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艳
摘要:口译活动随着教学资源的丰富及专业化的模糊性发展已不再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属,本文探讨了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口译教学的问题和障碍,发现目标语域的熟悉度会很大程度上主导翻译的有效度,从文化差异问题、词汇替换问题、句式特点等方面改变了教学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目标语域;词汇替换;得意忘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5-0008-02
纵观中国大陆的英语教学,诸多因素促成了当下的特殊性。其中外语环境的渗透和语言习得的多元化是核心动力:前者诸如网络的飞速发展,教学资源的丰富等;后者如专业化的模糊性,双学位设置等,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口译活动不再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属。恰恰相反,在学科细化的过程中,在特定领域,尤其是新科技领域,传统上隶属人文学科英语专业的学生暴露出越来越大的弱势,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方面的长足进步使得专业口译方向成为可能。“尤其是随着我国与国际市场交往的日益频繁,用人单位越来越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1],“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一定英语口译能力的专业型口译人才成为解决我国目前专业领域英语口译人才紧缺问题的必然途径。”[2]。笔者从事过几年的口译工作,深深体会到科技领域词汇对于文科生的挑战,造成诸多翻译障碍。如前所述,英语专业学生大都是文科生,对于理工科专业钻研的深度和广度都是难题。文科生的理工往往局限在通识教育的层次,很难有效地融会贯通地理解理工文本,单纯地靠背词汇和查阅相关资料并不足以使他们成为两个或多个跨文化的专业领域间的沟通桥梁,最终可能造成鸡同鸭讲的窘境。笔者曾经做过交通警察总队的翻译,经常碰到一个词“enforcement”,作为文科生,笔者的理解就是字典上的“执行,强迫”,可是翻译出来中国警察一头雾水,经过双方的沟通和解释,才确定其实在交通术语中,这个词是“秩序”的意思,这次翻译“失败”表明传统文科专业之外的学科专业术语的确会造成沟通障碍,而这个障碍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则未必彰显——实际上,他们在准备材料的时候,往往對于“语域”有一个校正的努力,从而轻松游弋在这个“域”的专属和高频词汇的海洋里。换言之,他们对背景知识和相关专业的了解会在很大程度上补偿英语口语方面的弱势。
笔者从这个翻译失败中推到出一个翻译策略,那就是目标语域的熟悉度会很大程度上主导翻译的有效度。这个目标语域不局限在语汇的层次,而且可以延伸到职场,社交,甚至文化领域。带着这样一个翻译策略,笔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了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实战训练选修课。笔者着重考察了学生对于文化差异问题,词汇替换问题,句式特点等方面的翻译有效度。
一、翻译有效度的问题
1.目标语的熟悉度欠缺:学生英语能力的不足往往表现在目标语语汇的捉襟见肘。学生对似懂非懂的词语容易出现逐字翻译、生搬硬套和生词停顿等现象,导致重点信息遗失,也容易断章取义,在词汇匮乏的情况下随意编排中式英语,导致目的语混乱。
2.翻译领域的熟悉度欠缺:学生所学知识有限,知识面窄,对专业新词、社会文化等缺乏敏感性,甚至一些本国文化问题也知之甚少,出现硬译错译现象,尤其是过于忠实字面意思,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产生误解后又不知道如何处理。
3.职场和社交领域的熟悉度欠缺:哈尔滨地处偏远地区,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少之又少,缺乏对外交流的礼仪和经验。接待礼仪、本地特色、菜名翻译经验为零,出现按字面翻译等翻译中最忌讳的问题。
二、 针对性教学实践
(一)翻译信息,而非词汇
目标语的语汇是一个无涯的海洋,做到悉数习得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而在目标熟悉度上必须有一个妥协。而应试教育和英语考试要求学生译员听懂并翻译每一个字,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忠实”的译者,在某一个词译不出来时,会不知所措地停下来不敢译。钱钟书老先生在《译事三难》也曾说过,在信、达、雅三个方面,要想“信”,必“得意忘言”,也可以理解为,对目标语熟悉度的妥协就是口译的首要原则,就是翻译其关键信息而非原文[3]。事实上,困扰新手翻译的恰恰是太注重语言外壳,教师经常会在学生翻译的过程中看到他们突然停下来,嘴里默念困扰自己的那个词,而实际上很多词是可以绕过去的,这就是笔者的口译的妥协策略。作为教学,学生应该被告知:任何句子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拿信息换语汇,增加翻译的有效度。比如笔者尝试让学生用任何句式来翻译 “生活艰辛”,结果18位同学说出了18个答案, 这个结果令人吃惊,也印证了信息策略的有效性。诸多答案中,有Life is difficult,Shit happens, Cest La Vie,Life sucks 等不同表达。这个教学环节表明了目标语的熟悉度最终促成了不同翻译的风格,因为学员使用自己能够驾驭的词汇进行替换,翻译起来往往容易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或口译材料片段,注意词汇和语句的难度,避免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引用信息差概念,使学生在具体任务场景中准备和实践,以了解相关事务的顺序和词汇储备,降低实践难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目标语语汇熟悉度欠缺表现为词汇量小,词汇选择面有限,由于英语的使用频率低,学生的消极词汇多。这个缺陷在做题,尤其是阅读题不会造成大的障碍,但是积极词汇较少,口译中需要大量的词汇储备,必须把消极词汇转换成积极词汇。