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新颖
摘 要:文章以高健教授协调理论为指导,选取分别能够代表“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的部分术语进行实践翻译,分析协调理论在戏曲服饰术语翻译实践中发挥的优化作用,为京剧服饰术语翻译积累相关理论与实践资料,以期为中国京剧术语的译介与海外传播做出贡献。
关键词:协调理论;京剧;服饰术语;英译
中国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与中国传统哲学、道德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展现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毫不夸张地说戏曲艺术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表现载体和极大成者。京剧艺术的成熟,不仅表现在表演程式的固定化、唱腔风格的完整化及丰富化方面,很大程度上也依赖这门艺术在化妆、服饰的成型、成熟等各个方面。京剧服饰术语包含着深刻的文化蕴含,在准确翻译京剧服饰术语内容的前提下,让各国人民了解京剧文化、接受并喜爱这门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成为京剧服饰文化术语翻译的重要内容。
一、协调翻译理论的内涵
协调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客观实际对于所有的部分不断进行协调。按照高健教授对协调翻译理论的阐述:“翻译从开始到终结,上下、纵横、左右、前后都要协调,各个层面都要协调,各种关系都要协调。翻译期间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都需要译者的协调。翻译本身就是协调,是不同语言因素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让步,相互迁就和相互融合的实行与结果。协调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协调的内容涉及各个层面 ,包括翻译标准的协调、 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的协调 ,“异化”与“归化”的协调, 翻译语言与风格的协调。京剧服饰文化术语在英译过程中,根据文本类型、翻译目的等因素,翻译的方法需要经常进行协调,单纯的“直译”和“意译”,“异化”和“归化”都很难翻译出优秀的译文,真正优秀的京剧术语译文是尽可能充分地发挥协调原则的结晶 。
二、 戏曲服饰术语的翻译实践探索
(一)“大衣箱”京剧服饰术语翻译实践
京剧服饰总体来讲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大衣”、“二衣”、“三衣”。 “大衣”是文职官员、老爷太太、小姐丫鬟、书生等角色的服饰总称。“水袖”作为京剧服饰大衣箱类,发挥着传递中国传统京剧文化至关重要的地位。水袖是缝在蟒、开氅、帔、褶子以及个别短上衣的衣袖口上的一段长方形白色纺绸,因其甩动时形似水波,故名“水袖”。水袖的长短随演员身材的高矮、行当的不同及剧情的需要而定,男用长一尺许,女用长二尺许,最长可达三尺。演员通过水袖的挥舞表演,可以延長和放大人物的手势,表达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心理活动。
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上,目前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异化”,一种是“归化”。前者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后者则认为译文应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笔者采用异化的翻译原则,将水袖译为“Water Sleeve”,展示了水袖的京剧术语中的文化底蕴,达到了京剧术语英译文化传真的目的。对于“水袖”的面料及构成形状“长方形白色纺绸”笔者译为They are a piece of rectangle white silk。借助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则,笔者通过具体的度量单位再现给译语读者非常清晰、非常直观的水袖长度,将“男用长一尺许,女用长二尺许,最长可达三尺”译为“The water sleeves for female roles are one foot long , for male roles are two foot long and up to a maximum of three feet”。对于“水袖”呈现的舞台艺术效果及承载的艺术功能,笔者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笔者将“演员通过水袖的挥舞表演,可以延长和放大人物的手势,表达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心理活动。有经验的演员,在水袖的尺寸、质料、样式和表演方式上都各自显示出独有的特点”翻译为“By manipulating the sleeves, actors can amplify the characters gestures or express the complexity and richness of a characters feelings. Water sleeves with different length, texture and style , enable more experienced actors to develop distinct and special uses for the sleeves”。翻译作为有目的的活动,译者可以并应该有一定的创造性,忠实原文并不是原文语言形式的等值转换,而是通过最大的努力协调出最佳的作品。这样的译文有助于译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水袖的舞台艺术效果和艺术功能,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协调翻译出较好的翻译作品。
针对水袖的英译过程中,笔者充分运用了翻译协调理论,体现在翻译方法上即用优质的协调方法将“异化”、“归化”、“意译”、“直译”进行协调、包容,尽量消融冲突,尽最大程度、最大效果地传递、传承源语言所承载的语言、文化以及社会意义 。
(二)“二衣箱”京剧服饰术语的翻译实践探索
“二衣”是指元帅将官、英雄好汉或职业打手等武艺高超的所穿服饰的总称,根据“大衣”行当所分工的范围,形成“二衣”的使用范围,它们之间在技艺处理上有共同之处,但也同时又有很大差异。下文以“鱼鳞甲”为例,进行翻译的实践探索。
原文:鱼鳞甲亦称“虞姬甲”。样式与改良靠相似,由上衣、云肩、腰箍、下甲等部件组成。上衣是立领式大襟的短袄,领外加饰云肩。前甲护裆片,左右连接胯甲护腿片,每片各镶饰两条飘带。黄色缎料制面,上绣鱼鳞状图案,为《霸王别姬》剧中虞姬专用。
笔者翻译如下:Similar to be improved armor called gailiang kao,Fish Scale Armor was created by Mei Lanfang, and is exclusively worn by Yu Ji in The Kings Farewell to His Favorite (Ba Wang Bie Ji).It consists of “upper coat” and “lower armor”; the former being short jacket with stand-up collar and a shoulder decoration called a “cloud shoulder”.It is made of yellow satin, and embroidered with fish scale patterns.
