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霞
自从1998年师范毕业,我自愿到偏远的黄河滩区小学教学,一眨眼已经20年了。回顾这些年来在边远乡村小学教学经历,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工作,感慨很多。
滩区小学远离城镇,农村小学条件差,学生人数少,很多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一般由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带,因为隔代亲,疏于管教,养成了一些坏习气,生活不能自理,缺乏自觉性,学习马虎、纪律松散。
教育的本质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仅有爱是不够的,还要会爱。农村的班主任,面对的学生大都是留守学生,大都是隔代教育的学生,学生缺少一种正确导向的爱。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的、被呵护的。我们要用爱心起航,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努力让学生在被爱的享受过程中懂得施爱,引导学生去爱同学、爱家长、爱老师,进而去爱家庭、爱国家。我们小学的做法是走近孩子,善待差异,尊重人格。激励优点,包容缺点,鼓励进步就是尊重孩子。重视培养孩子感受被爱的能力,激发爱的动力,让学校的每个孩子、尤其是留守学生感受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爱,体会家长的艰辛和爱心,让学生在享受周围的爱的力量的体验中回馈别人,学会施爱,学会自爱。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爱的源泉,让每个学生懂得让别人获的快乐幸福,是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快乐幸福的唯一可靠途径。只有学会这点才能让每个学生懂得珍惜,学会感恩。只有在爱中成长的孩子才会快乐、阳光,才会健康成长。因此,我每月都要邀请打工返乡的人员来学校作报告,给学生讲父母打工的不易,要学会感恩,好好学习。每一次的报告会都非同凡响,学生听了报告后都痛哭流涕,纷纷表示听老师话一定好好学习,让父母放心。
作为班主任,首要一点要懂学生。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跟你分享喜悦和痛苦,才会跟你说悄悄话。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生活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悉心照顾。前年,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跟奶奶生活的女孩小桐,爸爸出去打工常年不回来。小女孩的衣服整天不是没有扣子就是脏的不行,我就从家里拿来我女儿的衣服给她穿,扣子没有了,我给她钉上。有时候,她奶奶下地回来很晚,她就跟我吃饭,时间一长,女孩老是跟着我,午休时候,她睡在我的床上;她起床时 候,她不知觉得喊我妈妈,偶尔搂住我的脖子撒娇。这名学生的学习因此不断提高。
在农村工作,学校偏僻,消息闭塞,但我们不要因此就把自己封闭了,就可以放任自己了。我觉得乡村教师,农村的班主任更应自信、阳光,要不断“躬于实践,勤于读书,精于思考,善于交友,乐于动笔”。立足岗位,真抓实干,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和自身素养;大胆创新,勇于改革;向同行学习,向专家学习;乐于动笔,把学习教学经验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才能成长。农村班主任在转变学生面貌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怎么做,还要让学生提出老师怎么做,严于律己,重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学生表率,才能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学生的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幸福的班主任。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
付出爱心与严格要求不可偏废。爱心是伟大的,但是绝对不是万能的。不妨想想:孩子与父母间的与生俱来的血缘联系是什么都没有办法阻碍的。我们能说他们的父母不爱他们吗?可是为什么孩子有时还常常出现逆反心理与父母怄气、闹情绪呢?所以,对学生付出的爱是门艺术,何时付出,怎样付出,付出后怎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用心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班主任用心去考虑去设计。如果仅有爱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行,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离不开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之中,一定要包括爱的感情。我们班级的每位同学都承认我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他们都没有责怪我,有的还要求我对他们更加严格些,我想这与我们的感情联系有很大关系吧。
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应,更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是比较复杂而繁重的。但是只要你真诚的捧着一颗“爱心”,是完全能够干得非常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