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让学生进行影子训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训练素材,英语和汉语都要有,学生进行同步跟读,只有这样,才能从细节上理解两种语言各自的句子结构和语言差异,并且能够积累更多的积极词汇。同时,在翻译的过程中,一时想不起来合适的词的时候,尽可能用概括性强的词来代替,小词、常见多义词不仅简单易懂,而且语义灵活多变,弹性大。对于被译者来说,能够让他们快速理解你在说什么,比所谓复杂好看的词汇重要得多,搭配能力强的词汇,如 “stay, go, do, make”以及其他的动词短语会给译员大量的帮助。口译初期,为了表现出色,学生会在词汇选择上花费很多时间,造成不必要的停顿和等待,过多的停顿只会让听众不耐其烦,因此初期选择相对简单的生活翻译或旅游翻译在培养流利度和自信心方面非常有利,不要纠结于词汇选择,口译初期应该 “流利先行,准确在后”,培养了自信心之后, 语言学习者“自我纠错”的功能会得到加强,口译水平自然会慢慢提高。一言蔽之,目标语的熟悉度是决定翻译有效度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目标语熟悉度不够的妥协手段是转换用为译者本身语域的熟悉度。
(二)英汉句式翻译策略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是汉藏语系,爱思英语学习网曾总结英语和中文的十大区别中对翻译影响最大的有两个, 一个是“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比如赤胆忠心,初级口译员容易纠结于原文,比如翻译赤胆或者忠心(loyal heart),殊不知这样的翻译就算没有语法错误,也是在英语国家无法被接受的表达,因此,只要翻译成ardent loyalty,甚至Loyal 就可以了。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赤胆忠心的内在含义,学生会回答忠心耿耿,一片赤诚等,那么再来翻译时 就简单多了,初级翻译可以不必强求准确,而是试图达意,流畅。第二,“英语多前重心,汉语多后重心”,在表达多逻辑思维时,英语往往是判断或结论等在前,事实或描写等在后,即重心在前;汉语则是由因到果、由假设到推论、由事实到结论,即重心在后,比如:
Many students feel lost because campus life is not always like what they have imagined.
也许校园生活并非总像想象中的那样,所以很多学生才会感到失落。
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want of a wife.
有錢的单身汉必定想娶妻,这是一条无人不晓的真理。
总之,目标语的句式熟悉度也是翻译障碍之一。因此翻译的时候必须注意语序的调整,否则容易造成“翻译腔”,英文句子难译主要难在结构复杂和表达抽象上。有人认为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把长句变短句、从句变分句,结构上的难题往往迎刃而解,这种说法用在笔译上没有问题,而口译是即时性的,没有时间进行句子分析, 但通常,人们讲一段话时会有一个主题句,顺着主题句,配合支撑观点形成一个思维导图,把原句分解成几句话,这样翻译就符合逻辑,不易出错了。同时,中文中比较多排比句和重复性的修饰词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抓住中心思想,减少冗余词汇,也解决了英语表达繁复,占时长的特点,均衡两种语言的时长差异,适度改变语序,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
(三)目标语的文化障碍对策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比较令人困惑,翻译大师王佐良曾说过:“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面对的确是两大片文化”[4],不同国家的英语,甚至相同国家的不同地域,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亚文化,学生需要广泛涉猎目的语国家的英语变体,风俗习惯甚至宗教禁忌才能少犯错误。接受任务前,需要提前沟通,做好功课,例如,接受翻译任务后要尽早索要会议或工作坊的日程表,与会人员名单,以便查询相关人员信息,了解背景知识,建立此次翻译任务的词汇表,翻译工作开始前,最好能够参与接机,晚宴等不太正式的活动,熟悉被译者的口音,语速等。实际上,口译工作并不是懂得双语就能胜任的,能够听懂不一定就能立刻找到相应的词语来表达准确的含义,对文化差异不甚了了,也很难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口译技能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接受和转换上,是一种心智活动,需要也必须通过系统化训练培养”[5]。语言文化往往是宏观的环境设置,而现场往往还有微观的具体输出者的文化属性问题:有些人惜字如金,需要适当增译,有些人表达欲强,喜欢强调,语速快,内容重复率高,这时候为了平衡听者的耐心,有必要适度对原文进行概括和压缩,总之,对于目标语的文化层面的熟悉度要求译者要根据语言输出者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三、结论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译课程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需要多总结经验,思索增加口译有效度的因素和策略,并根据有效策略去设计实战性强的练习,例如特殊语汇妥协训练,核心句式差异和替换,设计场景,模拟对话翻译,模拟会议和工作坊翻译,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感受目标语各方面的熟悉度。
参考文献:
[1]徐来永.非英语专业开设口译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1).
[2]黄艺.论专业型英语口译人才培养模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5).
[3]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1101.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24.
[5]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9,(6).