笔者将“鱼鳞甲”这个二衣箱服饰术语蕴含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将其英译为“Fish Scale Armor”。使用异化策略的目的通常在于考虑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保存和反映异域民族特征和语言风格特色。笔者通过异化的翻译原则,保留了“鱼鳞甲”这一京剧服饰术语涵盖的丰富文化内涵的异国情调。对于“鱼鳞甲”样式中提到的“立领式大襟”笔者通过“意译”的翻译手段英译为“short jacket with stand-up collar”。“jacket”一词在《牛津初阶英汉双解词典》的中文解释为“外套,上衣”,和汉语“大襟”无法达到完全一致的意义上的对等,正如奈达所指出的,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实现的(Nida,1993)。既然京剧服饰术语的英译不可能达到绝对对等,译者就必须在译语环境里找到能调动和激发接收者产生相同或相似联想的语言手段,有效传达京剧信息,从而影响译语读者的思想和行为等。笔者将“鱼鳞甲”涉及到的“云肩”一词翻译为a shoulder decoration called a “cloud shoulder”,采用了“意译加注”的翻译策略,即先译出字面意义,再加以解释,这样更有益于译语读者理解京剧术语传递的文化内涵。同时,笔者采用上文“水袖”翻译中重点论述过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将“鱼鳞甲”的面料和主要纹样“黄色缎料制面,上绣鱼鳞状图案”英译为“It is made of yellow satin, and embroidered with fish scale patterns”,详细地用英文描述了绣有鱼鳞状图案的这一极具文化内涵的京剧服饰术语。
(三)“三衣箱”京剧服饰术语的翻译实践探索
“三衣”是京剧服饰中软片类和靴鞋等物品的统称。这些物品衬于“大衣”、“二衣”类服装之内,起到了保护或衬垫“大衣”、“二衣”的作用,在刻畫人物性格、身份等方面仍起着重要地作用。以下以“小袖”为例,进行实践翻译。
原文:小袖是由漂白布制作的长半尺、宽三寸的袖筒。用来套住窄袖紧口处,内可防油渍汗浸,外可使手腕利落、洁白美观。
笔者翻译如下:It is an accessory made of bleached cloth, which is half a foot long and three inches wide. It is used to secure a narrow sleeve in place, but also prevent the interior of the sleeves being dirtied, and keep the costume around the wrist neat, clean and beautiful.
对于“小袖”的“长半尺、宽三寸的”翻译,笔者完全忠实原文采用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原则进行术语英译,英译为It is an accessory made of bleached cloth, which is half a foot long and three inches wide。对于小袖所发挥的功能,“即内可防油渍汗浸,外可使手腕利落、洁白美观”,笔者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将内容译为“prevent the interior of the sleeves being dirtied, and keep the costume around the wrist neat, clean and beautiful”,“油渍汗”直接译为“dirtied”,简化了原文的内容。在不违背源语的大体语句顺序,又兼顾到译语的表达习惯,对源语言文本进行增删改变 ,细节虽有些损失 ,却有利于译语读者清晰地辨识小袖的功能与作用,最后的效果却是比较理想的。
四、结语
京剧术语的正确翻译不仅有助于京剧更好地为世界各国人民所理解和喜爱,同时有助于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也利于加深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京剧服饰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通用。不管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只要能够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并得到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这种翻译就可认为是成功的,这也是协调翻译理论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 高健.翻译与鉴赏[M].太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 张慧琴.翻译协调理论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3] 孔祥芸.京剧服装中的“三衣”(上)[J].戏曲艺术,1993,4:85-89.
[4] 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anslating[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5] 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