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

2019-05-13 10:25马瑛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已经普遍运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高校逐步走上信息化和智能化。高校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指随着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高等院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来构建信息化、智能化校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强化教学质量,促进科研教研,提升服务水平。以高性能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实现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与服务管理的全面整合,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增值服务,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高校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

一、学校后勤管理调研

当前我国学院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招生数量以及办学规模都正在不断提高,这也就必然对于学院多项工作的开展形成了较大压力,相应后勤管理工作更是需要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效果。在学院后勤管理工作开展中,“三服务、两育人”是核心要求和工作要点,也是工作开展的主要任务,但是现阶段的具体落实状况并不是特别理想,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限制因素。现阶段我国很多学院在后勤管理工作上依然采用自我垄断方式或者是托管方式,也有两者相结合的运行模式,但是无论哪种模式的应用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特点,没有能够较好和我国学院自身发展需求相适应,仅仅按照普通本科院校的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模仿,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学院后勤管理工作很难形成较高的竞争力,在服务质量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相应管理理念也存在着混乱表现,服务性观念以及经营性观念相悖,对于后续具体后勤管理工作形成了较大影响。

二、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学院的发展对后勤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勵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第一,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的需要。学校良好的后勤管理工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创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为了进一步发挥后勤管理工作的作用,学校必须和时代发展相适应,以发达的科学技术为支撑提高后勤管理水平。通过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可以规范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第二,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愈发离不开网络。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不仅可以和时代发展相适应,而且能为广大学生和教职工们提供更好的服务。第三,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是推动学院更好发展的重要环节。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后勤管理工作,后勤管理工作不到位会导致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混乱。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简化了工作流程,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资金,对学校的理性化、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三、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措施

(一)转变传统观念,改革管理模式

加强和规范后勤管理是学院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客观要求,要想搞好后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须认真思考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站在信息化时代的角度,对后勤工作进行新的思考,转变传统观念,走出以往认识上的误区。网络空间的建设,使学院师生通过网络空间平台就可以查询服务电话、发布服务需求、提出服务建议,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发布服务流程,也可以全面了解服务需求、服务进度、服务效果和服务建议。这种管理模式省时、省力、高效,不仅有利于后勤工作的考核与监控,更利于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二)完善管理方式

第一,实行专题探究。建立学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建设专题探究小组,领导带头,各后勤部门和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出谋划策,进行调查,实现好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有规划地进行重要事项的跟进是后勤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建设重要环节,由于每个部门的想法、制度、资源都是不一样的,一起推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通过先信息化、智能化带动后信息化、智能化,就像“先富带后富一样”。第二,充分运用社会上的资源。电脑技术在后勤的运用就是后勤管理信息化及智能化的体现,是通过电脑系统的具体软件来实行操作的。所以,电脑的使用和开发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要充分运用社会上的资源,寻找相关的电脑技术支持,大胆地借鉴先进的技术经验,然后不断提高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及智能化。

(三)提升人员素质,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在实践工作中,很多高校后勤人员由于不具有复合能力,在开展工作中往往层次不高,在新时代,如果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不在深度和精度上下功夫,则很难适应当前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的需求。在开展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后勤人员要不断创新信息化工作理念,转变高校后勤管理方式,提升自身工作素养,实现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在实践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求有较高的业务素养,同时也要求有较高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工作意识与管理能力。作为后勤人员,要从业务和意识两个方面入手,提升自身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水平及工作适应能力。作为管理者,要强化统筹协调,打造现代高校后勤管理人才梯队,进行更专业化的管理与服务,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途径,锻造人才队伍,实现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目标。因此,要对高校后勤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既要开展基本业务服务培训,同时也可以请来数据技术专家,将后勤管理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具有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能力的复合后勤管理人才。

四、结语

总而言之,后勤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对接,可以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公开化、透明化,很多繁琐的事情都可以在网络上快速、高效地解决,不仅提高了师生的满意度和工作的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院的整体管理水平,真正把为全院师生做好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庄孝彦.广州地区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2] 薄金航.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04:262.

[3] 李芸.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学校后勤管理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84-185.

作者简介:马瑛,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农业大学,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智能化信息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