样,如车轮和字母,成为人类感觉器官或身体功能的巨大延伸。我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延伸了我们的视野,取消了时空,新的传播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行为尺度和形式,网上“发帖”“灌水”“评论”等已经成为了人们当代新的话语方式和生存状态。新的传播手段的自由和便捷,也使传播真正成为数字时代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同时,数字化的网络环境提供了传、受双方自由便捷交流的平台。它与传统媒体传播途径的单项垄断的局限,是信息传播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网络媒平台与各种数字媒介的出现使得每个人都拥有自我传播与传播自我的权利和自由。
二、创造+共享+选择=财富
(一)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是一种集体性创造
艺术的数字化传播造成了创造主体的多元化,从而使传播活动本身成为一种创造性行为。艺术的数字化使得艺术传播环境为传播称为以一种创造力的象征提供了保障。比如Linux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并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码。这是其他的操作系统所做不到的。正是由于这一点,来自全世界的无数程序员参与了Linux的修改、编写工作,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灵感对其进行改变,这让Linux吸收了无数程序员的精华,不断壮大。创造一个越来越完美的操作系统。同样的,一件作品通过网络发布后,网友的积极参与会给作者更多的灵感和建议,有助于作品的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传统的大众媒体在反应的时间和把握内容的形式深度上,不可能满足每个受众对于内容和形式的要求,而数字媒体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使之成为可能,如维基百科内的沙盒功能,当用户完成编辑后,单击“我同意遵守上述规则(协议)并提交编辑”按钮。在此编辑的内容就会显现在网页上,但如果下一个网友认为你的内容有误,或者有更好的形式可以展现,其就有改动的权利,这种方法像在沙滩上所写字,涨潮时字的内容或形式就会消失;同样這个沙盒中所写的內容,随时可能是被清理、或是被其他用戶的编辑盖上,这样也是一步一步完善每个词条的内容。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
艺术的数字化的传播使得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享。19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带来的印刷技术的盛行,我们可以称之为“机械复制时代”,在此之前的时期可以认为是传播界的传统时期,而如今即为数字时代。在传统时期,艺术作品是一个极富创造里的过程,艺术家用及其繁重的工具和极为复杂的程序创作作品,同时完成之后就是封笔之作,任何人不能改动,然后拿去画廊、美术馆等进行展览,其的归处就是收藏,不管是美术馆,博物馆还是个人,最中是一种文化艺术的独享。而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复制品盛行,艺术作品不在稀有,人人可以分享艺术作品。机械复制时代造就了艺术传播文化的分享。而在如今的数字时代,网络时代的数字技术使得艺术作品可以数字化,艺术作品可以直接点击并下载,转发,或传播,最典型的例子:“客”的广泛,像博客,播客,维客等。以播客为例,播客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出现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iPod、MP3播放器或其它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身收听,不必端坐电脑前,也不必实时收听,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更有意义的是,你还可以自己制作声音节目,并将其上传到网上与广大网友分享。除了音乐还有图片、文字、视频等等艺术都可以以“客”的形式在网络中传播,任何人可以创作、传播、接受,从“传统时代”的点对点独享的“创造的艺术”到“机械复制时代”的点对面的分享的“数字艺术”,而如今的“数字时代”最终实现了“面对面”“可点击、下载的艺术”。
(三)数字媒体艺术就是社会财富
