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文化结构中爱国主义精神

2019-05-13 10:25宁子健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近代爱国主义

宁子健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是公民所有基本道德规范的第一要求,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自古以来,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尤其是在近代中国社会同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压迫的双重阻挠下,爱国主义精神仍然得到充分弘扬和继承,并一脉相承至今,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重要部分,说明其背后肯定是有所研究价值的。所以,对爱国主义精神在近代中国文化结构中的演变分析,进一步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在近代中国是如何萌发、发展和取得成果的,对于我们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爱国主义;近代;文化结构

一、近代中国文化结构

(一)近代文化的含义

文化无论是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来区分,它都属于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些现象既包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广义文化,又包含单指精神生活的狭义文化。在这里,笔者选择狭义文化来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并不是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不包含广义文化,而是狭义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文化,是观念形态的文化,能够更加直接、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的演变。

研究近代文化首先就要解决的是如何评价近代文化,那么也就是涉及我们对近代历史怎么看待。文化作为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对近代历史估计不准确,那么对近代文化也就不可能有实事求是的评价。如果从社会发展和国家完整性的角度去看,近代中国是落后的,是挨打的。自從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下,日益陷于贫困落后。但中国的落后,不是近代才开始的。事实上在明朝以后,尤其是清朝统治期间就已经开始和世界脱轨,开始走下坡路了。当时的欧洲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迅速地发展。而此时的清朝,并没有发生文艺复兴运动,也并没有出现产业革命,而是采取对内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施行闭关锁国政策,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期。结下的恶果,是鸦片战争的惨败。

鸦片战争失败后,加深了中国的落后。但这只是历史的一面。近代中国的历史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涌现了一大批怀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能人志士,他们不断追求、探索改变中国落后贫困的道路。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使中国独立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近代历史在扭曲中向前发展。伴随着这一历史趋向,近代文化也在向前发展。比起古代文化来,应该说近代文化是进步了。尽管中国古代文化有过辉煌的成就,但近代文化毕竟向前发展了。虽然从局部的或个别的例子去比,近代文化有不如古代的,但从整体来看,从发展趋向看,可以肯定近代文化是进步的。

(二) 近代中国文化结构的演变

“文化”词义的变化,以及使用频率的增多,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社会思潮的变化,反映了文化本身结构的变化。近代文化结构的变化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封建社会,中国文化是单一的封建文化。在鸦片战争以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除去封建文化之外,还有帝国主义文化,有新文化。中国的新文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无产阶级文化。而封建文化和帝国主义文化是“非常亲热的两兄弟,它们结成文化上的反动同盟,反对中国的新文化”。

以儒学的伦理纲常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也有发展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根本性的变化,只是纲常伦理的体系化和严密化,从而在封建社会里形成了一个儒学文化体系。纲常伦理作为这个文化体系的核心,支配或影响着文化的各个部门。

在中国士大夫的观念中,他们认为纲常伦理是最美好的,最根本的。在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时,他们殚精竭虑地保卫圣道,同时又对儒学盲目崇信,“仁之至,义之尽,天理人情之极则”的圣道如果不行于西方,西方人将终古沦 于异类。

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一批头脑清醒、有胆识的先进人物。他们在历史的大变局面前敢于正视现实,承认中国文化有不如西方文化之处,而致力于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中去寻求、探索。从近代史的整个过程来看,这种寻求和探索,概括地说,就是民主和科学。

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人对科学主要是自然科学的接受,相对地容易要容易一些,而对于民主思想的吸收,则要经历较为漫长的岁月。一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来反对封建的纲常伦理,正是当时新旧文化斗争的焦点。从维新运动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民权、平等思想与封建纲常伦理的斗争,仍然是一个核心问题。

民权、平等思想提倡和传播,蔑视了封建纲常伦理的权威,削弱了它支配意识形态一切领域的地位,使中国文化结构的核心发生了变化。尽管封建纲常伦理还浓厚地存在着,但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却越来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化内在结构的这一质的变化,是近代文化不同于古代文化的一个根本点。

二、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有过光辉灿烂的古代历史文化,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以来,也曾走过一段颇为坎坷崎岖的谋求发展、救国图存道路。纵观这一段历史,不难发现所有历史活动背后都有涌现了一大批的爱国主义者,他们高举爱国主义精神大旗,为近代中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留下众多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邓世昌舍身抗敌,中华民族将爱国主义精神根植于心,同西方列强和国内封建主义顽强斗争,直至赢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一)近代爱国主义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中萌发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中华大地上各个民族产生了强烈的救亡图存的忧患意识。从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一致对外,奋起救亡。共同的民族意识,激发着爱国主义热情。优患意识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意识后,刺激和推动着中华民族的觉醒,可以说,正是在这种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近代爱国主义慢慢开始萌发,促进中国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曲折前进。

(二)近代爱国主义在不断斗争中发扬

首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戊戌变法,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反帝爱国斗争,使侵略者感到中华民族“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及其战友发动青年学生、会党新军、工人和华侨,虽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终于推翻“满清王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方真正把爱国主义与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结合起来,先后倡导了三次爱国统一战线,范围一次比一次广,胜利一次比一次大,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缔造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近代爱国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取得成果

近代爱国主义经过崎岖坎坷的发展,终于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应该说,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充分发挥爱国主义的伟大精神,才能将中华儿女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才能建立一个真正强大的、不被侵略的民主的国家。至此,在政治上确立共产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接受马克思主义,有了理论武器的强有力支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爱国主义在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民的爱国之情的,是符合中华民族寻求自强的规律的。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是中国人民最扬眉吐气的时刻,也是全国各族人民释放爱国主义最激情的时刻。这一刻,爱国主义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成果,就是解放了全中国,使中国彻底摆脱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开始走向更远大、更美好的道路。

三、结语

从近代中国文化结构的演变可以看出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中最为核心的一条纽带,这种自发自觉的主观意念也能从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得到许多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虽然各朝各代的爱国人士对“国家”的理解各位不同,但是從中华民族这一庞大的整体来看,无论是古代的爱国精神,还是近代的爱国精神,这当中一脉相承的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并且在近代中国的文化结构演变中得到热烈弘扬,其意义则是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更加繁荣,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基础。在建设祖国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的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经历的各种磨难,这必须有一股强那就是---爱国主义。所以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同时,巩固爱国统一战线也要齐眉并举,只有中华儿女齐心齐力,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梁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牛飞. 五四时期西化思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3] 张继良.论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演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06):11-16.

[4] 刘爱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特征[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6(04):31-33

猜你喜欢
近代爱国主义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观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
觉醒者的悲哀
“六经皆史料”:“六经皆史”论的近代诠释及其意蕴
近代中国社会的爱国主义问题(1840—1911)
苏州商团历史沿革略考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九百多万“五老”托起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