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腐败问题是阻碍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自从改革初期以来,我国面临的腐败问题就未曾停止过。及时制止腐败问题的发生是与群众不可分割的,所以反腐败的工作要走群众路线,这是党经过几十年的领导总结出的历史经验,也是反腐败工作的必经之路。面对新的困难,我们要形成新的、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机制,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群众路线;反腐败;方法创新
腐败的情况已经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并且不只是中国有这样的问题。然而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个朝代都有腐败情况的发生。腐败情况发生的本质原因,在于官员过于贪婪,灯红酒绿的生活方式使其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低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非常迅速,随之而来的腐败问题也愈演愈烈,这一情况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党已经提出了以加强作风建设走群众路线为中央的核心工作重点。本文为如何建立反腐败制度和群众路线与反腐败之间的联系进行详细的解释。
一、反腐败与群众路线之间的联系
党政府在进行反腐败的工作进程中缺少不了群众的支持。反腐败的工作密切加深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不再有间隙隔阂,真正做到了党与人民群众一体化。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行动路线。坚定不移的依靠群众,使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的信任,以此充分提起群众反腐的积极性,使群众有勇气去监督揭发各种腐败问题,动用最强大的群众力量,才可以改变中国腐败的现象。
党与人民群众一体化的价值观将党的工作与群众的利益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体现了党在中国领导者的地位,也反映了我党将会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进行有效的反腐工作。这就要求我党各职位的人员拥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认真聆听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建设良好的做事风格风气。自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主席提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同时人民群众也要积极参与到反腐败的热潮中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新媒体等也逐步兴起,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手段进行匿名检举,也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对腐败情况进行实时检举。此外,在信访举报中实名举报的人数占比最多,还有通过网络等多种检举平台向公众向社会进行公开展示。而且实名举报不仅精准度高,还能有效提高反腐的效率。对于进行实名检举的信访内容党政机关会进行优先处理,及时回复。同时我党还实施了一系列在检举过程中保护群众人身安全的政策。
由事实证明,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中,反腐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但是,要时刻保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腐败的现象依旧存在。即便是时刻遵循群众路线但是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坚持不懈,使贪官污吏無地自容。
二、历史经验表明反腐败必须要走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第一天开始就将党的纪律放在党的建设的第一步,党每时每刻都对党内的腐败现象抱着零容忍的态度。所以,中国共产党已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反腐败的历史经验,从这些经验中得出,反腐败的根本路线就是群众路线,反腐败一定要深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在党创建的初期,那时正是革命与战争时期,党在那时就已经确立了一定要发动群众的方针策略。党坚信,必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坚定走群众路线,革命才能取得最终的效果,获得最终的成功。
所以,党一定要以人民为本,关心群众的生活,对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坚决说不。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已经提出了要实行“民主集中主义的制度”,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民主制度并加以实践。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作出演讲,他说,“共产党是为民族和人名谋利益的,共产党绝不会贪图私利。共产党和共产党人理应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不应该违背人民群众的意志。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决不能从人民身上谋取自己的利益。”
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依靠群众路线,反腐败的斗争在实践和曲折中前进。针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的官员,党内发起了许多整治运动,比如“三反”“五反”“四清”等运动。这些运动都是依靠广大群众的,广大群众对这些运动积极支持、广泛参与,所以这些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的来信举报和上访,对群众的举报党一向是非常关注的,党十分鼓励群众揭发检举腐败的行为。
三、创新实施反腐败新机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加快,要深入的实施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做到不断地创新改革新的应对腐败的机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机制也要不断地更新,这样才能为反腐败斗提供不断地力量。首先,要使群众认识到自身在党反腐败的工作进程中所占的地位,使群众自发产生参与感增加自身责任感。通过网络等平台使群众认识到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对于社会的危害性,使群众认识到自身是反腐反贪污的监督人。同时要倡导人人有责,对于贪污腐败的现象任何一个人都有责任也有义务更有权利去制止,将贪污腐败风气扼杀在摇篮里。其次,要充分重视各阶层社会组织,并有效发挥其作用,要做好人民群众反馈信息的渠道,当政府要积极发挥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协调作用,形成党政府领导,人民群众集体参与的反腐败风气。再一个就是,使群众参与反腐败的各个渠道保持畅通。这就要求政府一定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要实现这一目的,各党政机关要有目的有预期的进入群众的生活中去了解群众意见较大的单位机构,通过对单位机构突击检查、私下调查等方式展开详细的了解,认真聆听人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并高效的解决人民群众迫在眉睫的一系列问题。而后,人民群众可以通过进行法律诉讼的方式对腐败问题进行申诉。引导人们通过合理的法律手段去真正做到有意义的反腐败。同时也要用法律的方式方法来了解腐败然后揭露它。法律也要对举报人生命财产安全进行保护,对报复者应给予更加严厉的法律惩罚。
四、对官员财产申报建立相关法律
我国对反腐败的力度一向非常大,近期比较关键的问题是关于反腐败的立法问题。我国的反腐败立法谋划已久,相关人大代表认为国家要继续加强对于防腐败制度的建设,国家的态度应该更加坚决。对于官员财产申报,国家应该迅速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我国防腐败制度建设中的财产申报法律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阻碍。第一,许多地方领导的观念较为落后。有些地方领导已经习惯于随意行使自己的职位权力,他们的权力通常不会受到约束,这种观念已经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他们不能快速的拥有法制观念。应该对这些领导进行教育,逐渐转变他们的观念,否则腐败现象不能根治。其次,法律法规建立之后,难以进行有效的实践。在某些地方,“潜规则”普遍存在,经常出现买官的现象。这种情况会严重阻碍我国的法制建设进度。就算国家制定了相当完美的制度,但是如果不依法进行惩治,违法的行为就不会得到制止,腐败的行为就无法避免,中国的反腐进展就难以展开。
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防止腐败发生的关键决策。这项制度源于瑞典,瑞典有一项“阳光法案”,这项法案就是关于家庭财产申报的制度。由于这种制度在反腐问题上效果显著,我国可以借鉴此种制度。
人大代表认为可以制定国家工作人员的家庭财产申报法律,包括金融实名制、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遗产税与赠与税制度等一系列法律制度。建立相关制度后,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和财产就更加透明化,便于国家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对于官员财产申报问题,国家要进行细致的管理。应该扩大官员财产申报的范围,包括财产范围和申报主体的范围。财产申报的范围应该包括工作人员拥有的所有财产,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除去这些收入之外,还要申报工作人员继承、受赠、偶然所得的资产和证券、股票等投资资产。工作人员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不止有工作人员本人,还应该包括其亲属。
针对法律法规无法实现的情况,可以设置更多的反腐败机构。有些人大代表呼吁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廉政委员会。利用这些机构,可以对其他机构进行监督和整治。
五、结语
我国对于反腐败斗争一直都有着高度的重视。群众路线是我国反腐败斗争的基本路线,一定要深刻贯彻落实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路线。利用群众的检举和揭发,可以对许多反腐败现象进行惩治。对于新形势的反腐败斗争,国家也应该从制度层面上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加强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关法律制度后要继续完善和落实。人民群众和国家制度相结合,才能避免腐败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畢瑞婕.新形势下加强反腐败路线改革创新和制度保障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6(5):19-20.
[2] 曹雪松.制度反腐模式的阶段性困境与应对策略[J].河南社会科学,2015(1).
[3] 崔会敏.制度层面下有效治理腐败的策略探析——从民主政治建设视角出发[J].河南社会科学,2015(1).
作者简介:李振中,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委党校,副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