大众传播时代传播最典型的特点:资源的稀缺和资源的多样性.资源的稀缺性是指所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要拥有的东西,就像一个组织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成员的需求一样。而资源的多样性是指同一中资源可以多加利用。把这两个特点放在大众传播时代媒体的角度来看,资料其实就是信息的内容,任何时代,人们对于内容的需求都是迫切的。大众传播时代人们对于内容的获得和保存不外乎书籍、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方式。对于书本而言,容量是有限的,保存受限制,广播电视又受时空的阻碍,这些限制和阻碍导致内容的传播受限,从而间接的导致内容资源的稀缺,同时内容资源本身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一个方面,人们对于内容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传统媒体难以满足所有人的内容需求。而数字时代的到来则是改变了过去内容供应量大,需求大的不合理的现象,使内容需求直接对于内容提供,甚至是一对一的内容传播,同时这种新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可以针对自己的具体需求来选择相应的内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艺术的数字化使创作者、传播者、接受者称为自身的传播主体,这一角色的转变促使个体进一步将“自我”转化为新的传播资源。而这种“自我”的内容资源是“创、传、受”三位一体的艺术数字化传播过程所产生的新的资源点。例如新浪微博,不管是知名人物、还是普通大众,甚至是一些企业都可以开通微博,由此产生微博效应:这种即时性所形成的不间断的网络联系、用户的自我报道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面,最大程度地拉近了陌生人之间的距离。延伸到围脖商业价值的挖掘,就是口碑营销、情感营销和精准营销的深度结合。这既是提升个体品牌知名度和不断更新积累信息的过程,又是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和聚集的过程。
三、结语
艺术的数字化使创作者、传播者、接受者称为自身的传播主体促使个体进一步将“自我”转化为新的传播资源。从创作者角度看,通过“自我”的创作和传播,将自己的知识、技术等通过计算机、互联网转化为一种公共知识、公共技术,而这种公共知识、公共技术是整个社会知识体系的一部分,它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更新的过程。比如很对论坛上的教程可以直接下载以视频的方式学习,再传播。如此循环积累,最终达到整体文化教育的目的。从传播主体来看,这种创作方式大大地缩短了创作过程,节省了创作时间。同样的,及时传播让他们得到来自大众迅捷、广泛、真实以及多方面的反馈信息这些对于创作者来都说非常宝贵的财富。现在的很多政府机构创建了微博、微信等公众品台如2014年底政府网通过新浪、腾讯微博推出“国务院2014年十大政策”、评选活动,列出了加强大气治理、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30项政策,邀请网友参与投票评选。最终达到一个全民参与、政策统一的目的。再从接受者的角度看,受众可以無条件、无限制地使用互联网上的任何资源,对于创者的“自我资源”他们可以浏览、学习、借鉴乃至利用这个传播接受的过程就是接受者获取知识财富的过程。
艺术的数字化传播,带来了不同媒体、不同艺术手段的相互借鉴、相互整合、冲突之中,“对艺术不同定义与阐示使艺术品的内涵趋于丰富,而艺术的目的便在此过程中得以完成。”从而催生新的艺术类型、新的艺术形式,并由此裂变出无法估量的媒体艺术财富。2006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04级大3学生王卯卯(MOMO)创作了著名卡通萌星兔斯基。从而引发了一中文化,先后有兔斯基表情包,大量的兔斯基系列工艺品,兔斯基游戏人物(开心OL幻兽 兔基斯 长相古怪 样子多变),兔斯基书籍(《兔斯基 做自己》、《不一样的兔斯基》等)。2008年,摩托罗拉公司有意邀请 “兔斯基”作为摩托罗拉Q8手机的形象大使,并开出百万的报酬。至今,兔斯基还一直游存于网络。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郝博特. 西蒙提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网络中至今流传的著名的“木子美”事件,它其实是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门户的全面关照下,制造了这场“木子美思想冲击”,其原由是为了在中国推广“博客”这个概念,要达到的效果就是能让信息传播速度的空前提升和传播范围的“爆炸式扩散”。我们可以看出传播事件的资源化、资本化所带来的显性财富——稿点击率和隐性财富——网站知名度的提高和品牌的提升,在这些社会信息资源传播的同时,也说明其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而且传播“自我”以及“自我的延伸”出的内容形式和超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都使得艺术带来了较为丰富的经济效益我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欣,张裴裴数字艺术传播论[J].当代传播,2005,4.
[2] 邱秉常.数字艺术真实性的重构传播[J].现代传播,2009,3
[3] 张裴裴.数字艺术传播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